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科技创新的思考
抽象的:
当代科学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地以科技引领的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为我国乡村旅游提供了新方向。 近年来,我国启动国家科技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国一批科技园区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展现农业特色,形成集教育、体验、观光、展示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介绍:
当乡村旅游遇上农业高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无土栽培、信息化栽培。 游客漫步其中,除了观赏高科技农业产业外,还可以随心所欲地采摘果园。 这里的果实成熟了,边玩边学,体验快乐,这就是“农业+科技+旅游”带来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科技、创新、思维
一、科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科技支撑乡村旅游,就是将农业科技研发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或技术支撑,在景区展示现代农业技术,或充分发挥科技推广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目前,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是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农业科技教育基地建设。 农业科技旅游兴起较早。 一般以地方政府或企业投资建设的大型农业综合项目为基础。 管理模式基本是研发、生产、旅游统一。 这种类型是科研与旅游相结合的典型模式。 开发中既要满足游客对农业科技的了解,又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实现以“农业科技旅游”为主线的特色农业旅游。 系统。 例如,新加坡政府农业科技园正在建设中。 公园不仅有精心种植的农作物、养殖鱼类、观赏动物和合适的娱乐设施,还结合了高科技体验,让游客直接看到电脑如何自动控制温室蔬菜。 温度、湿度、如何给树木施肥,让游客直观地了解到无土栽培的秘密,形成了完整的农业科普旅游基地。 如今,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每年吸引近600万游客,成功实现科技示范与农业旅游的完美对接。
(二)农博园模式
农博园也是较早发展的农业科技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当地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工艺、农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的旅游。 分为单一景区开发和综合开发两种形式。 单一景区开发是指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展示,综合开发是结合农产品研发和交易,在此基础上建设综合性产业园。 例如,长洛乡五里村菜农博览园,以“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快乐学习”为主题,依托长洛乡政府打造的“农耕体验区”和深厚的农业生态文化长洛镇旅游。 、发展农业主题文化旅游。 蜂蜜、蘑菇、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为主导产业,品种一年四季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三)科技引领的工业旅游模式
以科技为先导的工业旅游模式,实现“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旅游互动发展,形成以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单位为主导、产业联动、以及参与的农民。 科技和旅游产业发展,让科技更多地融入产业发展,使旅游业更具拓展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实体型、复合型、紧凑型的新型农村经济体系,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优势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向优势产业、优势园区集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极大改变原有的农村经济格局。一些农业产业布局。 工业旅游模式通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共同的区域主题,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旅游发展,在经济上打破传统乡村的地理界限。
(四)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模式
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模式是指利用开发中的科技优势,开发农业生态产品,利用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提升农业生态旅游体验和高端旅游体验。旅游产品。 开发中要注重突出科技生态特色,实施旅游生态工程,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文化、科技产品展示与农业景观建设、休闲旅游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二、科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
(一)优势第一原则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管理方法,推动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乡村旅游整体市场竞争力。 立足区域特色,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优势产业推动特色高效乡村旅游发展。
(二)产业“本土化”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的“现代性”必须与乡村的“乡土气息”相协调。 现代农业产业的引进和各项建设,必须以不破坏乡村风貌为前提,必须融入乡村氛围,这就需要现代农业。 产业必须“境内外”。
(三)“集中统一”原则
融合科技、整合项目、整合资金,促进乡村资源集聚,解决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制约,推动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转型。
(四)发展多元化原则
科技与乡村旅游结合,是新时代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程。 建设中要大胆探索,创新建设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多角度、多方式开展乡村发展。 发展旅游业,探索现代乡村旅游特色发展道路。 其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第一,企业管理。 通过战略联盟整合经营者,创造联盟效益,走向创业型商业模式,推动休闲农民组建休闲产业联盟,激活休闲农业市场。
二是规模化经营。 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养殖、专业销售服务等
三是生态生产。 保持农业生态特色,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开展有机种植和有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环保公共设施。
四是体验式建设。 以农业农场为景观,以农具为道具,以农产品为商品,打造都市人喜爱的乡村,让游客分享乡村文化,体验田园乐趣。
三、乡村旅游技术创新的思考
(一)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科技(种植养殖技术)融合创新
1.展示农业新品种。
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和人工栽培优势,探索开发农作物、蔬菜、园艺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化。
2.示范农业生产新技术。
无土栽培、高架立体栽培等现代园艺栽培新方法将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
3、展示农产品新产品。
农业科技让餐桌上的食物更加丰富、丰富多彩。 水果、蔬菜、药用蔬菜、野菜让游客大开眼界。 迷你瓜、超大水果、创意葫芦等让游客爱不释手。 野鸡、黑嘴鸭、藏猪等让游客垂涎欲滴。
(二)乡村旅游与信息化融合创新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为乡村旅游智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发展微博、微信、小程序、H5等自媒体平台,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购(团)等服务。购买)和导游。 、导航等智能服务。
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是信息的推送和新的营销推广平台,更是服务、产品、市场的创新。 例如,通过可穿戴移动终端,可以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图像融合起来,创造新的旅行体验。
3、开发乡村旅游动漫、游戏等产品,将旅游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戏中,让游客在玩游戏的同时体验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加游客粘性。
4、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定位乡村旅游消费者的地域分布和消费特征,开展精准营销和跨界营销。 移动终端产生的大数据可用于乡村旅游的客源分析和客流预测,帮助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监测和危机处理能力。
(三)乡村旅游与民俗(民族)特色文化结合创新
乡村旅游的基础在于“乡村”。 要从旅游要素出发,深入挖掘融合地方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突出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抓住文化、资源、生态、生活的差异。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1、与当地文化的有机融合。
挖掘乡村文化,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合理改造、优化布局,培育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旅游。 挖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文化内涵,形成观光与体验相结合的旅游业态。 举办具有特色农业风味的乡村旅游节或乡村美食节,营造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
2、与休闲文化相融合。
培育知识型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型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型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文化旅游,达到吸引人、愉悦人、感动人、滋养人的目的。
3、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形成乡村演艺、影视等创意案例。 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
(四)乡村旅游与产业特色村融合创新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拉动和提升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后者又可以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资本积累,加快其发展。 积极推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村建设,形成乡村科技旅游社区、乡村景观旅游社区、景区旅游配套服务社区、农家乐服务团体旅游社区等,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融合。 发展。 乡村旅游特色村要坚持产业集聚和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建设中要突出城市特色、文化氛围,尊重乡村特色,牢记“乡愁”,打造特色,注重体验; 注重引导、社区参与、多模式共建;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土地利用适度集约。 坚持保护优先,重点建设智慧平台,建设资源型乡村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服务小镇,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五)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引进(招聘)模式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同时,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创意产品的营销更新农贸市场观念;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实现健康发展。
因此,有效推动两者融合创新,不仅可以加快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4。结论
当前,技术发展和变革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科技对旅游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和需求也空前强烈。 乡村旅游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科技创新能力将决定未来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各市场主体要抓住政策红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和主动性,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 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稳定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和创新链。
作者简介:刘江,赣州市赣县区委党校副校长,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南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兼职教授,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公务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辽宁省委党校大专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通信训练旅通信电力油机机械专业第十期毕业。 历任赣县工商局梅林分局副局长、昌洛乡人民政府副镇长、中共赣州市赣县区委党校副校长(赣县区行政学校副校长、赣县区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1990年3月起在北京、沧州、樟树等地空军服役。1994年参加工商工作,2003年参加工作。曾获江西省工商系统“省级办案专家”; 2003年至2011年中国工商报社“优秀通讯员”、“江西省工商局”优秀通讯员。 发表各类文章1000余篇(其中中国工商报269篇)。 着有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的《刘江知行合一新闻作品选》、纪实小说《蓝色想象》、《难忘的岁月——刘雨发回忆录》等超过300万字的作品文章。 还策划拍摄了《诚信运动送清风》、第四届工商新闻百星《云墨星》等电视专题片; 代表作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恢复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恢复30周年有奖征文比赛》《记忆·经历》获纪念奖、《学习实践科学观》 《关于发展全员培训获奖征文比赛》《老邱的电脑》入围《让“工业维生素”生产更加科学健康——江西省赣州市工商局《系统纪事》三等奖“优化稀土发展环境”头条创业好新闻大赛、“赣县全民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赣州市政府系统创业服务年征文大赛优秀研究文章三等奖。
2011年5月25日《中国工商报》头版头条标题是《以人为本服务第一——江西省赣州市工商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回顾》。 201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个人事务司联合举办的“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争先创优”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商务部、中国工商报社、中国工商出版社、中国个体工人协会。 共产党的旗帜飘扬——江西省崇义县工商局用党建促发展纪实》三等奖《千帆竞领党路——南康实业纪实》江西省工商局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开拓进取、争先创优”;2012年 2019年12月12日,作品《老曾从事纪检的那些事》荣获第四届“江西省反腐败斗争”三等奖——江西省纪委、省监察厅、省记协组织的“反腐倡廉建设好新闻奖”。2014年9月,《我与反腐败二十年》获优秀征文奖国家工商总局《反不正当竞争法》。2014年,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了《刘江知行合一新闻著作选》。 2015年,联合制作并参演爱奇艺网络电影《夜店公主捕获爱情》。 2016年,联合制作网络电影《寻宝记》。 《七星》、2016年单卷《说说常洛》、小说《常乐》(创作中,已写2万字)等作品。 编剧、策划、导演、拍摄了《新常洛空心房建设决战》、《红动常洛》、《蜜蜂的韵律》、《甜蜜的事业》、《新常洛》等故事片和文化宣传片。六田精神是红色的”。 创作并剪辑了《醉美长洛》画册1、2、3,策划并执导了微电影《红军塔》等,创作了原创歌曲《长乐歌》。 2018年1月,微电影《红军塔》荣获江西省第二届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驻塔门期间创作、策划、导演、拍摄、后期制作)三等奖。 2018年5月,参加赣州市文化广电局、赣州市扶贫办组织的赣州市精准扶贫幽默短文比赛,凭借作品《快乐的敌人》获得优秀奖“二人组”。 《刘天精神红》微视频荣获2020年“胜利之路”江西省优秀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