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跑步需要理由吗?

日期: 2023-09-19 14:05:17|浏览: 385|编号: 2410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爱上跑步需要理由吗?

跑步为何成为一种时尚

随着天气变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跑步、健身操、打球等运动来锻炼身体。 在本版前不久推出的“春节假期你跑步了吗”微博问卷中,参与讨论的933名微博网友中,有178名网友选择跑步,346名网友选择步行锻炼。 ,370人没有跑步,39人在做其他运动。 评论中,大部分网友表示,选择春节假期锻炼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保持体重、保护身体。 也有网友表示,参加跑步等运动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锻炼的重要目的之一,减肥相关话题近年来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2014年开展的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7~18岁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1%、11.1%,城市女生分别为10.6%、5.8%。 、农村女孩分别为8.3%和4.5%。 对此,北京大学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何忠惠表示,影响儿童肥胖的因素中,运动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2020年6月8日,当体重秤上的数字停留在187.6磅时,这个刺眼的数字刺激了我的神经。 这应该是我最沉重的时刻。 我对自己说,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们一定要减肥!”湖南省晋市工商银行上班族冯敏在与记者分享自己的跑步故事时,直言跑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减肥。 2018年心肌梗塞让我住进了医院的ICU,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减肥,当我看着厚厚一叠的各种检查报告和医疗诊断证明后,我发现我的身体状况是一片狼藉。”冯敏说道。

从2020年6月8日到2020年10月23日,冯敏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减掉了47斤。 从每天跑1公里到每天6至8公里,每天跑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 冯森感慨万千:“这些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是我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多了,二是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失眠的问题基本消失了,而且我对我的工作更有热情了。” 和效率,各项身体指标都恢复正常,上楼梯不再需要喘粗气了。 我现在已经爱上跑步了!”

和冯敏一样,很多最初为了减肥、缓解压力等原因跑步的人,后来都爱上了跑步。 跑步给参与这项运动的人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也让他们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1987年出生的建筑工程师姜新军,在跑者的世界里还算年轻。 一岁零三个月的时候,蒋新军因为突然站不起来,被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去医院治疗。 不过,在医院和家人的精心护理下,姜新军终于完全康复了。 “虽然没有身体残疾,但体弱多病的童年开始了。先是慢性鼻窦炎伴随着头痛,接着是儿童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伴随着药物。” 蒋新军告诉记者,为了改变体弱多病的状况,我从初中就开始积极锻炼身体,一直到成年。 从2015年第一次尝试跑步开始,蒋新军跑了2.5公里就气喘吁吁。 蒋新军每天都在坚持。 到目前为止,姜新军已经能够完成50公里越野、68公里越野、100公里越野,目前正在挑战168公里越野。

“我从28岁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五年了。这五年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是跑步时产生的化学物质多巴胺让我快乐,还有执行跑步带来的成长。”宏观周期规划让我信心十足,一起跑步时老师们的言行让我深受启发。” 蒋新军说,“无论我们是为了健康、慈善还是极限而跑,无论我们达到什么目标,一个人跑一定会变成一群人跑。因为只有一群人跑,我们才能跑得更远。”就是奔跑的意义!也是坚持的意义!”

不同的跑步方式代表不同的生活理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跑友都经历过从个人跑到参加团体跑的过程。 白彦军,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中心副主任,资深马拉松运动员。 他从2014年开始跑步,半年后参加了北京马拉松。 正是这次马拉松,让白彦军彻底爱上了跑步。 运动的。

2019年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我国14岁至35岁的年轻人中,近30%的人存在抑郁风险,近10%的人处于抑郁高风险,超过50%的受访者存在焦虑问题。

“有氧运动可以显着改善任何焦虑症状,而体育锻炼可以使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降低50%以上。” 何忠惠说,“不同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减轻焦虑,高强度运动可以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它工作得更快、更有效。”

从零开始跑步并最终爱上这项运动的冯敏对此深有体会。

“在户外进行 20 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在室内跑步机上锻炼相同时间更能有效激发创造力。” 何忠惠表示,运动可以促进人体骨骼发育,预防和纠正脊柱形态异常。 也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于塑造人的性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学跑步后,我组建了首发团队,依靠团队的帮助进行更科学的训练。直到一年后,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 蒋新军说,通过对比学习和反复练习,她克服了呼吸问题。 缺点,并以更好的状态跑马拉松。 “那一年告诉我,对于一个足够远的目的地来说,任何里程碑都只是沿途的风景。”

跑步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何忠惠表示,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形成。 “几乎所有的锻炼都会提高人的创造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不喜欢锻炼的人整体创造力水平和各种能力更高。” 人们”。

对于很多跑步者来说,跑步锻炼“一举多得”:一方面,跑步可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跑步可以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跑步还可以缓解压力,使身心愉悦。

如今,跑步逐渐从原来的体育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带领学生在清华跑“春天”。 按照地图上提前设计好的路径图,王宏伟和同学们一起跑起了“春天”路线。

在江苏无锡,作为2021年无锡马拉松赛道的一部分,被众多跑友赞誉为“最美马拉松赛道”的无锡樱花步道近日精彩亮相,吸引众多跑友拍照打卡。在。

在四川汶川,汶川马拉松聚焦环保,引发跑者热议。

接受采访的跑步爱好者告诉记者,跑步是一项容易上手、限制少的运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各年龄段的运动爱好者,包括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开始跑步。

与此同时,“跑步文化”、“跑步经济”等新概念、新模式方兴未艾。 跑步催生的运动装备、护腕护膝装备、文化衫及相关主题文创产品也已小范围“生产”。 “小众”爱好成为不少专业跑步群体、跑友以及普通跑步者、健身爱好者的“热门”选择。 知名跑步达人分享的跑步视频、跑步攻略、跑步心得也吸引了更多新人加入跑步。

白彦军说,现在他已经跑了2万多公里。 “运动应该是生命的本质属性,而不是某个阶段的‘时尚’。它应该贯穿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白彦军说道。 (张亚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