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乡村振兴靠什么?

日期: 2023-10-21 16:01:57|浏览: 644|编号: 255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重庆酉阳乡村振兴靠什么?

大量游客来到龚滩古镇,给当地居民送上了“旅游大餐”。 图为搬迁后的龚滩古镇。 (图片来源于本报资料)

千年古镇之美“出圈”,千层梯田变景区,千亩荒地变“金山”……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处,是重庆市辖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也是最后一批国家级贫困县之一。重庆市将被“撤县”。 本报记者近日从当地采访获悉,“摘帽”一年多来,酉阳县聚焦生态和文化两大“宝藏”,为绿水青山注入文化之魂。 这个曾经深度贫困的武陵山区县正在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古镇重生

从酉阳县出发向西,在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镇矗立在江畔。 石板老街幽静如玉,吊脚楼雄伟,街巷古香古韵,乌江画廊山如斧头……巴人文化、土家文化、纤夫文化、盐商文化在此演化,孕育了一座历史文化名镇。 ——龚探。

1984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去三峡写生,从涪陵沿乌江而上时,无意间闯入了早已不为人知的龚滩古镇,他受到了启发。 随后,他创作了《吴江人》、《吴江老街》等国际知名的以龚滩为题材的彩墨作品,向世人展示了龚滩的美丽。

2006年,由于下游修建水电站,水位上涨,古镇不得不搬迁。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貌,当地政府按照“三变”对古镇进行了整体“移植”:即组织结构不变、空间规模不变、邻里关系保持不变。

“搬迁过程中,每块石板都进行了编号。除了1.3公里的石板路外,古镇内11个市级文保单位也全部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这里。” 龚滩镇党委书记张晨介绍,重建后的龚滩古镇于2009年正式开放,不仅保留了老龚滩的历史风貌,还进一步完善了它的“面貌”,陶冶了它的气质。 。

从南门进入古镇,吴冠中纪念馆映入眼帘。 虽然纪念馆去年才对公众开放了很短一段时间,但它已经成为古镇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镇内还建有龚滩艺术博物馆,用于展示和收藏具有龚滩元素的艺术家作品; 将古建筑“西秦会馆”打造成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适时表演土家族摆手舞和酉阳山歌、酉阳古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地方特色美食被创建为“非遗餐饮”,包括土家酿豆腐、土家腊肉等。

漫步古镇的大街小巷,不仅能看到一排排吊脚楼,还能看​​到色彩缤纷的鲜花,尤其是当地盛产的三角梅。 它就像一个“花城”。

张晨表示,为了让更多人发现、描绘龚滩之美,龚滩古镇从201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全国大学生写生艺术节,不少艺术机构和高校在这里建立了写生创作基地。 古镇作为“小品小镇”的知名度逐年提升。

大量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顿“旅游大餐”。 “目前,一些古镇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和展示还不够充分,只提供吃住行的‘快速消费品’。” 龚滩古镇景区负责人范凯表示,龚滩古镇走的是个性化道路,不仅养眼,还可以养胃养心。 每年吸引超过80万人次参观,仅门票收入就达5000万元。

“以前1块钱卖不出去,现在10块钱也买不到。”

初秋时节,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酉阳县花田乡,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梯田依山而建,景色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花田米,香脆酥糯,洁白如玉。 曾被指定为贡米。

然而,传承了600多年的花天贡米却几乎失了根。 “华田贡米的品质虽然好,但过去都是个体户种植,加上村里的灌溉渠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种植规模无法扩大,数量也无法扩大。”没有增加,所以市场很小。” 花田乡乡长彭武进说,“种地挣不到钱,年轻人出去打工,村里很多耕地都荒废了。”

2012年,为重振花田水稻昔日辉煌,花田乡开始修复梯田基地,实施“旱改水”、“坡改梯”试点,引入“企业+大学+基地+农户” ”大规模种植有机水稻的模式。 如今,8000亩梯田焕然一新,成为农业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夏季是避暑的好时节,秋收满山金黄,冬季梯田白雪皑皑,春天春暖花开。回到稻田看插秧……一年四季都有很多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青睐,让花天贡米再次变得有价值。 “以前1块钱卖不出去,现在10块钱也买不到。” 村民何少华说,他种了3亩多水稻,加上自己吃的口粮,一年能卖2万元。

花田乡旁的菖蒲盖草原上,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 当地正按照护山、治水、绿化、修草相结合的理念,形成以花田梯田、明星小镇等为主的“一线四组团”旅游发展格局,打造旅游、健康休闲、特色农业、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从高山草原到花田梯田,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推动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当前着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两大课题。” 彭武进说,占地100平方公里的昌普盖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后,将让更多人吃上“旅游大米”。

点石成金

自2019年下半年对外开放以来,酉阳县板溪镇叠石花谷景区人气爆棚。 借助游客在多个社交平台的点赞和推荐,这个涵盖天然石堆、吴诺文化、浪漫花海、乡村艺术等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名人”景点。

叠石花谷风景区原是一片石漠化严重的山地平地,面积3000余亩。 过去,村民只能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收成很低。

“我们研究发现,板溪镇的石头主要是国内罕见的寒武系叠层石,加上靠近高速公路,辐射到重庆、贵州、湖南等地近10个城市,所以我们大胆提出将这片荒地改造成山坡,建成石花谷艺术主题公园和当地吴诺文化展示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板溪镇党委书记黄强说。

记者在公园内看到,大片裸露的叠石呈现出精美的图案,宛如“卧地石林”; 叠石门、叠石魔坑、开山将军等33处叠石景观依次分布,展现了当地的一些民族特色文化; 粉红的小草、玫瑰、蔷薇等布满了石头的裂缝,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的色彩; 还有来自当地的石头,被制作成互动体验项目“石头来转”,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转机”。

“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例子。” 黄强说,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就业和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已使周边200户700多人受益。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赚取收入150万元,就近打工可赚取稳定收入370万元。 景区还引导村民及周边商户发展配套服务业、采摘、乡村特色餐饮住宿等,实现每年1000万元的稳定收入。

黄强介绍,下一步,该景区所在地还将申报地质文化村,将其打造成集科普、儿童娱乐、休闲度假、田园民宿体验、农业特产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 ,从而实现旅游增收。 艺术让乡村充满活力。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人才是支撑、组织是保障。” 酉阳县委书记齐美文表示,综合运用改革、技术、组织、市场、群众力量,推动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成果有机衔接,努力把酉阳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县、生态特色农业基地和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