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运动好不好? 你必须知道的跑步基础知识

日期: 2023-10-19 17:03:15|浏览: 457|编号: 2548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饭后运动好不好? 你必须知道的跑步基础知识

1、夜跑要注意什么?

1、饭后不要立即跑步

很多人饭后就开始准备跑步。 虽然晚上的时间比较多,但有些人晚饭吃得比较晚。 为了不影响早睡,他们吃完晚饭就开始跑步。

虽然晚餐吃得比午餐少,但刚吃完饭,胃就忙着消化食物,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不仅会影响消化,还会引起胃下垂。 本来是出去锻炼身体的,结果身体受损,得不偿失。

立即剧烈运动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引起胃下垂

2、跑步后不要吃东西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既然吃完饭不能立即跑步,那么就应该选择跑完步后吃东西。 事实上,这确实可以预防胃下垂,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

人们在禁食的时候,血糖往往比较低,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可能会导致身体疲惫,容易晕倒。 另外,如果运动后空腹吃饭,你会比之前更饿,不知不觉就会吃得更多。 ,甚至狼吞虎咽。 它对消化或减肥没有任何好处。

比较合适的运动时间是晚饭后一小时,此时食物消化得差不多,补充了一定的能量,跑步更有力。

3、饭后运动是不是容易得阑尾炎?

如今,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 他们早上睡眼惺忪地挤进地铁,晚上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他们只能利用午休时间锻炼身体。 由于午休时间短,很多人午饭后就去打球、游泳、跑步,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胃肠道。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说:“如果饭后立即运动,就会得阑尾炎。阑尾炎会疼!疼的话就需要手术了!”。 难道饭后运动容易得阑尾炎? 我们来一探究竟。

胃肠道最“折磨”的是饭后运动

饭后控制胃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大部分血液集中在胃和肝脏。 如果饭后立即参加剧烈运动,参与胃消化的血液会重新分配,流向肌肉和其他器官,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甚至引发慢性胃病。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大大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也减弱。 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就进入肠道,不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饭后立即参加剧烈运动,还可能因胃肠震动、肠系膜牵拉而引起腹痛等不适。 储存大量食物的胃不断地撞击和拉扯固定胃的韧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胃的韧带会变得松弛,导致胃下垂。

除了运动时暴饮暴食导致腹痛外,活动准备不足也会引起腹痛。 当人体快速从安静状态过渡到活跃状态时,胃肠道会因跑跳而产生震动,肠道蠕动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消化后的食物和残渣积聚在回盲部,造成“分叉”。空气”。 另外,有时由于内脏血液循环不畅,肝脏或脾脏淤血,也会引起腹痛。 此时疼痛多发生在左、右下肋骨处。

“饭后运动易引发阑尾炎”毫无根据

民间有一种说法,饭后立即运动,容易引发急性阑尾炎。 从医学角度来看,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急腹症。 人为什么会得急性阑尾炎? 原因是阑尾腔阻塞和细菌感染。 人类的阑尾位于盲肠末端。 它又细又长,就像一条死胡同。 因此很容易被粪便、蛔虫、寄生虫卵等堵塞,引起细菌感染、炎症。 有些人不一定会经历阑尾腔阻塞。 细菌可能通过损伤肠粘膜侵入,也可能在全身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时通过血液侵入阑尾,引起炎症。 除上述原因外,胃肠功能障碍时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发生阑尾腔梗阻和继发细菌感染。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相当复杂,饭后立即运动与该病之间尚无明确的关系。 我们吃完食物后,需要6到8个小时才能到达阑尾附近。 因此,说饭后运动会导致食物落入阑尾引发阑尾炎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有些人饭后运动后出现腹痛,并不是因为得了阑尾炎,而是因为饭后胃肠道充满食物,运动时运动幅度大,肠系膜在重力作用下被拉伸。

饭后运动要因人而异

一般认为,饭后之所以不能立即运动,是因为吃完饭后,身体的血流会集中在胃里消化食物。 如果此时开始运动,血液会流向骨骼肌,胃部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不管增加骨骼肌的血液供应是否会导致胃血流量减少,或者胃血流量减少是否与消化不良有关,如果胃在工作时不能活动,那么就考虑到胃里的食物通常要经过4-6个小时才能彻底排空身体,所以饭后不只是半个小时,而是几个小时都不能运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大多数锻炼的人都“犯了一个错误”,在不合适的时间锻炼了。

4、这样走路可以锻炼身体

没有时间去健身房; 在家坚持做有氧运动是很困难的。 我们总能找到各种借口不去锻炼。 步行也许是最简单、最容易的锻炼方式,适合所有年龄段。 如果你看看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人每天都在努力成为第一个走路的人,你就能明白了。

1. 实力

每天至少快走40分钟

步行绝对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但步行分为散步和快走。 步行并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只有快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锻炼的作用。 快走作为一种运动强度较低的健身方法,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效果较好。

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每次至少应为40至60分钟。 很多国家提出每天“6000步”或“10000步”的口号,这实际上是对运动时间的量化处理。 以每秒两步左右的频率计算,“6000步”大约需要快走40分钟,而“10000步”则需要一个多小时。 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逐渐增加持续时间,从快走半小时开始。 快走时,心率一般应保持在每分钟120~140次,以出汗为最佳。 身体状况好的中老年人,可能无法通过快走达到出汗的效果。 这时可以辅助慢跑,实现“走跑结合”,达到更好的健身目标。

2. 姿势

脚步是直的,手臂是弯曲的

“人正常走路的时候,都会有一点‘内外八字’。” 苟博表示,轻微的“内外八字”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但如果走路时“内外八字”的情况严重,就需要及时调整。 甚至寻求医疗救助。 因为习惯“内外身材”走路的人,会与正常走路的人用力点、着力点不同,造成髋关节、膝盖的过度磨损。

用这样的不良姿势快速锻炼,不仅达不到健身效果,还会加重膝关节、髋关节损伤。 行走姿势不正常的人通常比正常行走的人磨损鞋子的速度更快。 建议鞋子总是在一处磨损的人去医院咨询,及时纠正走路方式。

3. 方法

向前走、向后走、踮着脚尖走。

很多老年人喜欢倒着走,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 吴文强表示,倒走可以锻炼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 另外,踮起脚尖走路还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可以变得更紧实。

但无论是倒着走还是踮着脚尖走,都是不正常的行走方式,很容易对髋关节和膝盖造成损伤。 因此,可以作为辅助练习,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最好5~10分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