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退役,两次退出奥运之谜应揭开
【编者注】
4月7日,刘翔发布《我的跑道!》 通过他的个人微博。 我的专栏! ”,正式宣布退役。
“从今天开始,我恐怕要离开你了,虽然我舍不得离开你,但我真的‘病’了,‘老了’,我已经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和你一起奔跑了,我不能再和你一起跑跳了,我想‘我退役了,开始新的旅程。
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刘翔表示,自己不会当官员,也不会当教练。 他必须完成剩余的学业。
刘翔曾说过:“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可以值得日后长久地回忆。”
围绕着他坎坷的职业生涯,除了爱与恨、荣耀与悲伤、坚持与奋斗之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他们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让刘翔变得不那么真实。
澎湃新闻记者对刘翔的跟踪报道已有八年。 现在我们希望用一些被忽视的细节,再次揭开刘翔的神秘面纱。
退出北京奥运会:
领导说,如果宣布受伤,那就是做贼心虚的借口。
刘翔和他的团队深知,雅典奥运会的金牌意味着过去的荣誉,也意味着北京奥运会前的压力山大。
整个北京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中,大家都把目标微妙的刘翔视为国宝,大家都小心翼翼。
受伤的隐患早已被悄然埋葬。 2008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训练后,孙海平大师在谈论刘翔的奥运靴时,无意间透露刘翔的两颗鞋钉并不完全一样。 由于他的右侧跟腱经常与尖刺摩擦,逐渐长出了老茧。
正是这个最初的茧,成为了刘翔命运中不可避免的考验。 慢慢钙化成蚕豆大小的钙化点,彻底毁了刘翔的第二届奥运会。
最初,刘翔的医疗团队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 2008年6月初的美国尤金奥运会上,刘翔以抢跑结束了美国奥运会前最重要的训练。 相比于异常的抢跑,人们更关心的是他突然出现的右大腿酸痛。
直到事后,刘翔的医疗团队才得知,他右腿的疼痛其实是跟腱钙化点测绘造成的。 起初,他们以为是大腿肌肉出了问题,四处求医却一无所获。 更让天津管理中心的球队和官员们焦急的是,刚出生的古巴小将罗伯斯打破了世界纪录。
这一切迫使刚刚调整和放松的刘翔不得不全身心投入高负荷训练,甚至走到了极限,开始封城。
孙海平和部分队员想过宣布刘翔受伤,但其他队员和相关领导认为,赛前宣布受伤会被视为有罪、找借口。
患得患失,原本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变成了终极的隐瞒。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孙海平泪流满面。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刘翔跟腱钙化点在8月16日上午彻底爆炸,这是刘翔进入奥运村前的最后一次训练。
进村后,刘翔一行人拍下了他的核磁共振片,并向随团医疗专家寻求帮助。 然而,除了被诊断为后来宣布的“跟腱附着端损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在举国上下都为刘翔疯狂的那一刻,奇迹却始终没有到来。 8月18日,疼痛不再闭合,可以轻易抑制。 脆弱的跟腱甚至无法支撑在地面上推的重量。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在耀眼的阳光下突然发生的事情。
可以说,受伤退出北京奥运会引发了后来人们对刘翔的各种质疑,而真正应该承担责任的,是那些本应该及早发现病情的医学专家,以及那些本应该选择的官员。尽早宣布受伤情况。
他们的失误,以及外界的热情,让刘翔陷入了一个孤立无助的早晨,久久无法平复。
伦敦奥运会的惊人转世:
梅里特的出现将刘翔推向了极限
不夸张地说,退出北京奥运会的第二天,刘翔就一瘸一拐地进入了伦敦奥运会的备战期。
在休斯敦完成手术后,主刀医生克兰顿警告刘翔的团队,跟腱伤势随时会复发。
刘翔师父和徒弟只能认真训练,一点点接近极限。 大强度运动后,右侧跟腱酸痛以及随之而来的滑囊炎屡屡困扰刘翔的训练。
没有人知道跟腱损伤何时会复发。 包括刘翔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尽力而为,听天由命。
进入2012年,刘翔的状态非常好。 他在上海钻石联赛和尤金钻石联赛中跑出了12.97秒和12.87秒的成绩。 师傅还抱怨刘翔如果不忍住逃跑就会有危险。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选手梅里特像当年的罗伯斯一样崭露头角,在奥运会开始前连续三度跑出12.93秒。
正是梅里特(右)的出现打乱了刘翔的奥运备战计划。
这是刘翔团队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2009年底,孙海平担心伦敦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在这半年里会发生剧变。 “我们并不担心像罗伯斯和奥利弗这样的老对手,因为我们一直了解他们的情况。相反,我们担心2012年的突然变化,”他说。 如果出现顶级球员,必然会产生影响。”
夺金的任务已经没有了,但赛场管理中心和刘翔本人还是希望能够登上领奖台,报仇前耻。 因此,从尤金赛回来后,刘翔就进入了高强度的负荷训练——想要跑好,只能靠不断将自己的身体推向极限。
起初,师徒俩一切都还算满意,但在7月13日的伦敦钻石联赛上,庆祝29岁生日的刘翔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跟腱再次肿胀疼痛。 一切都像是四年前的轮回。
刘翔队因肋骨受伤宣布退出比赛,并立即前往德国进行最后的准备。 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伦敦天气寒冷。
当时队内有声音再次建议刘翔伤情立即公布,但仍有官员和队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往德国就医。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德国专家当时对刘翔的跟腱处以“死刑”,并认为伤势严重。 不过,仍有球队官员想封杀刘翔受伤的消息,作为最后的努力。
一切都和北京那个夏天很相似。 就连几位长期随队采访刘翔的记者,也被一名队员告知,刘翔没有问题,会安心去德国备战。
不过,刘翔团队的一些成员不甘重蹈覆辙,首先向一家驻德国的国内媒体爆料了刘翔受伤的消息。 正当众多媒体愕然之际,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士杰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最高官员向媒体承认“刘翔关键部位受伤”,并希望他“勇敢地面对它。”
一切都恰逢北京奥运会。 就连刘翔的号码布也是1356,这也被解读为13亿人民、56个民族的压力。
最终,为了不再被质疑和污蔑为“刘跑跑”,刘翔走上起跑线,付出了跟腱断裂的代价。
刘翔和孙海平因为改变了长期习惯的跑步姿势而输掉了赌注。
七步失败的赌注:
修改此技术的高水平玩家受伤
一直以来,人们都称赞刘翔利用七步跨栏的技术创新,但这种类似于赌博的尝试也成为了他2012年遗憾下场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场赌博,但刘翔不愿意错过任何机会。” 早在2011年,在谈到弟子的坚定选择时,孙海平就承认其中存在风险。
由于刘翔是左腿攻栏,右腿撑栏,所以他通常都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 爬七步跨栏后,换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这也意味着他脆弱的右侧跟腱在每次开始跑步时都会承受巨大的冲击。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刘翔在七步栏上押错了。 看看那些大师大卫·奥利弗、罗伯斯、梅里特,他们曾经用七步跨栏,还有创造世界纪录的梅里特。 如今他们都饱受伤病困扰,竞技状态再也没有恢复。
七步栏虽然为运动员创造了良好的成绩,但也存在巨大的受伤风险,因为它需要极高的腿部力量。 刘翔也成为了这项新技术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