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耻! 为什么马拉松跑者钟爱这种兴奋剂?

日期: 2023-11-27 00:02:44|浏览: 380|编号: 2727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可耻! 为什么马拉松跑者钟爱这种兴奋剂?

据中国反兴奋剂中心4月22日发布的兴奋剂违规信息显示,已转为注册运动员的知名女大众跑运动员刘敏被发现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阳性。

据新浪跑步报道,刘敏来自贵州六盘水,在业余体校参加训练。

2014年贵阳半程马拉松是她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刘敏从2017年开始尝试全程马拉松,她的第一次马拉松是骑马,她跑出了2小时49分09秒的优异成绩。

刘敏的个人PB是在2018年北京马拉松上创造的。 她那场比赛的成绩是2小时43分37秒。

凭借2018年北马的PB,刘敏在第七期《我要上奥运》千人榜中暂时排名第二,仅次于留美博士刘子阳。

由于马拉松近年来备受国人关注,作为大众跑者中的佼佼者,加上良好的形象,刘敏自然也吸引了不少跑者的关注。

与很多职业运动员选择退役后继续从事马拉松运动,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通过比赛赚钱不同,刘敏选择加入专业运动队,在重庆注册为职业运动员。

这一违规行为是在她注册为职业团队运动员后在赛外飞行药物测试中被发现的。

1. 马拉松运动员为何“热衷”促红细胞生成素

刘敏被发现服用兴奋剂。 她使用的违禁物质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这是一种人体可以自行分泌的激素物质。 它由肾脏和肝脏分泌,可以促进红细胞的产生。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

因此,增加体内红细胞的数量,理论上可以提高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

当然,高原环境本身也能促进体内EPO的产生,所以马拉松赛事经常会安排高原训练,就是通过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训练来促进体内EPO的分泌。

但非治疗目的的外源性注射EPO显然是兴奋剂的使用。

最臭名昭著的EPO滥用者是美国自行车手阿姆斯特朗,他被剥夺了连续七届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并被终身禁赛!

使用EPO有什么危险?

体内的红细胞越多越好。 当红细胞过多时,红细胞随着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时,相互之间以及与血管壁碰撞、摩擦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相反,这会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称为血液粘度增加,并降低氧气运输效率,从而成为典型的仓促、浪费而牺牲速度的情况。

虽然使用 EPO 似乎可以提高表现,但它也会增加血栓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近年来,一些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突然死亡,可能与非治疗性注射EPO有关。

2.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马拉松运动员名单

2018年1月9日,中国田径协会官网发布马拉松兴奋剂违规及处罚通知。 2017年全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王嘉丽因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检测呈阳性,被查出服用兴奋剂。

由于这是她第二次违反兴奋剂规定,她将被禁赛8年。 这基本上意味着王嘉丽很可能永远告别马拉松。 马拉松名将王嘉丽这两年的沉默也说明了这一点。 一点。

王嘉丽是我国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也是前国家队队员。

2010年北京马拉松女子组比赛,王佳丽以2小时29分30秒获得冠军。 2012年重庆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王嘉丽以2小时22分41秒获得冠军。 这个成绩甚至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

根据规定,获得冠军的王嘉丽成功入选伦敦奥运会集训阵容。

但当她真正踏上伦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赛场时,由于身体原因,她遗憾地未能发挥出最佳状态,她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也黯然结束。

2017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中,王佳丽始终处于第一组,在22公里后冲出重围取得领先。

32公里前,王佳丽突然加速,随后统治了比赛。 她一直保持着巨大的领先优势,最终率先冲线,以2小时33分35秒的成绩夺得女子专业组冠军。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运会可以说是全国所有职业马拉松运动员最喜爱的比赛。 王嘉丽最终拔得头筹,非常成功。 然而遗憾的是,她没能让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3年,27岁的王佳丽于2012年5月29日至2013年1月11日期间接受了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的生物护照检查,后来确定该运动员的生物护照确实存在问题。不违反兴奋剂规定。

王嘉丽也成为引入生物护照检测后第一个违反规定的中国运动员。

王嘉丽被暂停参加国内、国际田径比赛两年(2013年2月26日至2015年2月25日)。

四年后,王嘉丽和她的教练路强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 这次是因为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阳性。 等待她的,是八年的禁赛!

除王嘉丽外,在2017年4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进行的赛外兴奋剂检测中,贵州运动员丁长琴和内蒙古运动员张莹莹的A瓶样本被检测出利尿剂(速尿)呈阳性;

由于在天津全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中的成绩和排名,丁长琴被禁赛两年,章莹颖被禁赛四年。

话虽如此,运动员是一个简单的群体。 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运动员没有获取毒品的渠道,也没有精力非法获取毒品;

所以运动员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原因基本上只有一个 ☞ 教练及其团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药物,并教唆、恐吓、诱导运动员使用兴奋剂。

多年的训练让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父母,甚至是父母。 教练让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而面对潜在胜利带来的巨大利益,运动员往往被迫配合或合作。 你只能吞服药物,直到被发现服用兴奋剂为止。

2018年1月4日,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官方网站公布了两起兴奋剂违规案件信息:

李文杰,2017青岛海上女子马拉松第三名;

2017年桂林国际马拉松男子亚军侯彦民因兴奋剂问题接受调查。

两者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呈阳性。

来自山东的女孩李文杰是典型的职业运动员,退役后转战公共赛场。 由于专业技术好、颜值高,她很快就成为了网红。

2017年青岛海上马拉松,她以3小时06分21秒的成绩获得女子马拉松第三名。

正是在这场比赛之后,她的兴奋剂检测呈阳性。

另一位兴奋剂检测呈阳性的人是前国家队队员侯彦敏。

侯彦民是黑龙江人。 从事专业训练20年,曾获得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冠军。

多次入选国家队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田径比赛。 退役后,担任黑龙江省田径队助理教练。 继国内马拉松热潮之后,他又回来参加各种比赛。

此外,肯尼亚首位女子马拉松奥运冠军萨姆贡也在2017年的赛外兴奋剂检测中被发现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阳性。

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 她也是肯尼亚历史上第一位女子马拉松奥运冠军。 她是世界马拉松系列赛中排名非常靠前的选手。

萨姆贡服用兴奋剂的发现,给素有“长跑王国”之称的肯尼亚体育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6年,德国电视台和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联合调查发现,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北约300公里处的伊滕训练中心,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现象十分普遍。 摄像机甚至拍到了医生公然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画面。 销售EPO现场。

近三年多时间,已有40多名肯尼亚运动员药检不合格,再次冲击长跑王国的声誉,岌岌可危。

3、检查促红细胞生成素滥用的有力工具——生物护照违规行为

兴奋剂检查中的生物护照技术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的检测规则。 它采用多次连续的兴奋剂检测,通过连续检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来确定运动员是否使用兴奋剂。

生物护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为每个运动员打造一本“生物护照”。

运动员的每一次测试结果都会被跟踪记录,从而能够反映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生理数据变化。 如果某些数据在某个阶段出现无法解释的异常波动,则意味着该运动员可能使用了兴奋剂。 。

例如:

体内红细胞含量保持有限的波动。 如果某项检查发现红细胞含量异常升高,则运动员可能使用了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该运动员使用EPO的直接证据,但可以确认其服用兴奋剂。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药物被身体代谢得非常快,往往在24-48小时后就消失了。 发现一名运动员在训练期间使用兴奋剂是一件幸运的事。

生物护照技术的应用使赛外兴奋剂面临巨大风险。 因为这项技术并不是根据一次结果做出判断,而是追踪长期的生理数据,这就需要运动员长期对自己体内的物质负责。

4、马拉松兴奋剂事件是层出不穷还是偶尔发生?

目前国内马拉松市场蓬勃发展,频繁参加赚取奖金成为一些精英跑者的赚钱方式。

同时,他们抱着侥幸心理参赛,希望赛事组委会不要检查业余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 这些都导致,高水平业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可能并不是大规模马拉松比赛中的孤立现象。 潘多拉魔盒正在被打开。

当然,也不排除这些跑者吃的营养补充品或食物中可能含有“兴奋剂”成分。 例如,猪肉很可能含有违禁成分“瘦肉精”。

据中国反兴奋剂中心2016年度肉类食品检测报告显示,市场上含有违禁成分的肉类产品比例甚至高达10%。

不过,从多起运动员EPO检测呈阳性的案例来看,不太可能是误食食物造成的,因为EPO不是口服药物,而是肌肉注射的。 显然,这是有预谋的兴奋剂行为。

5. 总结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服用兴奋剂是职业运动员只有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才会做的事情。

然而,兴奋剂实际上正在悄然从竞技舞台蔓延到其他地方,包括校园体育和群众体育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表示,今年将对年度排名前50名的大众马拉松运动员进行兴奋剂跟踪检查,同时加大抽查力度。

使用兴奋剂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是对体育精神的亵渎。

无论马拉松这项运动多么受欢迎,无论比赛中的PB多么诱人,无论你多么追求结果,道德底线是每个跑者都不应打破的。

【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大众跑者很敬业但训练方法却存在误区:名教练有话对跑者说

马拉松后如何更快地恢复健康:关于恢复的误解和正确做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