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新时代,选择休闲运动专业!
国务院近日印发《全民健身规划(2021-2025年)》,对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发展作出部署。 该规划无不体现出对体育人才的旺盛需求。 文件开篇称,“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7.2%,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迈出新步伐”。 指出体育人口占大多数。
与此同时,“全民健身领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制定《方案》是“为了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健康需求”。 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对体育人才的旺盛需求,从而促进了体育专业的就业。 下面是一个例子(部分):
《方案》的发展目标提到,“县(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面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人,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健身圈覆盖率、2.16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千人、5万亿元的体育产业规模,都体现了对体育人才的巨大需求;
《方案》的主要任务提到,“新建或改扩建2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设施,补充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装备,并装备一批溜冰场,对1000多个公共体育场馆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新增大量健身场地和设施,相应的运维人员肯定会增加;
从《方案》可以看出,各体育专业的岗位需求将会旺盛,各专业高精尖人才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热点。 以下为《方案》(部分)提到的各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实例:
竞赛组织专业就业方向一般为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和场馆管理岗位——“开展全运会群众性赛事活动、组织全民健身大会、全民社区运动会”、“制定体育赛事指导方针和参与指南、举办业余体育赛事联赛,普及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人口。”
运动与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专业就业方向一般为运动营养与运动损伤预防专家、运动科学研究人员、运动与人体科学教师、全民健身指导员及研究人员等; 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就业方向一般在社区。 体育指导员、高级私人健康顾问等岗位——“落实全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制度。开设网上科学健身讲座”、“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适当减少准入门槛,扩大团队规模,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当今人们的生活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关注、参与、体验休闲运动已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需求。
1、休闲体育专业的出现,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休闲运动与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的社会节奏相得益彰,成为现代人娱乐身心、交友、保持体质、平衡心态、回归自然的重要方式。
休闲体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离不开体育教育和休闲研究。 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休闲科学与体育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休闲科学、体育社会学概论、体育产业概论、健身俱乐部运营与管理、体育旅游与赛事策划; 体育人文科学概论、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损伤预防与急救、运动康复与功能评价; 高尔夫、陆投球、网球、户外运动、滑雪、武术健康与瑜伽、体育舞蹈与健身、击剑。
3.休闲体育专业就业环境宽松优越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供需仍存在巨大缺口。
目前,日益热门的网球、羽毛球、健身康复、帆船、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领域缺乏大量专业休闲运动指导人才。
近年来,休闲体育产业爆发式增长,将为更多毕业生提供宽松、优越的就业环境。
具体来说,毕业生可在户外运动、休闲运动、体育旅游行业工作,从事休闲运动教练、赛事组织与策划、俱乐部运营与管理、休闲运动营销、休闲运动服务与管理、创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