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

日期: 2023-11-22 14:00:54|浏览: 438|编号: 2705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

农业工程学报第29卷第6期第29卷2013年3月6日。 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 朱旭荣、李静、傅海英(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北京) 摘要:规划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构建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有利于规划的顺利编制和实施。 本文从现代农业的特点出发,梳理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诸多相关理论,运用层次分类法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理论指导体系。 围绕示范区规划重要的总体方案设计环节,采用主次分析方法,梳理整合发展定位、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相关基础理论。 以《海口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为例,在理论指导下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实践。 该研究可为各地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规划、农业、区划、现代农业示范区 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3.06.028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3)-06-0223 -09 朱旭荣、李静、傅海英。 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J]. 农业工程, 2013, 29(6): 223-231. 朱、付. 和区域[J]. 中国汽车工程学报, 2013, 29(6): 223-231. (内附) 0 引言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1]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 我国已进入工业兴农、城乡发展的阶段,也进入加快传统农业改造的关键时刻。 但由于幅员辽阔、资源丰度不均、发展基础参差不齐,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不可能,必须先试一试。 ,梯度发展。

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选择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区、市)。 ,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在具体领域寻求突破,带动总体领域现代农业发展。 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现代农业示范区应当具备规划科学、主导产业明确、基础设施装备良好、运行机制顺畅的条件。 随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不断深入,示范区规划正成为农业规划工作者和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话题。 曾磊[3]等。 (2011)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研究了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肖彩虹[4](2012)研究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用地规划。 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园区规划理论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比较典型的有:唐华军[5]在《农业区域发展导论》1[2]中要求报告国接收稿件发布时间:2012-09-19 修改日期:2013-01-10 作者简介:朱旭荣(1964-),女,湖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规划与项目咨询工作。 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北京市麦子店大街41号

Email:书中提出了农业区域分工、农业区域演化、农业区域比较优势等理论。 刘锡波[6]等人认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体系应由农业经济学、农业发展学和农业生态学理论组成。 蒋和平[7]等。 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模式探索》一书中提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需要农业区位论、复合生态农业理论、技术诱发变革理论、农业科技创新理论等基础理论指导。界面工程理论。 。 现代农业发展与园区规划的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示范区规划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关键环节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其次,概念理论多,实证研究少。 很少有; 三是宏观区域较多,但对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具体指导较少。 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了多年的工作实践。 笔者通过梳理和提炼,将相关规划基础理论融入规划的关键环节,以期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提供参考。 1 示范区规划理论指导体系构建 虽然农业示范区规划尚无规范的编制标准,但根据既定的编制框架,参考大多数成功的规划编制案例,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主要由现状分析、总体规划方案、主导产业规划、配套专项规划、投资与效益、规划措施等几部分组成(图1中可选层)。 为了让规划科学指导示范区未来发展,应建立更加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体系。例如,以“规划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土地整治工程、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