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打破全国马拉松纪录的秒表数据分析:是顺其自然还是尽力而为?
2023年3月19日,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日子。 无锡马拉松和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上,何洁以2小时07分30秒的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杨少辉则以2小时07分49秒的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 此前的纪录是任龙云在2007年北京马拉松上创下的2小时08分15秒的纪录。
中国马拉松热潮近十年来,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了。 赛后,国家马拉松队教练肖力表示,这不仅是何洁个人的胜利,也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我们通过 APP查询何洁的数据。 由于何洁本人开启了其使用的 255M手表的数据查看权限,因此我们可以分析何洁的无锡赛马数据。
相信跑友们最关注的就是何洁比赛时的心率和步频。 从下图可以看出,何洁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心率为173次/分钟。 这个心率看似不低,但对于精英跑者来说已经不低了。 那是相当高的。
对于年轻的何洁来说,这也算不错了。 何洁的最大心率相当于173的百分之几?
根据世界田径运动员查询系统显示,何洁出生于1998年,今年25岁。 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计算。 一种是基于不太准确但更简单的计算方法:220 减去年龄。 假设最大心率为195。那么何洁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心率173相当于最大心率的89%。
当然,跑步者也知道,根据年龄来计算最大心率是不准确的。 220减去年龄计算出的最大心率只能用于评估群体的最大心率,不能直接用于评估个体的最大心率。 否则,将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偏差。
因此,除了根据年龄计算最大心率百分比外,我们还假设何洁的最大心率为220-年龄+20,即220减去年龄加上20,假设心率为其最大心率。
以何洁为例。 他今年25岁了。 根据他的年龄,他的最大心率为 195。 当加上20时,他的最大心率达到215。
根据经验,一个人的最大心率不太可能比该年龄的最大心率高出20倍以上。 这个计算已经接近极限了。 因此,综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估计何洁的最大心率在195-215之间。 。
如果何洁的最大心率达到215,那么他比赛时的心率就相当于他最大心率的80%,也就是说何洁比赛时的最大心率在他最大心率的80-89%之间。
根据丹尼尔斯训练法,马拉松配速跑的心率范围一般为最大心率的79%-87%,而乳酸阈配速心率范围一般为88%-90%。
由于我们不太清楚何洁的实际最大心率,因此我们仅推测何洁在比赛过程中的最大心率在最大心率范围的80-89%之间(根据最大心率195和215计算) )。
因此,按照丹尼尔斯的训练方法,何洁整场比赛心率都控制得很好,平均心率173并不是特别高。 他的心率基本在马拉松配速跑和乳酸阈值跑的心率范围内。
从数据分析还可以看出,以马拉松配速跑步,即接近临界心率的时间为1小时12分钟,处于乳酸阈心率区的时间为54分钟。
董国健去年芝加哥马拉松的平均心率也达到了172次/分钟。
这是一个细节。 我们一般认为,一般跑步者能维持乳酸阈心率2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不过,何洁保持了乳酸阈心率范围近一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处于马拉松配速跑范围内,这也说明何洁还有剩余的能量,并没有完全耗尽。
从何洁的心率表现来看,也说明运动员超越了普通大众跑者。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在马拉松比赛中很难将心率维持在乳酸阈值范围内。
平时在有氧力量跑,即马拉松配速跑区,何洁保持乳酸阈心率区近一个小时。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员乳酸阈值对应的心率也会升高。 我们一般认为乳酸阈值对应的心率保持不变,只是配速发生变化。
例如,与乳酸阈值相对应的步速的增加意味着能力的提高。 然而,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不仅乳酸阈值对应的步速会增加,乳酸阈值对应的心率也会增加。 这将使运动员即使处于最大摄入量。 氧气量已经接近他的个人上限,但通过训练提高了乳酸阈值,从而提高了耐力。
例如,一般跑步者的乳酸阈心率可能是170,但运动员的乳酸阈心率可以达到175,这给了运动员更大的有氧耐力储备。
耐力由三个方面决定: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和跑步经济性。 最大摄氧量有一个上限,这使得运动员很难大幅提高它,而乳酸阈值往往可以通过训练大大提高,因此这使得运动员可以在接近个人最大值时通过提高乳酸阈值来提高耐力水平摄氧量极限。
而且从何洁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率波动来看,整个比赛过程中他的心率非常稳定,没有出现大众跑者通常会出现的后期心率漂移现象。
所谓心率漂移,是指在马拉松后期,由于身体脱水、疲劳等因素,即使配速不下降,心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比如心率会从比赛前期的150增加到后期的160-160。 170、心率漂移过大也是跑步者在比赛后期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场比赛何洁心率稳定,前面心率较高,后面心率非常稳定,保证了他的稳定发挥。
何洁未来心率较高,也可能与他前10公里配速较快有关。 从下图每公里配速变化曲线来看,他的前10公里配速最快,均在300之外,并且在15-23公里时配速有所下降,但在25公里后有所回升,这为他奠定了基础打破纪录。 37公里后,何洁的配速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 日后积累的优势终于让他以较大幅度打破了全国纪录。
何洁无锡马步伐变化
从何洁的步频来看,他的步频达到了204步/分钟,可见何洁是一名快节奏的选手,其步幅显示为1.63米。
根据我们之前对董国健2022年芝加哥马拉松的技术分析,董国健的步频为201步/分钟,步幅达到1.64米。 这说明何洁和董国健都属于快步型跑者,亚洲跑者节奏快。 经常玩的人也比较多。
踏频快的好处是身体重心波动较小,垂直做功较少,相对省力。 但踏频快的缺点是,踏频越快时,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节奏越快,肌肉放松的时间短,肌肉可能更容易产生疲劳,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肌肉疲劳能力。反抗。
据世界田径伦敦2017年世锦赛马拉松运动员技术分析报告显示,国际精英运动员的平均步频在183左右,平均步幅达到1.65米。 结果都是210级别。
当然,运动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跑步方式是完全正常的。
国际精英球员节奏分析
国际精英选手步伐分析
因为从影响步频和步长的生理因素来看,步长与力量、身体灵活性、跑姿协调性密切相关。 对于想要进一步提高耐力的大众跑者来说,提高步幅是除了耐力训练之外的重要一步。 此外,训练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是,步频太快也会影响跑步效率,而增加步幅意味着需要更好的力量、动作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 因此,跑步者技术、力量的进步必须与耐力的进步相匹配。
影响步频和步幅的生理因素
概括
赛后何洁接受记者采访时,何洁表示这个冬天自己训练得很扎实很努力,该练的都练好了。 其实何洁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四个字——水到渠成,而且何洁2月份刚刚参加了深圳马拉松,对体能要求很高,所以一个月之内就再次参加了比赛。
这种情况下,从专业训练的角度来说,不太利于创造好的成绩,因为马拉松比赛的体力消耗是巨大的。 对于职业马拉松运动员来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但何洁在神马的胜利显然对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自我意识的突破可能非常重要。 正是在好成绩的激励下,何洁有了更加“无所畏惧”、“敢于突破自我”的心态,这让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再次调整到了良好的身体状态。 ,最终在无锡一战告捷。
从数据来看,何洁整场比赛表现流畅,心率控制得相当好,这进一步证明扎实的训练是取得成绩的基础。
同时,这个数据分析表明,何洁还有进步的空间。 何洁在无锡马拉松比赛中并没有疲惫不堪,也没有出现心率特别高的情况。 我们期待以何洁为代表的新一代运动员为中国中长跑运动带来巨大的利益。 更多精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