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社会功能分析论文

日期: 2023-09-17 10:05:36|浏览: 395|编号: 2399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社会功能分析论文

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社会功能分析论文

概括:

休闲体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社会财富,减少社会对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休闲运动; 和谐社会; 全面发展

一、简介

进入小康社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的内容和方式。 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参与生活的方式,是一种生活状态和追求,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的象征。 由此而产生的休闲运动是人们在闲暇之余用于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的活动。 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方式[1]。 无论是增进健康的登山、跑步、游泳,还是羽毛球、网球等集体娱乐游戏,还是对抗性的篮球、足球游戏,甚至是蹦极、小轮车骑行等冒险刺激的极限运动,都属于休闲运动活动。 因此,可以预见,群众休闲体育在我国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休闲体育的兴起与演变

休闲体育活动的起源与休闲的起源密不可分。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为了庆祝获得足够的猎物而举行庆祝活动,这就是休闲活动的萌芽。 休闲活动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存在于古巴比伦文化中,如赛马、摔跤、射箭、绘画、音乐、狩猎等,可见当时的体育活动已成为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回顾休闲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发现,休闲从一开始就包含了体育因素,而运动一直是休闲的重要手段和目的。 据统计,60%-80%的休闲活动与体育活动有关。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的起源和发展史也是休闲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史。 当今世界,休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休闲体育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经济发展为休闲体育的出现提供物质动力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目前,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已达到800美元。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国家普遍进入小康社会。 休闲消费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新时尚。 休闲活动需求显着增加,休闲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凸显了这一趋势。

对杭州某休闲运动场所参加休闲运动的684名消费者的调查(表1)显示,年收入在2.5万至4万之间的消费者有192名,占比最大,占调查总数的26.4%。 %,年收入在1万元至2.5万元之间的消费者有168人,占比23.1%。 可以看到,年收入在1万到4万的人群占到了49.5%,接近一半。 也就是说,休闲运动消费群体集中在年收入2.5万以下的居民中。 关于消费者对休闲运动消费的态度,统计显示:356名消费者认为休闲消费总体可以接受,占总数的51.9%,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认为价格贵的消费者有252人,占总数的51.9%。 36.7%。 这表明,表1受访者经济状况(年收入)范围频率百分比有效休闲体育消费表明,休闲体育消费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休闲体育活动开展得较好,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发展趋势将会更好。

在对从事休闲运动人群职业的调查中(表2),我们发现工人、雇员成为休闲运动的主要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31.1%,技术人员占24.5% 。 我们可以看到,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人群中,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人群较多。 休闲运动是否真的能让人感觉能有效缓解压力,可以从统计表中反映出来。 85.3%的休闲运动人群认为休闲运动确实能够有效调节人们的身心健康,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活。

(二)闲暇时间的增加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休闲时间是人们除工作时间和睡眠、吃饭、家务等生活必要时间外,用于个人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等的空闲时间。 自1995年5月起,我国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 2007年,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国家法定节假日。 现有法定节假日11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5%。 (不含日常生活“8小时以上”的休闲时间)学生和教师有180天以上的假期,为人们旅游、锻炼身体等休闲放松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

一周总共有168个小时。 按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和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计算,分别扣除40小时和56小时,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18小时的其他活动(吃饭、家务等)除2.5小时外一天),每周有 54 小时可供您使用。 每周有32.1%的空闲时间可供人们用于休息和娱乐。

(三)意识增强,休闲体育加快发展

我国初步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的物质观念和精神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逐渐从生产—休息—生产的固定模式转向生产—休闲—娱乐的新观念和追求。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消费逐年增加,这预示着人们正在走向休闲时代。

休闲体育作为休闲时代的产物,具有现代性、教育性、世俗性、娱乐性等特点。 休闲运动已成为人类最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 对休闲体育场馆从事体育活动人员学历的调查(表3)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10人,占总数的56.3%。 它表明大学生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享受生活。 这群人休闲意识的增强,进一步体现休闲体育将成为社会休闲活动的主流。

从运动人群活动频率调查统计(图1、图2)可以看出,每周锻炼两次的人有201人,占总人数的58.7%,锻炼的人有89人两天一次,占25.9%。 。 人们每月对休闲运动的平均消费标准也根据个人需求而有所不同。 调查显示,36.2%的人每月休闲运动花费50-100元,花费100-200元的人也不在少数,占总数的25.9%。 45.2%的休闲运动人群是长期的、有计划的。 可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休闲运动意识不断加强。

图1 休闲运动频率

图2 休闲运动的月平均消费额。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人们休闲体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时代,休闲体育有着无限的成长空间。

四、发展休闲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主体是人。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协调稳定发展是社会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指体力和智力的协调发展、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及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也认为,奥运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以实现人类的和谐、完善和发展。 休闲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消除了人们闲暇时的无聊,使人们在满足兴趣的同时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体育所倡导的道德潮流。 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同时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集体精神。 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体育运动可以缓解不良情绪,使人身心愉悦,保持开朗的心态和对交往对象开放的态度。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微笑面对别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

(三)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体育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功能。 在许多西方国家,体育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体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部门。 主要提供非物质形式的特殊消费品。 休闲体育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休闲体育项目的发展,必将为社会的发展增添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遵守游戏规则,促进社会守法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体育作为一项“常规运动”,对于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遵循统一的游戏规则,学会与伙伴和谐相处。 成年人在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学习体育规则,也培养了遵守规则、遵守法律的意识。 此外,在多人参与的休闲运动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主题。 目前,团队精神是我们大力倡导和要求的。

(五)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和谐社会应该是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消除可能引发矛盾对抗的不稳定因素。 人类的生物学决定了他出于自我保护而天生的攻击性。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仅仅抑制和控制这种攻击性只能取得部分和暂时的效果,长期的抑制和控制只会发生更多的恶性事件,但这种攻击性可以通过仪式化的活动来释放。 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发泄和排解的方式。 因此,健全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体育可以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安全阀”作用。

5. 结论

和谐社会建设与休闲体育发展相辅相成。 构建和谐社会是休闲体育科学发展的基础,为休闲体育发展提供条件。 同时,休闲体育的发展将为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必须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思想,转变休闲体育活动发展理念,创新休闲体育发展模式,提高休闲体育发展质量,提高全民休闲体育意识,促进国民素质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休闲体育建设如何跟上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依托高校,加强休闲体育理论研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西方国家对休闲休闲运动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我国高校可以建立休闲体育研究机构,对休闲体育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提供实用知识和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制定标准和法规。 这不仅可以推动休闲体育理论和休闲教育服务社会,而且可以从社会实践中完善休闲体育理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休闲体育消费

休闲体育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它是“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休闲体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各级部门要加大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积极参与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在闲暇时间购买各种休闲体育产品。 比如适合中老年人的气功保健、健康咨询等保健产品; 适合年轻人的减肥健美、美容塑身等产品; 满足白领阶层休闲健身及公关商务活动等需求的产品。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弘扬社会人文关怀

小康社会全面发展休闲体育,体育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向提高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轨道。 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投入,扩建体育场馆及相关附属设施,并开辟财政渠道,鼓励和促进社会力量参与; 合理投资和布局场馆,将体育场馆、体育中心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 在新老社区、公园、广场建设简易健身场所,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运动环境。

同时,休闲体育的普及和提高还必须关注小城镇、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 政府还要增加休闲体育专项资金,充分利用社会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筹集的资金,保障弱势群体享有休闲体育基本权利,实现全民小康休闲体育的关怀社会。

参考

[1] 韩素平. 休闲体育概念研究述评[J]. 山东体育科技,2005(4):33-35。

[2] 邓黎光. 我国休闲体育发展趋势及潜在价值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6(6):50-51。

[3] 班修平. 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10-11。

[4]于崇谦,张俊贤。 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39-42。

【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社会功能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分析论文10-05

健身步行发展史研究论文及健身功能分析09-08

论文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趋势09-09

论文10-01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休闲体育社会学相关论文06-17

休闲旅游发展随笔01-15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论文09-24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论文09-08

大学体育与休闲体育论文06-16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