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真的是最适合跑步的步频吗?
速度=步幅*踏频。
要加快步伐,请增加步幅或增加步频。
如果步频太低,则说明步幅过长。 事实上,不少跑步者刻意向前迈一步,增加步幅来提高速度,但这很容易导致着地点位于重心前方,产生制动作用,大大降低跑步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避免受伤和提高速度,提高步频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说180是最好的踏频呢? 这个论点站得住脚吗?
“每分钟180步”是由美国运动生理学家杰克丹尼尔斯博士提出的。 他在《丹尼尔的跑步公式》一书中提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他每天都看它。 许多跑步者参加比赛并计算他们的步频。 当时记录了50多名男女跑步者的步频,范围从800米到马拉松。 结果发现,所有参赛跑者中,只有一名步频低于180。
有关运动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当步频在180及以上时,肌肉和肌腱的弹性能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 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跑步时落地时的冲击力进入跟腱和肌肉,然后释放成前进的动力,从而减少伤害,节省体能。
在180及以上的踏频下,我们会明显感觉到跑步的节奏,这是肌腱和肌肉弹性的结果。
步频低于 180 会增加关节和肌肉的支撑压力,增加受伤风险。
既然如此,踏频是不是高于180甚至更高比较好呢?
假设有人以6速配速跑步,踏频为160,心率为140。如果在配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踏频,你会发现他的心率会飙升。 同理,同一个人以相同的配速以160、180、200的踏频跑步,踏频为200时心率最高。
虽然200的步频对肌肉和骨骼的压力较小,但随着手臂摆动/腿部动作的增加,心率上升得更快,消耗的能量更多,整体疲劳感也会增加。 降低跑步经济性。
事实上,步频低于180也不一定不可能。目前的实验已经不再支持完美的步频设定,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没有一种步频适合所有跑步者。
文章《The in 》发表在《美国应用生理学杂志》《Work in?》上
()
指出,跑步时,步频在每分钟150-250次范围内,完全可以满足弹性势能的高效实现。
换句话说,最佳踏频不一定是180,而是在150到250之间。180只是一个参考数字。 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找到跑步时省力又刺激的节奏。 对于踏频只有160-170的普通跑者来说,只要没有踏频就没有必要把踏频提高到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