马拉松跑步计划
跑马拉松的技巧
马拉松是一项考验耐力的运动。 正确跑马拉松不仅需要良好的体力,对马拉松技术的要求也极高。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跑马拉松需要掌握的技巧。
跑马拉松的技巧第 1 部分
1、赛前训练
虽然马拉松训练在于平时量的积累,但赛前积极调整和改善自己的状态仍然很重要。 比赛前三天,每天坚持训练40分钟左右,跑8-10公里。
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恢复不能偷懒,各30分钟。 饮食方面,多吃水果和蔬菜,既可以补充体质,又可以补充维生素C。比赛当天的早餐可以吃面包、蛋糕、粥。 六分钟饱为宜。
2、比赛过程中匀速奔跑
由于比赛距离较长,建议大家全程尽量保持匀速,也可以一起跑,这样可以互相鼓励,不断前进。
比赛之间喝水也很重要。 最好在5公里、10公里处喝水。 不要等到20公里后口渴脱水才补充水分,因为身体吸收水分需要45分钟。 口渴时再补充水分就来不及了。 。
长跑是一项有氧代谢运动,参与人体各主要器官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循环。 在跑步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般情况下,以每次走四步、呼吸为宜,并尽量随时保持。 这个节奏。 在呼吸方法上,以用鼻子呼气、用口鼻吸气为佳。
比赛结束后我还要走几百米
有些人在长跑后立即坐下来休息。 这是错误的做法。 跑完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 你应该慢慢地走几百米。 全身完全放松后,尽力做一些腰、腹、腿、臂的活动。 同时,做一些全身按摩,放松紧绷的肌肉,避免疼痛。
3. 如何避免马拉松受伤
1. 小牛
如果跑步时出现小腿抽筋,不要惊慌。 应放慢速度,停在路边,而不是在路中央休息,以免妨碍其他跑步者继续跑步。
抽筋时,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按压腿部,另一只手向下压膝盖,使腿部伸直。 当疼痛消失时重复该动作并按摩。
2.膝盖疼痛
城市马拉松主要在城市高速公路上进行。 路跑由于路面较硬,对膝盖的影响较大。 马拉松跑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很容易造成膝盖受伤,引起膝盖疼痛。
如果参赛者在跑步时出现膝盖疼痛,最好不要继续跑步。 如果跑步,他们必须放慢速度,轻轻落地,迈小步。 如果疼痛剧烈,应停止跑步2~4周,同时在医生诊断后服用一些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等。
3、脚踝疼痛
当脚踝的力量比较弱时,过度跑步更容易引起跟腱疼痛。 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跑步过程中受到一定刺激的结果。
可以慢跑,注意不要走得太快,但不要急于做一些弹跳等类似的练习。 如果仍然感到疼痛,请停下来休息。 如果休息后脚踝疼痛没有改善,请尽快就医。
4、脚扭伤
脚扭伤后,最好立即用冷水(最好是冰块)冲洗或浸泡,并敷上一段时间(时间可稍长一些)。 24小时内不要用热水接触受伤部位。 24小时后热敷,并涂抹一些药膏,包括:红花油、芬他林、按摩液、膏药等。扭伤脚后休息2至3天。 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当你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可以适当运动一下,最好是慢慢走。
5. 肩膀
跑步前必须充分活动肩膀。 你可以做圆周运动、扩胸和伸展运动。 否则,肩部动作容易变得僵硬,导致手臂摆动不足,很快就会疲劳。 另一种可能是你的肩膀以前受过伤或者有炎症,需要去医院诊断。
4.跑步的好处
1.跑步可以帮助你对抗拖延症,提高睡眠质量
但很多人还不知道,长跑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心理调节。 跑步可以帮助你对抗拖延症。 每天有规律、定量的跑步会让你更加守时,你的生物钟也会变得更健康。
如果你坚持早上跑步,你就会赢得时间,相当于把24小时延长到25小时。 诚然,我们都是城市里忙碌的人,但我们就是睡眠不足。 但提高睡眠质量、延长深度睡眠时间、让身体更有效地休息才是坚持锻炼的目标。
2、跑步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经常进行户外跑步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您将变得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并且生病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3、跑步给你提供了找工作的捷径。
面试全球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只要你有跑马拉松的经验,就能在同级别面试官中脱颖而出,被录取。
跑马拉松的技巧第 2 部分
1. 让大部分训练保持轻松。 所谓轻松跑,就是跑步时不能气喘吁吁,能流畅地说出完整的句子。 许多跑步者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失去了对速度的控制。 轻松的跑步可以减轻身体负担,延缓疲劳,跑更远的距离,降低受伤的风险。 轻松的跑步可以锻炼跑步者的有氧系统,持续为身体提供氧气。
2、速度训练不可忽视。 虽然马拉松训练大部分时间都很轻松,但也不能忽视速度的提高。 速度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跑步姿势,帮助跑者增加最大摄氧量,这对于比赛中最后冲刺的跑者非常有帮助。
3.专项力量训练。 跑步是单腿运动,一次只能移动一条腿,因此跑步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单腿的力量训练。 单腿硬拉、弓步、单腿深蹲等都可以增强腿部的稳定性。
4、提前预演。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跑者就可以进行比赛排练。 在与比赛地形相似的路段,出发时间也与比赛时间相同,从赛前准备到出发,到中间补给,直至最后的冲刺和跑后体能恢复,完整的排演。 排练距离不需要像马拉松那么长,但应该在30公里左右。
5. 在过去三周内逐渐减少训练量。 第四周至最后一周通常是整个训练周期中最大的训练量,而第三周至最后一周则需要减少20-25%的训练量,本周长跑距离维持在20-22公里。
倒数第二周的训练量应保持在训练量最高周的一半至三分之二,长跑距离以12至16公里为宜。 最后一周主要是休息,每周至少睡8个小时。 长跑训练的距离不应超过6公里。 只需在赛前三天做一次3-5公里的轻松跑,倒数第二天休息,赛前一天再做一次轻松跑,放松神经,为比赛做好准备。
跑马拉松的技巧第 3 部分
1.跑步量的基础知识
初学者跑步者基本处于积累跑步量的阶段。 马拉松是一项耐力运动。 如果你想跑马拉松,就必须少跑。 无论是为了健康、比赛还是日常生活,耐力项目都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跑步成为首选,因为跑步简单、方便、不需要任何限制。 您可以穿着一双跑鞋跑步。
跑步时,首先要掌握技术动作。 记住三点:小步、慢速、低抬腿。 对于跑步新手来说,掌握技术动作是跑得省力、减少身体下垂和对关节冲击的第一步。 初学者应逐渐加大跑步量,控制速度和步调,学会掌握和了解自己。 一旦超过你能承受的范围,就可能造成伤害。
从训练的角度来看,增强耐力的最好方法是慢慢跑并积累一些里程。 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个人最佳状态,同时也展现个人的毅力和承受能力。 耐力训练不仅对健康的跑步者、马拉松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皮划艇运动员、射击运动员等有用。
2.正确调整跑步姿势
1、不要低头,而是抬起头,眼睛向前看,以免对颈椎造成伤害。
2. 跑上坡时,放慢步伐,以便更轻松。
3、双脚落地要轻快。 “脚”上的重量过大,会增加骨骼的负担。 当脚落地时,膝关节应稍微弯曲。
4、背部要保持挺直、放松。 身体前倾是因为身体稳定力差。 这时,应尽量站直,以锻炼肌肉。
5.不要过多地左右扭动臀部和腰部,这样会增加受伤的机会。
6、手臂弯曲约90度。 跑步时要“甩开双臂”,让双臂尽可能宽地摆动。
7、跑步时双手自然放松,拳头不要握得太紧。 也可以张开双手,掌心朝内。
8、保持肩膀放松,否则就会驼背,更容易疲劳,更容易出现落枕。
3、身体适应
倾听身体的感受,感受自己的能力,适度、适度、适度。 身体有适应能力。 身体适应和肌肉改变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肌肉改变8周、肌肉适应16周、肌肉记忆24周、习惯形成和改善32周。
对于初次跑步者来说,身体舒适是跑步的首要目标。 他们必须遵守身体适应的周期性,找到自己内心的快乐和幸福,享受跑步的过程。 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和结果。 追求速度是受伤的主要原因。 因此,身体适应的原则是倾听身体的感受,一切从健康快乐开始。
4.高效的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和跑步速度 跑步时的呼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种是用嘴和鼻子一起呼吸。 想要跑得舒服,区分跑步的阶段和速度是最重要的。
跑步开始时,或者速度较慢时,需氧量较小,仅通过鼻子呼吸即可满足需氧量。 如果气温较低或逆风跑步,应通过鼻子呼吸,让进入肺部的空气被鼻毛和鼻粘膜加温、湿润,从而防止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引起咳嗽。 、气管炎和腹痛(通常称为“分叉呼吸”)。 、胃寒等疾病。
当跑步时间较长或速度变快时,鼻呼吸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如果只用鼻子呼吸,很容易使呼吸肌疲劳。 这时,应该张开嘴,一起呼吸,以缓解呼吸肌的压力。 当然,嘴巴不可能完全张开。 最好微微张开嘴,轻轻咬紧牙齿,卷曲舌尖,轻轻抵住上颚,让空气在牙缝间进出。
呼吸时要注意均匀、有节奏。 呼气要短而有力,吸气要缓慢而均匀,深度适当。
5、保持合理的呼吸节律
呼吸节奏和配速 人们在跑步时,一般习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 事实上,呼吸节奏应与步伐紧密配合。 通常慢跑的呼吸节奏是每2~3步呼气,每2~3步吸气,并保持呼吸均匀、深长,这样跑步时就会感觉轻快。 随着距离的增加,身体的疲劳逐渐明显。 这时,你需要放慢前进的速度,或者停下来走两步来调整呼吸节奏。
6.注意调整呼吸深度
加强呼气的深度。 很多人在跑步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 因此,长时间运动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导致胸闷、呼吸困难。
有些人虽然注重深吸气,却常常忽视呼气的深度。 事实上,长时间跑步时,只有适当增加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越深,排出的废气越多,肺部负压也增加,从而更容易吸气,吸气量也能增加。
总结:
1、跑步量是初跑者的基础和基石;
2、身体逐渐适应跑步量后,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和多种手段来提高。 不要急于求成;
3.明白休息是提高表现的关键!
【跑马拉松需要掌握的技能】相关文章:
泡茶需要掌握的技巧11-09
泡茶需要掌握技巧11-10
泡茶基本技巧10-18
泡茶技巧10-19
泡茶小窍门11-09
新手需要掌握的拳击技巧03-27
宝宝阅读时需要掌握的技巧09-05
新手泡茶时需要掌握的小技巧11-10
打台球需要掌握的简单技巧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