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会让你痛苦。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热爱跑步?
三大好处引发跑步热潮
马拉松热潮的背后,是人们不断高涨的跑步热情。 近年来,跑步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 人们爱上跑步,一方面是因为跑步的好处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机能,还能提高脑力、智商和意志力,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跑步的门槛较低,不需要特定的场地或器材。 穿上运动服走出家门。
另外,很多人爱上跑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特别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 确实,多项研究发现跑步可以给你带来愉悦感,帮助你摆脱负面情绪。 跑步过程中,大脑会分泌一些神经化学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疼痛,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变得更加活跃、意志坚强。 其中,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产生欣快感; 多巴胺可以传达兴奋和喜悦的信息。
科学跑步不会伤膝盖
虽然跑步有以上诸多好处,但“跑步会伤膝盖”的说法也让很多人心生畏惧。 他们认为跑步会让膝盖承受过大的冲击力,甚至会因为过度使用而导致膝盖退化。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正确、科学、适量的跑步不仅不会伤害膝盖,反而有益于关节健康。 在瑞典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组有关节炎风险的人每天跑步。 通过MRI技术,他们发现跑步者的软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表明跑步有利于关节健康。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长达21年的追踪研究也显示,跑步者和不跑步者的膝盖健康水平相似。 但跑步者的运动缺陷较少,死亡率比不跑步者低 39%。 因此,跑步是否伤膝盖取决于锻炼方法是否科学,与跑步运动本身没有必然关系。
减少伤害,姿势最重要
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跑步带来的运动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急性运动损伤,以及髌骨拉伤、跟腱炎等慢性劳损。 科学跑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最重要的是告别错误的跑步姿势。 不协调或不正确的动作不仅会影响运动效率,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劳损性运动损伤。 常见的不正确姿势有以下几种: 1、当脚落在膝盖前方时,很容易造成膝关节过度伸展,导致身体大部分向前的力量通过地面的反馈冲击膝关节。 当你的脚着地时,尽量将脚踝保持在膝盖的正下方或稍靠后的位置。 2、身体左右晃动,重心不断变化,会增加膝盖受到的侧向冲击力。 膝盖前部的承重能力最强。 因此,跑步时不要过度摆动手臂或过度向前迈步,要努力控制身体稳定。
其次,长期跑步首选塑胶场地,尽量不要选择较硬的路面,以减少对脚踝、膝盖等关节的影响。
第三,选择缓冲能力较好的运动鞋。 鞋底有弹性、横向防滑图案、脚趾微微上翘的运动鞋更符合人体结构。 如果鞋子放在脚上,缓冲效果可能会很差; 鞋面可能会损坏,保护和支撑能力会降低; 您可能会感觉脚在鞋子里打滑,或者鞋底磨损得太厉害,甚至可能只是感觉穿着不舒服。 废弃。
第四,在前 1/4 英里中轻松跑热身。 当您的身体感觉轻盈且协调时,开始以正常配速跑步。 训练后,肌肉、韧带、筋膜等应得到充分伸展,以帮助其迅速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如果跑步后长时间不伸展,肌肉的伸展性就会变小,从而减少步幅,影响跑步姿势。
第五,当感觉落地变重或膝盖不舒服时,应立即减少量或停止运动。 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跑步量的基础也不同。 因此,每次跑步时,不要盲目追求5公里、10公里的距离,而应注意自身肌肉和身体的疲劳程度。 因为肌肉越疲劳,半月板承受的冲击力就越大,超过其缓冲范围时,关节就会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