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我怎么训练?

日期: 2023-10-11 15:02:02|浏览: 375|编号: 2511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苏炳添:我怎么训练?

【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 2015年5月,苏炳添在美国尤金举行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99秒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第一位真正进入9秒大关的亚洲本土运动员。 2018年3月3日,苏炳添再次打破男子60米亚洲纪录,以6.42秒获得银牌。 他成为第一位在世界比赛中获得男子短跑奖牌的中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亚洲运动员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分数。 同年,他两次百米跑出9.91秒。 2019年11月,苏炳添当选为世界田径运动员工作委员会委员。 他是男子60m和100m的亚洲纪录保持者。

2019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在广州与苏炳添就短跑训练和比赛进行了三次对话。 周卫方博士负责录音和录像。 】

文字| 苏秉田,程志立; 周卫方(录音)

(新一期《体育与科学》2020年第4期)

程致立:冰天,你好。 去年协助毛鹏老师写了《论苏炳添的单步技术》之后,我一直想和您对话一下训练。 徐泽院长(苏炳添所在的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说,你秋天有空,来南京专门做口述历史对话。 后来我才知道,你一直没有时间去训练比赛。 徐院长已经同意你请几天假去广州看望你的老婆孩子,我们就100米跑训练谈谈训练创新和训练实践。

1、步幅变化和起跑脚的技术改进

程至立(以下简称“程”):中国田径运动的进步得益于一代又一代集训队的集体努力。 从贺龙元帅担任国家体委主任起,中国人就一直有100米10秒的梦想。 你们从一开始就为之努力,几代人的智慧终于在你们身上得到了体现。 我们很高兴看到你在2015年跑出了9.99秒的报道。尤其是看到你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你的百米成绩从9.99秒提高到了9.91秒,并且在一年内,你跑出了9.91秒两次和一次 9.92 秒。 这就是技术稳定性。 性代表。

后来毛鹏老师让我查资料,我们一起写了《论苏炳添的一步技术》。 这是国内第一篇专门研究你们技术特点的论文。 文章中,我们分析了你从2015年到2018年十多场比赛的技术数据,其中有一个显着的变化指标,就是你的步幅。 随着你的表现提高,你的步幅会变得越来越小。 田径教材中并没有说跑步成绩等于步幅乘以步频,也就是说“步幅”和“步频”的提高是提高成绩的两个因素。

苏炳添(以下简称“苏”):2015年(2015年,下同),我没有调整起跑脚吗? 因为在15年和2014年(2014年,下同)之前我都没有换过首发脚。 起脚。 我过去常常把右脚放在前面。 这是一个开始行动的障碍。 后来,是因为2014年底,我在冬训时改变了首发脚。 现在我的左脚在前,就像普通运动员一样。 也有少数运动员右脚在前。 没改之前,右脚在前的时候,我2014年跑100米是47步,改之后是48步。

程:根据我们的步数数据,2015 年你跑了 9.99 秒时,你走了 46.5 步。 在你改变它之前,它是 47 步。 改完之后是48步。 后来,你的步幅变小了。 2018年,您在巴黎和马德里的两次比赛成绩均为9.91秒和48步。 我们请生物力学实验室的同事来算一下。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步幅变小是故意的,还是逃跑的结果?

苏:他跑了。

程:嗯,“跑”出来的东西,并不是训练计划里刻意“练”出来的,对吧?

苏:因为从换脚开始,换脚是为了获得新的节奏。 显然,因为之前我的节奏已经很自然了,所以一听到“啪”(指开始的枪声),就那么快。 。 我只是想创造一个新的节奏,所以我改变了起跑脚。 改变起跑脚后,就像刘翔当年说的“我根本跑不动”,所以我想以此为基础重新创造自己的节奏,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改变步幅。

程:嗯,你说的进一步证明了他“逃跑”了。 我看到央视五套对你的采访,记者问你对成绩的提高有何感想。 你说当你摆动前腿落地时(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动作),你特别有力量,“砰砰砰”地落地。 你用了这个辅助词,我印象很深刻。 (苏炳添插话,肯定地说“是”)。 这就是你适应技术后身体的感觉吗?

苏:是的,是的。 首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我找到了更自然的发力点。 以前我在换起脚时,做过“右脚先”的测试。 如何测试? 我刚站在那里,就有人把我推到了身后,不知不觉中,我的右脚先出去了,所以我从左脚在前开始是对的。

程:人体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本能动作可能是最合适的。

苏:我一听到“啪”的一声枪响,我的右脚就迈了出去。 测试我的人说,2014年之前,在你主动改变之前,你为什么跑步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前? 这违背了你身体的本能反应。 只有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力量才更加顺畅。 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我终于把这个技术上的改变落到了脚下。

程:就是说跑步时前摆腿落地时,有“砰砰砰”的感觉。 这是技术调整后的感觉吗?

苏:是的。

程:田径教材上有一种观点,跑步的动力来源是后蹬,这是唯一的动力来源。 向前摆动时,由于身体重心在后,双腿在前,因此减速制动。 。 为此,强调前摆腿落地时,应向内折叠至大腿处,且要柔软。 最好将脚落在与身体重心垂直的线上。 随着跑步技术的变化,你的身体练习并不完全符合这个观点。

苏:中国田径界所说的“后蹬力”并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40米后(即从起点跑到中间),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向前挥杆。 你必须积极地向下压才能获得更多。 推动您前进的力量是最新的技术。

程:我工作的单位是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时间比较早,1983年,当时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举办国际田径邀请赛。 生物力学研究室的同志用高速摄像头拍了一段视频,在技术分析中发现,跑步前甩腿也能加快速度。 从我自己的物理学专业背景来看,我非常理解这个现象。 因为人是非刚体,是由关节组成的,人的跑步是由身体重力和力量组成的。 然而,这种力的结构不能简化为垂直重力和水平力两部分,因为人不是刚体。 人体结构是由关节活动组成的。 跑步的一步是后蹬-飞跃-前摆的整体。 在这个力传递的过程中,只有空中阶段因为脚离开地面而减速。 后蹬和前摆都加速。 不用说,后踏板产生动力,前摆也加速,因为在跑步过程中,前后腿运动的受力结构有惯性矩和ω角加速度。 当然,向前挥杆不会因为身体重心的前后而减速。

苏:为什么飞行段速度会减慢? 因为你在空中的时候抬腿,是你没有主动下压的结果。 脚在空中时主动下压,接触地面后才反弹。 很多人不会主动按下去等待落地,所以你的表现会比那些主动按下的人慢。 如果你主动下压,脚的位置就会不一样。 当你小腿在前离地时,你的身体就会有这样的表现(苏炳添有模拟演示)。 会有一个“刹车”的效果,但如果你主动按下去,你的身体重心就会被向前推。 但这也很难做到。

Cheng:空降部分是单步的一部分。 没有空中你就无法奔跑。 人不可能顺利通过,所以空降是必要的。 毛鹏先生在研究中发现,腾出有两个部分。 他提出“必要腾空”和“不必要腾空”。 也就是说,在单步结构中,可以划分四个区域,分别是后蹬、前蹬、必要的空降和“扩展的空降”。 前两个区域是两个增长因素。 必要腾空是不可避免的减速区,也可称为有效腾空区。 另一部分是可能的“无效腾空”区域。 有效的飞行是单步结构动作的基本环节,是必须的。 可以说,有效的飞行是跑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必要的腾出是多余的。 超额腾空部分属于“人为”错误,该部分成为附加减速区。 那么这个多余的空出来的部分是怎么产生的呢?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超额空缺的情况? 在我们对运动训练的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与“人为”增加步幅训练有关。

苏:其实我现在也在解决这个问题,把步幅拉长,但是我教练说不要刻意把步幅拉长。 我们平时训练的时候应该加强力量,让它自然发生。 地面变大是因为我刻意把步幅拉长了。 没问题。 如果你让我跑45步,我可以做到,但速度根本不是正常速度,我的成绩反而会下降。

程:人工“跨步”训练会导致成绩下降。 至少有两种解释。 首先是可能的向前挥杆加速的次数丢失,这是“有效机会丢失”的效益问题; 其次,人为地​​大步走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腾空,造成额外的减速。

2、运行时能量利用的合理性

程:冰天,我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看到有一篇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的论文,分析了你在2018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的百米跑技术车站。 你在比赛中一直领先英国运动员,但你在最后阶段失利,跌至第二名。 我仔细观看了比赛并研究了回放。 即使没有数据,直接观察也能发现问题。 我目测从开始到中间,你至少在前80米领先英国运动员,而在最后20米,或者更准确地说,你输给了英国运动员。 ,在最后3步中失败。

苏炳添(右)在2018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那个技术分析报告说你在最后10米输了。 10.05秒排名第二。 第一名好像是10.02秒,落后了0.03秒。 这个成绩距离你去年秋天雅加达亚运会百米比赛中获得的9.92秒还有很大差距。 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您在电视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您说感觉自己在前面跑得很好。 你说后来你用眼角的余光看到英国运动员快要追上来了,所以你加速了,但一加速你就输了。 从数据上看,你说“加速”,但立竿见影的速度是下降的。

苏:我旁边是英国运动员。 我们在第四和第五车道。

程:是的,两个人是挨着的。 这个非常重要。 这正是你说“加速”时的心理反应。 这一事实也体现在数据中。 在接下来的10米中,如果你压线的次数过多,则说明你迈出了太长的一步。 我记得你在电视上也说过这句话,我想问你,接下来的10米步子是不是因为你的技术提高了? 这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是你想要冲刺的结果?

苏:是故意的。 为什么? 一般来说,比如说,你一直在前面跑,突然旁边的人有追上你的趋势,如果你关心他,和他竞争,这时候你的节奏就会混乱。 当你离开地面的时候,你迈出的每一步都会非常艰难。 当你非常用力地使用时,你的速度会下降。 当它下降时,你的步幅会变长,就是这样。

程:从人的大脑结构和生理结构来看,是有这样一个特点的。 当一个人处于疲惫状态时,身体就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那就是想走快,就走不快。 例如,如果小偷偷了我的钱包,我注意到了,我就会把他赶出去。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而不是速度的提高。

苏:但是我们在百米赛跑中所做的并不是“一步”。 我们每一步落地,节奏都会与之前的跑步有所不同。 我们要在这一步上用更多的力,用更多的力,利用那一步。 让你的步幅更长一些。

程:是的,是的。 如果我们测试人的大脑反应,比如疲惫状态,如果你想冲刺,你的身体处于无氧疲惫状态,本能地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即使步伐较长,也不一定是要走快还是慢的问题。 。 因为迈大步更省力,这是生命的本能。 所以,我们所说的“冲刺”并不是指跑步速度加快了,而是步幅加大了。 反之,则失去前摆加速的机会,出现无效飞行,影响表演的有效发挥。 因此,从比赛开始到结束匀速奔跑是最有效率的。 博尔特的技术具有较低的后速下降值和最合理的能量利用。

3. 腰部损伤与钻石深蹲力量训练有关吗?

程:为了写《苏炳添一步法》这篇论文,毛鹏老师让我收集资料。 我们分析了有关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各种报道以及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 本届田径世锦赛最显着的亮点之一就是来自牙买加这个小国的短跑运动员的崛起。 鲍威尔的杰出成就一扫美国人在短跑领域称霸世界数十年的霸主地位。 尤塞恩·博尔特的师兄鲍威尔的跑步技巧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关注。 《参考消息》报道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鲍威尔前摆腿的膝关节在脚落地时几乎没有弯曲。 他是这么说的。 “像杆子一样戳下来”,这与我们训练时小腿内收、落地时脚要软的情况明显不同。

日本学者发现了这种新的下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训练中。 后来,日本运动员在提高百米跑技术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我们也在您刚才提到的2015年左右的比赛视频中看到了前摆腿的技术变化。 我的问题是关于前摆腿着地时“软”与“硬”的关系。 你怎么理解呢?

苏:其实我觉得以前的跑法用力比较大,因为以前小腿和前膝盖用力比较大,但是现在用这种跑法,这个地方用力比较大(用双手) )。 为了标记臀肌)向后弯曲并向下压。 下压不需要太大的力,就像为什么外国运动员的腿像胡萝卜一样,而我们中国运动员的小腿却很粗。 因为他们的小腿不发力,所以他们依靠向后屈曲和臀肌。 刚才我说了,他们是靠后屈主动下压的。 他们不需要准备力量。 他们在路上奔跑。 时间就是惯性,你会省更多的力气,用力的时候感觉会更好。

程:那我很好奇。 我看到你今年(2019)发表在《体育科学》第二期上的文章《新时代的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回顾与展望》中的一个表格。 里面有一张桌子。 Randy教练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前后数据对比表。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数据。 你的力量训练钻石深蹲从140公斤变成了170公斤,增加了30公斤。 从兰迪的角度来看,这种改进的目的是什么?

苏:这种钻石深蹲力量训练只发生在冬季训练的时候,因为冬季训练的时候我们会节省很多时间进行训练,比如深蹲、钻石深蹲、大腿负重练习等。 我们他们会练习很多。 但当赛季到来时,我们可能只进行冬季训练量的三分之一。 冬训期间,训练变成一日训练。 您可以将力量训练结合起来。 跑完后,休息一会儿,然后立即进行力量训练,综合训练,与以往不同。 过去,我可能会在早上进行力量训练或跑步,下午再进行一次。

程:在你的文章中,我看到了一段话。 Randy带你走后,做了技术观察,说你的小腿力量不足,需要提高你的小腿力量。

苏:(摆手)不是,那个菱形深蹲不是训练小腿,而是训练踝关节,对踝关节下压。 我以前从未练习过这种力量。 我是在兰迪训练了两年之后才开始练习这个位置的。

程:这么大的量,深蹲增加了30公斤。 是因为踝关节力量训练吗?

苏:主要是这个动作有问题,我就练这个部位(用手指放在左腿的踝关节处)。 但在练习踝关节的同时,我也练习了这个部分(用手指指向左小腿)。

程:所以刚才你说跑步时小腿的前摆主要是靠大腿的运动带动而不用力,这和Randy训练计划中的菱形深蹲发展脚踝力量有关。 你认为两人的关系合理吗?

苏:我没想到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但确实以我现在的跑步技术,我的小腿发不出力。 兰迪要求我们练习踝关节的力量。 主要解决方法是飞行落地后向前摆腿,钩住脚。 起身落地时主动发力的那一刻。

程:噢,我明白了。 那么你今年的腰伤和力量训练有关系吗? 是训练时受伤的吗?

苏:点头。

程:您认为腰伤不是在比赛中发生的,而是在训练中发生的,即在没有比赛负荷强度的环境中发生的? 而你调整了菱形深蹲力量训练,引起了脚踝和小腿的受力变化。 有关系吗?

苏:兰迪的训练安排完全没有问题。

程:您当时背部受伤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苏:我在器械上做前蹬练习,力量很大。 我当时就不应该开保险,因为不开保险的话范围会小一些,但是如果开保险的话范围就会变大。 当时安全打开了,但是我抓不住,整个身体都被弹到了后面。 弹起来的时候,左边的力量更大了,戳到了我的腰。

程: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了?

苏:现在没事了。 今年3月份我在国外参加三场室内60米比赛时,我还没有完全康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终于参加比赛的时候就关门了。 因为是在国外打,所以这次的封闭战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所以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 我只是练了一些反应,休息了一会,反应不动了再练。 对训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如果不能系统地训练,你的本能速度就会下降,跑步的感觉就会下降,所以我觉得这次跑10.05秒(指2019年5月18日上海站,也是资格赛)东京奥运会)已经很好了。 好吧,哈哈。 因为你无法系统地训练,当你的速度感和体能下降时,就无法与你的最佳状态相比。

四、训练中“量”与“强度”关系的探讨

程:这个假期回北京之后,就该进入冬训了,对吧?

苏:是的。 所以兰迪教练说,放假的这几天,要好好放松,避免任何运动。 让自己放松一下,身心放松,为接下来的冬训做好准备。 现在我被要求参加比赛(今年我已经放弃了几场比赛)。 我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 我现在需要的是立即进入冬训期,让我的体能和跑步能力从这个阶段开始慢慢积累。 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恢复到最佳表现状态。 你不能说我修炼一两个月就能恢复到巅峰。 不可能。 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有机会。

程:从国际短跑运动员的比赛经历来看,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很多国际田联签约的运动员一年要跑二十、三十次高强度的短跑比赛。 显然,传统培训教材中并没有大循环理论这样的时间安排。

苏:不可能。 一位运动员,例如来自美国的罗杰斯,经常参加比赛。 我想他每年参加的比赛不到二十场。

程:当时我对迈克尔·约翰逊做了一些技术观察。 他是美国一位跑“后座”的天才运动员。 他在 100 米和 200 米比赛中都是完美的运动员,类似于尤塞恩·博尔特。 迈克尔正在备战 1996 年洛杉矶奥运会。 比赛前一个月,他参加了世界各地的100米和200米比赛,每十天八天一场。 频率很高,效果也越来越好。 目的是为了调整到奥运会的最佳状态,这和我们奥运会的封闭式备战训练不同。

苏:这么频繁的比赛太多了(摇头,叹息)。 有些运动员会在六月到七月期间留下来专注于比赛,然后他们可能会休息一个月或两三个月。

程:苏联早期训练科学建立了按年划分的训练期、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的循环理论。 在今天的比赛实践中,取得了突破。 事实上,周期是节奏和对技术理解的问题。 我想问的问题是,你刚才提到了腰伤。 受伤后有一个恢复期,无法正常训练,技能也无法维持。 大循环理论中,训练期和准备期并不是比赛的技术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节奏安排。 在技​​术表达方面,技术训练建立了身体认知的范式。 如果一年能跑3次9秒91/9秒92的百米跑,你的身体认知就有了,但技术表达不行。 出来吧,技术能力和技术表达之间是什么关系?

苏:我的身体跟不上,做不了我想做的事。

程:是的。 您对“技术”的理解是什么? 技术是如何存在的?

苏:“技术”我认为是需要很多年才能获得的。

程:是的,技术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技术需要在物理实践环境中维持。 这就像写论文一样。 如果你想写得好,你需要每天练习写作,对吗? (苏炳添点头)书法也是需要天天练的。 熟能生巧,功夫出自勤奋。 换句话说,技术的存在形式是一种“状态”,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形式。 同一个运动员可以参加不同的比赛。 ,技术表达不同。 这种差异不仅是由于对手不同或同队球员的临场表现不同,也因为比赛中自己的策略所导致的技术表现状态不同。 即使在个人竞技项目中,这种技术表现也是不同的。

苏:是的。

程:那么,既然技术是一个存在于状态中的概念,那么对于运动员来说,如何保持技术状态呢? 他需要处于高水平的竞争环境中,对吗? 然而,大周期理论和年度划分原则如何适应当今竞技比赛的频率和巅峰竞争的竞争环境呢? 比如,在较长的冬训期间,是否有针对比赛强度的表现测试?

苏:没有测试过。

程:你们的冬季训练和长跑训练中教练常说的类似吗? 他们认为冬训是一种“积累”,而把冬训称为“吃”?

苏:对,就是叫食量。

程:你们的冲刺训练也叫“食量”?

苏:是的,是一样的。

程:“吃量”的概念是积累。 打个比喻,比如我要买房子,我会把钱存银行。 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好吧,我存了多少万? 然后再想一想。 是不是因为我的还贷能力而买了合适的房子?

苏: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运动员在冬训期间吃得很多,但“吃”也是有周期的。 比如从冬训开始,我们就吃两个月左右。 两个月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跑步量应转换为速度。 比如我们跑100米或者200米,我们跑100米最快是10秒,但是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跑12秒。

就这样我们训练了两个月。 可能我们开始吃饭的第一周,跑13秒,然后慢慢减少(指每天跑步的总量和次数),直到速度能达到11秒,就差不多了。 两个月后,我停止进食。 训练计划进入“转换”。 例如,如果您跑了 8 [JP+2] 或 6 100 米(指每个训练单位),则会转换为 4 或 3。

这个数字又开始发生变化。 当你开始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到90%时,可能会变成10秒5、10秒2,然后慢慢开始旋转。 这并不意味着您将直接转向这笔金额。 是时候比拼了,不,中间还有一个“跟上进度”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冬季训练中,训练完成后,就转化为速度。 只有达到最大速度才能参加比赛。 具体训练过程是这样的。

程:我明白了。 也就是说,在冬训的两三个月里,各训练单元的跑次数是阶段性变化的。 刚开始时,运行次数较多,速度要求不高; 第二、第三阶段后,每个训练单元的跑次数减少,要求运动员加快速度。 一个例子是日本短跑运动员桐生翔秀,你曾与他多次比赛。 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他是日本第一个破10秒的百米运动员吧?

苏:是的。

程:桐生翔秀进入10秒大关后,他的训练热情更加强烈。 报道称,他热爱训练,对训练有着发自内心的追求,所以他不断加大训练量。 时间变长,跑步次数增加。 除了教练给他制定的训练计划外,他还自觉刻苦练习。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这两年他的成绩一直在下滑,训练不但没有起到作用,还产生了副作用。

苏:我和他竞争了很多。

Cheng: I am . Last year in the , you and he were on the same field. He ran last, 10 24, and you ran 10 05.

Su: He can't me I'm .

Cheng: Yeah. What I'm about is the . at the , he was able to score 10 100 he had to "a lot" every day. This kind of "" did not yield good in .

Su: As I said just now, our is to train speed one day and one day. and speed are to form a unit.

Cheng: How long does your unit last?

Su: If you just do speed today, it will take about two and a half hours. If you do and , it will take about four hours, into and .

Cheng: So these two and a half hours of , did you run 100 or not? How many 100 did you run?

Su: The units are every day.

Cheng: Every day is , yes. and how to run?

Su: I run 100 , but also 60, 80, 70, 120 and 150 .

Cheng: the time, how many times would it take to run like this in two hours?

Su: 4 trips or 6 trips. There are also 8 trips. The is 8 trips.

Cheng: The is 8. Is 4 or 6 the most ?

Su: Four 100-meter runs are the . If there are eight 100-meter runs, they are .

Cheng: So the of runs and the of , are they by the coach who makes the plan, or are they by the coach based on the of the in ?

Su: Yes, the have pre-set plans. Each in our short group has .

Cheng: The “” you is set, right?

Su: Yes, it is set.

Cheng: I saw the of " " from Kiryu . For , in a unit, two 100-meter runs are in line with the time of the semi-final rules of the 100-meter . Then Kiryu an close to the , and his were also close to the of the . Of , it is based on the value of . The is that he has " the ". In one unit, the of runs by his coach has also , and he has also more and more times.

Then the in the of runs in a unit time means that his body's tends to the of the new of runs, the 100-meter run is and , that is to say, the body's is The is "body ", which is the tacit of the body. For , when you from 2 runs to 4 runs in each unit, the body's tacit is 4 runs. " ", this is in the in in speed. The of the " " for 2 runs is than that for 4 runs. Once you have to the of 4 times per unit hour, it is the of 4 times. This is the of the fact that led to the in Kiryu 's .

Su: Cheng, you are right. Kiryu was able to run under 10 . He was also very lucky. There was a on that trip. The wind was 1.8 /. The was so good. I have never run at this wind speed. 呵呵。

Cheng: Hehe, hehe. Yes, I the video of that race. In the of 2017, in Japan, with a of 1.8 /, Kiryu ran 9.98 , Koji Ito and the first to break 10 .

Sue: Well, this is the in the 100-meter race.

5. A study on : of and to the gun

Cheng: You the "race " in the 100-meter race. There is issue that I have about for a long time, which is the of . The is an of how deal with . The of the is it is the 's sense of the gun or the . This is a of mine in years.

In the past few years, I have done many using the "" . Is the " time" in by such as or ? Or is it the by the 100-meter ? I the and found that for on and . I asked this in . with in all by the of and . The best were " to to make while back and forth", " to , , back to back" and so on.

We know that there is a "jump start" in . If you make an after the sound of a , from the of brain , the time will not be less than the 0.142 of the for the gun; in , from sense in life, we can , for , if we touch a hot , our hand will back . The time is short, the is quick and , and it does not rely on the of and nerve at all. This is the of the layer of the nerve . , that is, the of body , can be of EEG. These fully point to the fact that in are and do not rely on a organ. From thi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ime of start must not be by the .

Sue: Yes. Mr. Cheng, let me tell you, in our , the used is not to train the , but the . After we have made the , the coach will "ready", and then slap you you. Take a and see how your body . I don't by to . If I hear the sound of , it will be too late. I use my whole body to feel it.

Cheng: That's right. When to react, the main thing is to train "body touch". The body touch is than the sound and then doing the . , after the sound is in terms of , while the is the of the 's body. is a of tacit of . In terms of "time ", the body's is much than the of a organ the limbs and the brain nerve .

Sue: That makes sense.

Cheng: For in , their of time and space is not by data. Their of time and space is often based on body- . The , of time and space that we talk about daily are "non-human" . The 's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is a sense.

We all know that in races, the gun and the gun are . The of a false start is based on the time when the on the box and the time when the gun is fired. When the 45 kg (men)或30公斤(女子)的时间点在枪响的时间点之前出现,会被判为抢跑,通过力量值来判断抢跑就告诉我们,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时是具身的动作技术问题,不是抽象的时间问题。时间、空间感是运动情境中身体感综合的、整体化的技术表达。

你刚刚说的“我是用整个身体去感受的”,这就说明起跑反应时不是“听觉的”问题,而是听枪“身体感”的问题,就是说,作为百米跑中的“环境”因素之一的起跑反应时训练,依旧是跑的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程:这次我们谈了许多短跑训练与比赛中的问题,炳添,你以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切身感,直接呈现了运动情境中的问题真实性,这对运动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叙事的实践论证,与学科专业研究,构成了互证关系,这对体育学作为人的运动行为研究,具有新方法论的意义。谢谢,炳添。

苏:谢谢程老师,有机会去南京训练或者比赛,我再约程老师。

苏炳添为《体育与科学》题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