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警报! 如果姿势不好,无论你跑得多远,都只是徒劳!
2006年,哈佛尖子生、美联社记者、多家户外和运动杂志撰稿人以及业余跑步者出版了《天生会跑》(Born to Run!)。
总结起来,本书的精髓是:
笔者跑步时脚部受伤,求医无果后,通过接触和学习人类原始的跑步方法康复了。 作者震惊地意识到人类最初是用前脚掌跑步的,因此他出版了一本书来揭露运动鞋制造商为了减少脚跟而存在的事实。 一个关于出售减震鞋并愚弄人们忘记他们本来会赤脚跑步这一事实的故事!
自从这本书问世以来,各种争论就开始了!
有一群人认为,作为爱好者,故意用前脚掌跑步,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毕竟,只有短距离的速度跑和少数体力极强的职业运动员才能在长跑中实现前脚掌着地;
另一群则彻底放弃了跟跑,出现了一大批赤脚跑步爱好者。 与此同时,苟等品牌的赤脚跑鞋也掀起了热销潮流。
你能完全区分出两种运行方式的区别吗?
我们先来深入科普一下吧!
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剧透一下:
成年人用脚后跟跑步,而孩子则用前脚掌跑步。 我们来找茬吧! 你能看到区别么?
没看清楚? 那我们就慢一点吧!
相信你已经找到了一些感受,下面我们逐帧分解一下。 (提示:注意黄线和红线标志)
▼ 牛皮哄图
▼ 改变正面和侧面的插图。
用黄线和红线分别标记两个人的腿和脚步。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张图:
A、成人红线的最低点是脚跟。 脚后跟上方有一条直线,踝关节和膝关节没有弯曲;
B、孩子黄线的最低点是前脚掌,脚踝和膝盖都弯曲。
我们用物理原理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存在是合理的。 上帝给了我们膝盖来弯曲他们! 因为弯曲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跑步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可以在这两种弯曲的关节结构中分散和减弱!
其次,能量守恒意味着任何力都不会无缘无故消失,而只会被相反的力所抵消。 弯曲膝盖意味着你必须把腿抬得更高。 每个人都尝试过将腿抬高到位。 爬得越高,你就会越累。 孩子的体重比较轻,所以抬起腿对他们来说不会太难!
用脚跟跑步很容易受伤! 前掌跑步增粗小腿! 这两种说法都太肤浅了。 您需要了解的是:
对于跟跟跑,你的关节必须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对于前脚掌跑步,你的身体素质和腿部力量必须能够为你提供更大的支撑。
问题来了! 哪种跑步方式更好?
用脚掌跑步好不好?
没有人说前脚掌跑步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的身体素质和腿部力量足以让你像极少数职业跑者一样在整个长距离马拉松比赛中抬高双腿,那么前脚掌跑步当然是可以的。
比如我学习了每天能跑200、300公里的人的前脚掌跑法,减轻了膝盖的压力,治愈了自己! 但当你用这个方法力量不够,前脚掌还晃动的时候,还是要小心。 毕竟,晃动意味着不稳定,而不稳定则意味着可能受伤!
后跟跑好不好?
我想你已经明白为什么人类进化成用脚跟着地跑了——因为这样更省力!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决定了我们身体的进化不是朝着跑得更快,而是朝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正是为了节省更多的力气,人类首先开始用脚跟移动,并秉承借用工具的风格,发明了用脚跟移动的懒人方法来缓解这个问题。
最后,带有减震鞋跟的运动鞋被发明了。
粗跟鞋不会让你觉得走路姿势有什么问题。 其实对于不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说,确实没有问题。
下半场的重头戏就在这里——
今天我们要为跟跑正名。 图中红线的成年人双腿完全伸直,这使得膝盖等部位容易受到过度的压力。 其实这不是脚跟着地的问题,而是像大多数人一样的跑步姿势的问题!
继续看图吧! 这次我们仍然使用红线和黄线,但它们标记了它们的重心!
孩子的黄线保持我们一直强调的重心向前; 大人的红线重心向后! 事实上,正是这个姿势导致他的整条腿在脚后跟着地时都是笔直的,从而失去了对脚部关节屈曲的保护!
那么如果他的重心向前的话,他的姿势会是什么样的呢?
▼ 就是这样
你有没有看到! 跑步技巧的精彩演绎!
由于重心前移,身体微微前倾,腰部和膝盖自然也要相应弯曲。 人家也跟着落地了! 稍微前倾,脚跟着地,距离相同,这才是最省力有效的行军姿势!
当然,你也会看到,虽然脚跟着地提高了效率,但相比前脚掌着地,代价就是失去了脚踝处的一个弯曲点。 因此,您需要后跟具有一定减震能力的鞋子。 这就是为什么当大家开始脱鞋赤脚跑步的时候,一定会变成前脚掌着地。
赤脚时,前足和后足受力之差为:
▼赤脚高跟鞋着地
▼赤脚踩在地上
当脚跟赤脚着地时,在脚跟接触到落地的0.012秒内,整条腿受到的冲击力迅速从体重的0倍上升到1.8倍。
光脚前掌着地,有效抵消了这种影响,使整个受力过程呈现出平滑的上升曲线。
除此之外,就腿部的峰值力量而言,两者其实是一样的!
读到这里,我相信您已经阅读了很多技术文章并听了很多伟大人物的演讲。 今天我们就直接回答一下,就是说——前掌跑? 落后了? 任何! 你的身体生来就有前者,但它可能不适应你现在的身体素质。 后者需要跑鞋具有一定的减震能力。
如何落地,其实只要按照自己身体的习惯来就可以了。 你真正需要做的是保持正确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