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启示

日期: 2023-11-08 22:01:47|浏览: 402|编号: 2642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启示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高效农业。 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多重功能。 1865年,意大利成立“全国农业和旅游协会”,标志着休闲农业发展的萌芽时期。 1850年代后期,休闲农业的专职从业者出现,标志着休闲农业开始作为新兴产业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休闲农业产业逐渐开始形成规模。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意大利——绿色假期:从城市到乡村

意大利是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 意大利成立的第一个“全国农业旅游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体验农业的野趣魅力,与农民一起吃饭、生活和工作,或在农民的土地上搭帐篷露营,或住宿在农民家里。

学术界称之为“绿色假期”的意大利休闲农业发展的高峰期始于1870年代,发展于1880年代,在1890年代达到顶峰。 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意大利现代农业的一部分。 整合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等环境,综合开发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对城乡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到2002年,意大利大约有11500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公司,当年夏季吸引了120万名国内游客和20万名外国游客。 “倡导绿色,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绿色假期”出现后意大利人的新追求。 同时,发展“绿色农业旅游”,将乡村变成“以农育人”的“生态教育农业园区”,有效扩大了生态农业耕地面积。 此外,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上,意大利还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2)法国——专业农场:NGO主导的发展模式

早在1855年,一位名叫奥伯特的法国国民参议员就率领一群贵族到巴黎郊区的乡村度假。 他们品尝野味,砍伐树木,欣赏田野,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开创了观光农业旅游的先河。 法国休闲农业的真正浪潮是1870年代的农场旅游。

自法国推出“农业旅游”以来,以农场经营为基础的休闲农业迅速发展。

据统计,法国有农场101.7万个,其中50平方公里以上农场17.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17%; 50平方公里以下中小型养殖场84.5万个,占养殖场总数的17%。 83%(郭焕成等,2007)。 这些农场基本都是专业经营,主要有农家客栈、小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临时农场和露营农场九种类型。

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的联盟。 1998年,法国农民协会(APCA)常务委员会成立了农业和旅游接待服务办公室,并联合互助联盟()、全国青年农民中心(CNJA)等社会团体等组织,建立“欢迎来到农场”组织网络,为法国农场划定明确的定位区域,连接法国各地区的农场,已成为法国农场强有力的推广策略。

(三)美国——社区参与的公民农场: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美国休闲农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流社会的乡村旅游。 第一个休闲牧场于1880年在北达科他州建立。1925年,为了加强与铁路公司的联系并推广整体休闲农业品牌,许多地区的休闲牧场成立了协会。 1945年左右,许多东部的富裕家庭前往西部的怀俄明州或蒙大拿州度长假。 慢慢地,这种颇具贵族气息的度假方式逐渐蔓延到中产阶级,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 到 1970 年,仅美国东部就有 500 多个休闲农场。

美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粮食生产过剩的问题,美国农业部(USDA)援助农民实施农地流转计划。 政府通过资金和技术帮助农民流转耕地。 这些土地不用于农业,部分土地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和娱乐(陈赤吉,2005)。 美国公民农场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 参与公民农场的居民和农场的农民分担成本、风险和利润。 农场竭尽全力为市民提供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安全、新鲜、优质农产品。 市民为农场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 双方互利共赢,搭建起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 。 这种市场农场在北美发展迅速,到1890年代中期已有600多个。这种公民农场极大地加强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区域粮食的有效供给,有效促进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当地农业发展顺利。

(4)德国-公民农场:在自己的院子里体验农场生活

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和公民农场。 其中,度假农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60年; 乡村博物馆源于1973年在奥地利展出的民俗村; 而德国休闲农业作为欧美休闲农业的代表,就是公民农场,起源于中世纪的德国。 那个时期的德国人习惯于在大院里留出一小块土地用于园艺,种植花草蔬菜,享受自己种植农作物的乐趣。 但真正成熟的公民农场一般被认为是19世纪初德国政府向每户家庭提供的一小块荒地,以实现自产蔬菜。

1919年,德国颁布了《公民农场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颁布公民农场法的国家。 1983年,德国修订了《公民农场法》。 其主要目的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让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市民享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经营方向也从生产型转向农业农耕体验、休闲度假。 生产、生活、生态三合一的管理模式,规定了公民农场的五大功能:提供农耕的乐趣; 提供健康和自给自足的食物; 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互动的场所; 提供自然、绿色、美化的绿色环境; 为退休人员或老年人提供消磨时光的最佳场所。

公民耕地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乡镇政府提供的公共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 每个公民农场的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大约50户人家组成一个集体,共同租用公民农场,每户租用100平方米的土地。 出租人与政府签订25至30年的使用合同,并决定如何运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如果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以中途退出或转让。 公民农场委员会将选择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将承担原承租人的合理投资费用。 2006年,德国公民农场蓬勃发展,拥有超过80万户农户,产品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辛国荣,2006)。

(5)日本——都市农业:城乡互动中“食”与“绿”的结合

一般来说,日本的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优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包括市民农场、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自然度假村、旅游牧场、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园区等类型。 日本的观光农业主要以郊区的互动都市农业而闻名。 日本都市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中京圈)。

日本都市农业是在1840年代至1860年代中期战后经济繁荣时期形成的。 当时,农民结合生产经营项目改造,建设了多种观光设施,先后开辟了40余平方公里的观光农场。 农场内有动物广场、牧场凉亭、花园、自由广场、赛马场、射击场等。这种观光农场主要以日本燕水县的小岩井农场为特色。 小岩井农场有独特的做法。 它以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独特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批游客,平均每年接待游客约79万人次。 ,为农场赚取可观的经济收入。 然而,由于城市街区土地利用失控,农用地继续被征用。 1961年,日本政府颁布《农业基本法》,鼓励城市和郊区农业从水稻生产转向种植水果、蔬菜和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作物。 1966年,日本颁布了《日本蔬菜生产和市场稳定法》,1971年颁布了《批发市场法》。 这两大法律推动了农村大规模园艺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形成了日本种类繁多的园艺产品。 城市消费农产品区域流通体系和异地产地体系。 日本都市农业主要针对国际大城市的局部地区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这一时期对小规模生产区的忽视以及税收的不合理,许多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日本都市农业的衰落期。

1990年,日本实施《公民农场发展促进法》,推动推出50至100平方米的大面积体验式公民农场。 《办法》规定,承租人与所租用农田的距离原则上在30分钟车程以内。 ,较大城市1小时或1个半小时即可到达,东京2个多小时车程即可到达; 公民农场的耕地可以租赁,租赁期限最长为5年。 该法案的制定,让农民不仅能赚取高额的地租和管理费,有时还能获得农产品。 1995年4月,《农渔村住宿式休闲活动促进办法》规定了“促进农村住宿式休闲活动功能完善的措施”和“实现农业、渔业健康发展的措施”。林渔业体验民宿业”,推进绿色旅游体系、景区和设施建设,规定地、市、镇、村必须制定发展休闲旅游经济的基本规划,国家要统筹融资,确保资金筹措,规范绿色旅游产业发展和运营。 同时,随着日本加入WTO,日本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发放贷款、贴息),小规模生产领域迅速发展,生产方式逐渐走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已实现网络化。 发展。

二、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的启示

(一)政府的支持作用

1.资金支持

国外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 1991年,日本颁布了《公民农场准备推进法》。 政府在硬件配套设施方面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建立休闲农业园区的资金成本。 韩国政府为休闲农业项目提供可观的贷款和宽松的还贷环境,严格管理旅游农场申请、可行性评估、农场开发规模,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法国政府在一段时期内利用公共资金补贴、放松银行贷款、设立专项费用等方式将旅游农场规划实施作为政府优先项目。 英国共同农业政策规定,政府承诺投资约5亿英镑(100英镑,约合人民币1524元,2007年、2007年)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其中2007年拨款16亿英镑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 意大利为发展农业旅游的单位提供政府优惠的低息农业信贷和免税政策。 1992年,美国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和“旅游政策会议”,确保国家重大决策充分考虑旅游效益; 州政府在农业部下设立了专门的乡村旅游委员会,负责市场的开发和推广,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各种咨询和帮助(表1、表2)。

2.标准限制与监管管理

一个产业是否成熟,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供各国借鉴的行业标准。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十分重视休闲农业用地、服务设施、人文条件、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质考核等。 正是因为他们制定了这些标准和规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例如,意大利严格限制开展农业旅游的条件。 首先,游客入住农场时,必须有一定的服务设施,一些房屋(特别是那些传统、古典的老式建筑)必须修缮以容纳游客; 其次,要对销售给游客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进行考核,对文化条件、服务设施、卫生条件、饮用水、电器、消防条件(森林露营)等要制定标准。 最后必须向各级政府旅游部门进行登记,审核合格后颁发许可证(陈军,1998)。 德国主要通过乡村旅游质量认证体系,通过休闲农业标准来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美国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例如乡村旅游政策,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要求农场设置移动厕所和饮用水源,空地提供消毒水匈牙利对农业旅游的管理也非常规范。 例如,根据全国乡村旅游联合会制定的星级饭店评价办法和等级规则,农家客房按照舒适度分为不舒适型、半舒​​适型、舒适型和非常舒适型四类。 等,分别标有1、2、3、4向日葵,并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刘伟鼎等,1998)。

3.制定法律法规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体系。 例如德国1919年颁布的《公民农场法》、意大利的《税收立法》、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所得税免征和减征增值税、法国的《增值税减征和减征法》等。以及各国法规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对休闲农业法规的定义。 1969年实施的《新城市规划法》、1974年实施的《生产绿地法》、1990年颁布的《公民农场整备促进法》、1991年修订的《生产绿地法》、美国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并提供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支出,1999年《农业住宿法》明确规定农场旅馆的规模可低于最低规模这些法律法规在不同层面,特别是在土地利用层面做出了相应规定,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引导作用

由于休闲农业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实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行业协会作为连接农民和市场的组织,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管理外,主要依靠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提高休闲产品的质量,规范休闲产业的发展。 如法国农民协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协会、爱尔兰农家度假协会等。 除了政府和行业协会这两个重要的组织机构外,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其他私营农民组织和正确的组织管理模式(农民参与)。 特别是在拉美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提供休闲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和项目支持方面尤为重要(表3)。

面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迫切需要扭转农业长期不稳定的局面,发展现代农业,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国家旅游局2009年实施的《全国休闲旅游规划》不仅为中国人民的休闲旅游提供了支持,也为我国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发展休闲农业不仅为农民增加收入、转变生产方式提供了渠道,而且对于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增加国民收入也具有重要意义。 ,并促进经济增长。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山河水一组织

网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内)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