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期: 2023-10-22 03:02:25|浏览: 408|编号: 2559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03/2012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加渴望多元化的休闲生活,因此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相互重叠。 休闲产业应运而生。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湖南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 截至2010年,全国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4000多家,其中“长株潭”具有一定规模。 有休闲农场1366个。 其中,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89家; 洞庭湖区企业1488家,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企业309家; 湘南区企业556家,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企业203家; 湘西山区共有企业159家,其中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的企业58家。 (二)存在问题 目前,湖南省休闲农业的开发和管理涉及农业、林业、旅游、乡镇企业、环保、国土、规划、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和不足。对休闲农业发展缺乏全面认识。 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多部门利益时,监管能力强等问题导致协调工作量大且难以落实。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人们对休闲农业的本质和特点认识不够。 旅游投资建设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靠卖门票维持生意,情况越来越糟糕。

而且,在开展农业旅游时,建设工程规模庞大,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度依赖非自然非农技术手段,人工痕迹明显。 现有的休闲农业活动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自发形成的。 休闲农业基本由农业单位、乡镇企业和农民自主发展。 没有行业标准,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确。 开发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此外,绝大多数休闲农业经营者缺乏品牌经营和技术创新意识,有的还进行圈地、掠夺性经营。 休闲农业大多分布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景区基础设施的数量和档次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使游客无法享受相应的服务,影响游客的休闲积极性。 湖南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条件 (一)自然环境和乡村景观资源丰富。 湖南地质结构复杂,地表岩石类型多样,地貌类型齐全。 山地、丘陵占陆地总面积的%,特别是喀斯特地貌、沙石地貌。 湖南柱状峰林、丹霞景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李卫东、刘军、温继辉、王晓辉、尹力 地位突出。

湖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暖湿气候特征。 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全省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森林景观随季节变化明显。 全省水系以湘、资、沅、澧水为骨干,以洞庭湖为汇流中心。 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径流充沛,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四季水体丰富的河湖。 ,共同构成了一幅“潇湘”景观长卷,为湖南乡村休闲、绿色消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湖南农村农业景观资源丰富。 例如,洞庭湖大面积水面养殖捕捞、大面积粮棉桑麻种植、大型农机作业等,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现代农业; 湘西、湘南、湘东的山地立体农业,筒轮吸水、石磨加工粮食等传统农耕文化,展现了古老、朴实、独特、原汁原味的野趣风情。山村; 湘中河谷平原、丘陵盆地,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集约化农业,具有多样性、优质高效的特点,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改造自然、改造自然的魅力。与自然和谐相处; 湘西的少数民族村落和湘东的客家村落,体现了乡村的民俗风情。 (二)农业基础好湖南是农业大省,在我国农产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超级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优质稻、杂交棉、“双低”油菜籽、湘燕辣椒、湘云鲫鱼(鲤)、蚕桑等在全国优势明显。 大宗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其中水稻、苎麻产量全国第一,柑橘、生猪产量全国第二,烤烟产量全国第四,淡水产品产量全国第五,茶叶产量全国第六,棉花产量全国第八。和油籽,第九为蔬菜。

湘南脐橙、湘西蜜柑被列入国家柑橘产业带。 有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14个、国家棉花生产基地县4个、国家淡水养殖基地县4个。 (三)交通网络较为完善。 湖南现已形成覆盖范围大、可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民航、火车、汽车等交通条件大幅改善。 省会长沙至其他13个市(州)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长沙至各市(州)时间不超过4小时。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为休闲农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基础。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主要是观光旅游)急剧扩大; 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多元化的需求和多元化的休闲选择将基本形成; 人均GDP达到3 000,就产生了休假的需求。 2010年,长沙市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2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0美元。 2010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6元,人均消费支出11825元,增长%。 其中,人均旅游支出、交通通讯支出分别增长%和%。 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消费倾向将逐步转向物质和精神消费的多元化、升级化、个性化,消费群体日益扩大,将成为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的主要客源地。在农村地区。 。

从湖南区位来看,南部有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港澳游客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北部有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北京市场 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市场,虽然天津距离湖南较远,但其潜在市场也不容小觑。 (五)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民间资本投资活跃。 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文件引导支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2006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明确将休闲农业企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和政策扶持范围; 湖南率先成立了省级休闲农业协会,成为休闲农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休闲农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各类投资主体的介入,形成了强大的投资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休闲农业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 民间资本成为休闲农业投资主体,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对策(一)创新手段改造提升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通常以都市圈为基础发展。 城市休闲圈不断提升的消费观念,为休闲农业提出了新的思路。 X 休闲农业 37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03/2012 高要求。 在休闲农业发展面临资源同质化、产品雷同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呈现下滑趋势的今天,要推动休闲农业创新升级,还需要打造一个优雅的农业生态环境。休闲农业高品质生活氛围,体现休闲农业精神。 时尚大气,除了在规划设计时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态风情和休闲的需求外,还需要改变建造方式,融入创意元素,使休闲农业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的成长。休闲需求。 从而成功转型升级,引发休闲农业发展新浪潮。

(二)发挥创意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休闲农业应以休闲农产品创造为核心价值,以创造为激活因素。 对于同一类型的休闲农产品,创作的独特性、原创性越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就越高; 如果没有新奇创造力的激活,即使你拥有最好的农业资源(包括其衍生资源,如农业文化资源、民俗资源、乡村人文景观资源等),也很难转化为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 创新的方式千变万化,但没有创新的休闲农产品将很难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休闲农业是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从加快富民强省的角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和引导休闲农业发展,让休闲农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四)规划科学,特色突出: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省、市、县三级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二是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在“长株潭”和“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重点发展农业科技主题公园和高体验性休闲景观群,结合农业产业带,发展特色休闲农业; 湘中南部地区重点发展山地生态观光农业、风景名胜观光农业和农耕文化休闲农业; 洞庭湖片区重点发展水乡特色农渔风光等特色体验休闲农业,建设观光、保护为一体的湿地休闲基地。 湘西山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充分发掘民俗风情、体验民俗文化。

三是高度重视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凸显乡村特色,提升休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五)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理顺休闲农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国土、规划、文化、交通等部门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星级休闲农场评价办法,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个环节均按规定办理;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拓宽休闲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重点。 二是充分发挥银行、农村信用社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信贷积极性。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吸引国内外涉农企业和社会闲置资金投资发展休闲农业。 (七)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休闲农业品牌。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 不仅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还要利用农村节假日组织旅游观光、举办展览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 加强与旅行社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融合,拓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二是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品牌。 不仅要注重培育休闲农业公共品牌,更要注重休闲农业企业品牌的塑造。 (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休闲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巧妙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沼气等,不仅要增加景观和教育内容,还要增加能源和保护环境,从而实现阶段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促进。 CXX休闲农业栏目主持人:张星宇38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