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感冒后跑步时险些丧命。 锻炼时不要追求暂时的效果。
男子感冒跑步差点丧命
不要追求运动的暂时效果
■本报记者 顾勇
近日,广东深圳一名男子淋雨后仍坚持跑步。 由于之前有感冒发烧症状,跑步时心脏突然跳动,胸闷、头晕、全身无力。 他被诊断出患有病毒性心肌炎,险些丧命。
跑步导致心脏不适甚至猝死的情况并不少见。 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了科普:跑步也要科学。 公民应量力而行,不要过度迷恋健身,而应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
心肌炎患者半年内不要运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祥飞表示,深圳的患者患的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发病期,这部分人绝对不能运动。 “临床上,心肌炎患者的要求与其他患者完全不同,必须在半年内休息,最多恢复日常生活。禁止跑步等运动,更不允许进行剧烈的对抗性运动。” 专家对此作出澄清。
他形象地将心脏比作“发动机”。 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心肌的炎症,意味着“发动机”本身受损、衰退。 跑步是一项对心脏功能要求比较强的运动。 如果拖着一台“不合格的发动机”踩油门,这台发动机最终可能会报废。 为此,心肌炎患者如果在服药后继续跑步,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心肌炎的恢复非常缓慢。 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但实际上内部还没有修复完成。 炎症消退需要时间。 王翔飞表示,即使感冒了,没有患心肌炎,康复后7天内也应尽量放慢速度,减少活动量,7天“过渡期”后再恢复运动。结束了。
恢复后的身体是否适合运动,专家教你一个小技巧,可以参考“5分钟平衡评估”。 一般来说,人体进入运动状态大约需要5分钟。 5分钟后,状态与平时几乎相同,确认可以继续运动; 如果状态不如之前,建议推迟。
运动的好处是一条抛物线
专家表示,运动对人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运动的好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要刻意追求运动的暂时效果。 科学的态度就是坚持锻炼、精益求精。
运动的时间和形式对人体的影响差异很大。 王翔飞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运动给人体功能带来的好处就像一条抛物线,在半小时左右达到峰值。 也就是说,坚持运动半小时,你的健康效益将达到最大,然后进入抛物线的后半段。 另外,匀速跑步比变速跑步对人体更有利。 变速跑需要爆发力和冲击力,对体能要求较高,风险也较大。
现在正是闷热的雨季。 专家建议跑步时间不宜过长,应保持在半小时左右。 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血液浓缩,形成微血栓。 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量力而行。 还建议以恒定速度运行。 另外,日常工作中注意劳逸平衡,调节压力,避免接触一手、二手烟。 这些都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