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9个跑步习惯,你不受伤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期: 2023-10-30 20:00:56|浏览: 392|编号: 2601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有了这9个跑步习惯,你不受伤也就不足为奇了!

坚持力量训练,避免跑步受伤。

撰稿/诚诚

编辑/橙橙

很多人开始跑步,要么是为了减肥,要么是为了保持健康,要么是为了参加比赛……但在跑步的过程中,各种伤害就找上门来。

据调查,我国超过1/3的跑步者曾遭受过膝关节损伤,约1/5的跑步者曾遭受过足部或腰部损伤,约1/7的跑步者曾遭受过脚踝或足底筋膜损伤。 炎症方面,只有15.7%的跑步者几乎没有受伤。 马拉松完赛者跑步受伤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

为什么会发生跑步损伤?

用教练的话说:当你在能力不够的情况下急于加快速度或者增加跑步距离时,伤病自然就会找上门来。

简单来说:过度使用身体会导致受伤。 由于缺乏跑步知识和不合理的跑步做法,很多跑者非常容易受伤。

这样跑,不受伤才怪呢。

1、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就跑步,很容易受伤。

有些人不适合把跑步作为体育锻炼,比如下肢关节发育异常的人,如膝内翻、膝外翻、髋关节发育不良、踝关节等病变,或者患有足底疾病的人,尤其是马拉松运动员。 比赛对参赛选手的身体状况有很高的要求。 几乎每年的马拉松比赛中,都会有跑者突然死亡的情况。 大多数突然死亡的人都患有他们不知道的心脏功能问题。

如果你不了解或不确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你会不会认为跑步只是跑步而已? 即使四肢健全的人也能做到,但这往往会带来健康风险。

2、跑前不热身,跑后不做伸展运动,就容易受伤。

很多跑步者普遍都有一个坏习惯。 他们觉得时间紧迫,就直接跑出家门,忽略了跑前的热身,跑完后也不做伸展运动,急于完成。 如果跑步前不做准备活动,你会明显感觉到肌肉处于僵硬状态,而且越跑越累。 也很容易失去呼吸。 跑步效率不高,达不到锻炼效果。 跑步前的热身可以让肌肉“预热”,不仅能让你以更好的状态跑步,还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运动损伤。

跑步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 你可以选择慢慢走5分钟,然后做一些伸展运动。 充分的全身拉伸不仅可以放松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避免过度紧张,导致肌肉和膝盖酸痛,影响下一步的锻炼,还能让肌肉线条看起来更好。

3、跑步量增加过快,强行加速,可能会导致受伤。

很多跑者追求成绩,比如马拉松跑330、300,所以没日没夜地跑。 一个月甚至200公里也算小量了,多的可以达到500-600公里。 在身体还没有适应跑步节奏和强度之前,如果过度增加跑步量和速度,没有给身体恢复足够的时间,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受伤。

即使是大神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云彦桥曾表示,自己在跑步时受过两次伤,都与跑步量的增加有关:一次是2017年跑完第一场马拉松231后,看到成绩这么好,就疯狂爱上了跑步。跑步。 结果,他在冬天得了骨膜炎,一直持续到春天。 有一次是为了备战全运会,他训练得相当刻苦。 他一方面增加跑步量,另一方面加快步伐,加大运动量。 击打太多和太用力会导致十字韧带损伤。

所以,即使追求PB,只要身体允许,也要科学训练,注意循序渐进。 这样不仅保证了身体健康,里程和速度自然也会增加。

4、如果在疲劳或受伤的情况下继续跑步,就容易受伤。

当我们运动时,我们的身体肌肉会受到轻微的伤害,这就是所谓的“微创伤”。 当我们休息和恢复时,这些“微创伤”会自动愈合并变得更强。 如果身体的修复能力等于受伤的程度,就不会发生伤害。

当身体的修复速度跟不上受伤的程度时,运动和恢复之间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就会发生受伤。

如果身体还没有恢复就继续跑步,受伤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当你的身体出现疲劳的时候,你应该彻底放松,给你的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恢复。

也有一些跑步者忽视了身体给出的反馈,即使身体感觉很痛苦,仍然继续进行高负荷的剧烈运动。 如果不受到这样的伤害才奇怪。 跑步前或跑步过程中,如果身体出现明显的疼痛,比如关节疼痛,或者头晕等身体不适,就要引起注意。

5、跑步力学不理想,容易受伤。

由于每个人的跑步姿势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因为跑步姿势不正确而受伤。

因为很多跑步者的跑步姿势看起来很奇怪,但是他们的跑步力学非常好,就是身体可以很好的缓冲地面反作用力,所以受伤的情况很少。

然而,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这些跑步姿势是应该避免的:外八字、内八字、高腿跑、左右受力不均、驼背、大步跑……

大多数跑步者所遭受的伤害:膝盖疼痛、脚部疼痛、跟腱疼痛、腰部疼痛、背部疼痛等,都与不良的跑步技术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因此,刚开始跑步时,首先要确认自己的跑步动作是否足够好,并加以改进。

如果你经常在同一个地方受伤,你应该检查一下你的跑步姿势是否有问题。 如果你没有条件找专业教练指导,那就尝试缩短你的步幅,增加你的步频,因为这会让你落地更轻,减少腿部的垂直力。 一项研究发现,轻落地的跑步者几乎没有受伤。

另外,不要刻意模仿别人的跑步姿势。 如果强行改变跑步姿势,进入另一种不适合自己的跑步状态,也可能会出现跑步损伤。 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跑步姿势。 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和探索,也可以咨询专业教练。

6.没有力量训练,你很容易受伤。

很多跑步损伤,尤其是膝盖和臀部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肌力不足或用力不均造成的。 因此力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跑步的部分负荷从关节转移到肌肉时,较强的肌肉就会支撑较弱的关节,疼痛就会减轻,损伤的进展也会减慢。 强壮的肌肉还可以使关节更加稳定,不易受伤。

跑步训练必须与力量训练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力量训练包括躯干核心力量训练、腿部力量训练(脚踝尤为重要)、灵活性训练(主要是髋关节灵活性)等。

7、如果体重太重,不得不跑,很容易受伤。

当我看到超重的跑者们努力奔跑时,我真的很为他们感到难过! 如果你急于减肥而拼命跑步,你的膝关节有时会因为负重而变得更加脆弱,不堪重负。

处于减肥初期的跑步者不宜急于增加跑步量和速度。 建议从快走开始,当感觉轻松无压力时慢跑,然后逐步过渡到快跑。 除了跑步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影响较小的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将体重减轻到合适的范围,然后逐渐增加跑步量。

8、总是在一种路面上跑步,容易受伤

不要总是在坚硬的地面上跑步。 表面较硬,弹性差。 在这样的地面上跑步会增加下肢关节的负荷。 田径场是日常训练的最佳场所。 不仅保证了更好的缓冲,还避免了很多事故,大大减少了伤害。

初学者应尽量在平坦的地面上跑步。 如果越野跑,需要有足够的缓冲,看清楚路况,放慢速度,步幅较小,以免滑倒或漏步,导致跌倒或扭伤。

9. 穿错鞋跑步可能会导致受伤。

一双合脚的跑鞋确实很重要。 很多人开始跑步都是穿一双平底鞋或者匡威休闲鞋。 这些鞋几乎没有缓冲,对于新手跑步者来说显然没有足够的保护。

也有一些跑者在购买跑鞋时未能选对一双合适的跑鞋,尤其是新手。 他们应该根据自己平时穿的鞋码购买尺码。 一般来说,选择跑鞋时,最好选择大半号或大一号的,以免脚部受到挤压,造成水泡或指甲变黑。 足部缺陷的跑步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

也有很多跑者穿着新鞋参加比赛,却常常因为鞋子不合适而出现水泡、血泡、脚趾甲淤青等情况。 去年的无锡马拉松,赛马女神焦安静就穿着一双新鞋参赛。 结果,她的前脚大半处淤青,在30公里大关遗憾退赛。

参加比赛的鞋子必须是长距离跑步的鞋子,并且在比赛前已经穿过多次。 技术水平较低、力量较差的初跑者应该选择一双缓震性能较好的跑鞋。 袜子也非常重要。 最好穿跑步袜,以减少对脚的伤害。

跑步不受伤的5条规则

预防伤害比治疗更重要。 如果不痛的时候不关心,痛的时候去治疗,效果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小编提醒各位跑者:认清自己的特点,坚持系统科学的训练,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挑战极限,坚持力量训练,跑完后一定要注意理疗和按摩。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样,伤害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① 10%规则:一般来说,对于业余跑步者来说,每周增加的跑步量不应超过前一周的10%。 循序渐进的跑步可以有效防止过度增加造成的伤害。

②2天法则:如果身体某个部位连续2天疼痛,而且疼痛越来越严重,没有好转的迹象,就应该休息了。 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跑步,甚至不要参加马拉松,否则可能会因劳累而生病。

③ 10分钟法则:跑前10分钟热身,跑后10分钟拉伸。 这比匆忙奔跑更重要。

④谈话规则:对于以跑步为目的的跑步者来说,坚持慢跑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在跑步时能和别人进行完整的对话,说明你的呼吸节奏很好,这是正确的。

⑤ 500~800公里规则:好的跑鞋可以让你脚下有风,减少受伤的机会。 一双损坏的跑鞋也可能使您更容易受伤。 当跑鞋的跑步里程达到500~800公里时,最好更换一双新鞋。

联系我们

活动推广合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