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头条】跑步者医生:奔跑中救人

日期: 2023-12-14 21:00:44|浏览: 426|编号: 2810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健康头条】跑步者医生:奔跑中救人

不久前,甘肃白银山马拉松100公里越野赛中发生严重意外伤亡事故。 172人参与,21人死亡。

这一次,马拉松高温下的痛苦和担忧被撕碎了。

近年来,城市马拉松赛道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跑者。 他们比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到达终点,更是为了救人。

这群人就是“医疗跑者”,一支马拉松赛道上的机动救援队。

赵景涛,人称“涛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他也是中国马拉松“医跑者”创始人,并荣获“2018马拉松年度人物”称号。

作为一名马拉松运动员,他能深刻理解赛场上的疯狂,作为一名医生,他清楚知道何时该停下来。

有太多的惊喜:抽筋、意识混乱、中暑……

赵景涛每次出门前,都会在腰间的小包里塞上三件“法宝”:一瓶云南白药喷雾剂、一叠止血贴和一卷绷带。

东西虽小,但用处却很大。

扭伤、抽筋和膝盖疼痛在马拉松跑者中非常常见。 可以使用喷雾;

长跑时,腋窝、乳头、脚后跟容易摩擦出血,所以要使用止血贴;

绷带主要用于包扎出血。 有时,当跑步者遇到骨折或严重扭伤时也会使用它们。

作为一名医疗跑者,赵景涛参加过上百场马拉松比赛。

与普通跑者专注地奔向终点线不同,赵景涛平时跑得慢了一步,目光注视着四面八方,倾听着四面八方的声音,看看周围是否有异常的跑者。 一旦发现问题,他就会冲到前面。

全程马拉松结束后,赵景涛尝试停车近30次,应对大大小小的事故。

“当很多跑步者的状态不对时,你只需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让他们跑慢一点,调整节奏,这样就可以避免危险。”

赵景涛最怕看到的就是那种跑得“摇摇晃晃”的人,脸色苍白,手脚僵硬,被问到也一声不吭。

这样的人往往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还能继续奔跑,因为他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很可能摔倒甚至突然死亡。

这时,赵景涛就会上前“喊停”。 有时,他会一路陪伴跑者,密切关注跑者的状况。

2019年北京马拉松赛中,一名女子在距赛道约2.5公里处突然摔倒,不省人事。 赵景涛(左一)上前协助救援。 (来源:图片由专家提供)

给赵景涛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5月在广州举办的10公里欢乐跑。

五月的广州已经很热了。 早上7点30分比赛开始时,气温已经飙升至近30摄氏度。

6公里后,由于高温缺水,不少跑者开始出现中暑症状,坐在路边,无法继续跑步。

后半程,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人跌倒。 赵景涛团队有五十多名医跑者参赛,但最终根本不够。

8时15分至9时30分,13名危重跑友被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

赵景涛本人就是一名跑步爱好者。 他在马拉松比赛中目睹了许多痛苦的时刻。 他想:“也许我可以边跑边救人。”

2015年2月,赵景涛与20多名医生跑者共同创立了非营利组织“医生跑者”。 这是国内第一个在马拉松赛道上提供救援服务的医生跑团。

如今,“跑者医生”队伍已有20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医护人员,可以开展救援行动。

赵景涛参加2020广州马拉松。 (来源:图片由专家提供)

已倒地或疑似倒地者已处于一级危险状态,必须予以干预。

如果您在赛道上停下来或站立不动,则属于二级紧急情况,需要干预。

如果跑步姿势明显异常或速度明显缓慢甚至行走,则属于三级情况,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干预。

当在起点、静止点、终点遇到各种情况时,也必须进行干预。

很多时候,赵景涛遇到的跑友都处于二级或三级情况,不需要特殊的紧急救援。

危险的最后一公里,PB成为提醒

终点线始终是医疗跑者救援工作的重点。 这里是马拉松赛事猝死高发区。

为什么在这里?

当到达终点时,很多跑者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他们仍然想着PB,下意识地加快冲刺速度。

PB是Best的缩写,指的是个人最佳表现。 在每场马拉松比赛中创造新的最佳成绩是跑者的梦想。

跑步教练艾英伟解释说,当到达终点线时,大多数人的常规安全界限将被推后。 尽快完成比赛并创造更好的成绩将成为第一选择,因此在终点线前1公里处很容易出现问题。

“最后1公里不要冲刺,以稳定的速度跑过终点线。” 艾英伟提议道。

一旦加速,就超出了心脏所能承受的范围。

赵景涛解释说,正常情况下,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每分钟60至75次,心脏所能承受的最大心率可以通过“220减去年龄”来计算。 例如,30岁时,最大心率为每分钟60至75次。 每分钟190次。

“开车时,如果车速达到120公里/小时以上,遇到障碍物,眼睛可能无法判断。一旦达到180公里/小时以上,车就会被毁,人也会被撞。”瞬间就被杀了。”

很多跑步者都会关注跑鞋,但赵景涛认为最重要的跑步装备应该是心率监测器。

一旦心率达到红线,就必须慢慢减慢跑步速度。

2018年绍兴国际马拉松赛上,发生了离奇的一幕:一名跑者晕倒后接受心肺复苏。 醒来后,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继续跑步。 最后,路边的保安紧紧地抱住了这名玩家不肯松手,才拦住了他。

马拉松本质上是一项极限运动,并不适合所有人

马拉松比赛事故频发,引发反思。

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建芳博士曾表示,马拉松与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他呼吁,马拉松虽然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项运动。

为什么?

这与马拉松的本质有关——它是一项极限运动。

严格来说,马拉松是指全程马拉松,是一种距离为42.195公里的长跑比赛。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李锐教授也发出呼吁:“我们应该明确一点,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它与一般的长跑项目有着本质的区别。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

极限运动,到底是什么?

“极限运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极限运动具有挑战性,体能消耗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导致受伤甚至死亡。”

“马拉松符合以上特点。” 艾英伟说道。

艾英伟是知名跑步教练,曾担任国内多个马拉松训练营的主教练。

熟悉马拉松的跑者都会知道两个概念——“极限”和“撞墙”。

“极”一般是指赛马初期,身体无法满足运动所需的大量能量,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剧加快、肌肉无力、无力等症状。出现继续跑步的愿望。

“撞墙”经常发生在赛马的后半段。 此时,体内可用于运动的糖原耗尽,开始转化为脂肪获取能量。 由于脂肪的供能效率低,人会感到头晕、无力。

“‘极限’可以通过有效的热身和系统训练来克服。但‘碰壁’却很难克服,即使对于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来说也是如此。” 艾英伟说道。

“极限运动的危险性、难度和负荷都非常高,会给参与者的生存带来压迫感、紧张感和不安全感,这些感受与比赛后的放松感和满足感形成鲜明对比。” ,让参与者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快感。”

但极限运动也意味着有进入门槛,而且是少数人的运动。

对此,艾英伟认为,马拉松不适合作为全民健身运动来推广。 平时不跑步、没有基础跑步量、没有经过长期、科学的长跑训练的人不能盲目参加。

业余选手太多了,每场比赛都在挑战极限。

事实上,现在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大部分都是业余跑者。

有学者统计了2007年至2014年郑开马拉松的治疗状况,在8570名治疗患者中,非职业运动员占大多数,共计8531例,占99.5%。

“非职业运动员的事故率如此之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训练不够系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应对长跑给身体带来的负担。” ” 艾英伟说道。

半程马拉松更容易发生事故。

这是因为半程马拉松的距离为21.0975公里,赛事主办方对半程马拉松跑者的要求并不高。 只要中了彩票,就可以参加。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跑步新手”。 可能会发生事故。

202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召集30名马拉松爱好者进行心脏安全和运动能力评估。

其中不乏“铁杆”跑者,他们“飞”遍世界各地,几乎每周参加不同距离的马拉松比赛。 其他人则感觉“非常好,

没问题”,只是来“支持”。

检查结果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30名马拉松爱好者中,4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问题——

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运动性心功能不全等,甚至有两个人在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的症状,这些都是马拉松的禁忌症。

吉林体育学院郭松然对2019年正开国际马拉松赛的600名业余跑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59.83%的业余跑者赛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身体检查,安全意识严重松懈。

竞技体育的概念不应该套用到普通人身上

赵景涛发现,很多人的赛马理念已经扭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追溯这个概念的起源,原来很多马拉松训练班都是由退役竞技运动员开办的。

他指出,竞技体育的理念和训练方法应用到普通人身上是不科学的。

“人体从30岁开始就开始走下坡路,你说的是一个快50岁的人了,每次跑步都说跑得越来越快,这是不可能的。”

赵景涛也认为,马拉松的概念应该泛化,不应该过于迷恋跑完全程或参加比赛。

“你可以像平常一样跑步,可以跑3公里、5公里、10公里,也可以称为马拉松,相当于微马拉松或四分之一马拉松。”

赵景涛跑马拉松的目标非常明确:“为了健康、为了快乐”。

“跑步不只是跑一两天,也不是跑马拉松。我们跑一辈子。我们希望80岁的时候,还能健康,还能跑。这就是有意义的。”

跑马拉松前你训练够了吗?

“有资格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者应该本着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态度,在参加比赛之前进行系统训练,这样更安全。”艾英伟说。

有基础运动背景的跑者一般都会把3月到4月作为准备期。 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跑者来说,半年是半程马拉松的准备期; 对于全程马拉松来说,一年是一个准备期。

包括体能(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为辅)、跑步技术和特定肌力。

只有具备训练基础、全面体检后没有问题的人才可以参加。

这些人不适合参加马拉松

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 最近心脏病发作的人、患有严重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或在进行轻微活动时感到胸痛或在运动时脸色苍白、发青的人。

注意:跑马拉松前应去医院做动态心电图或运动跑步机测试。

感冒时不建议参加比赛,以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脏病。

跑步后,肾上腺素、血压和心率都会升高,很容易导致血压飙升和心律失常,从而引发危险。

糖尿病患者可以长距离跑步,但一定要谨慎。 如果剧烈运动后糖原储存不足,很容易导致危险的低血糖。

缺乏训练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很容易发生事故。

马拉松跑消耗太大、持续时间太长,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不利。

年龄太大、器官系统老化的老年人不适合参加持续时间太长的马拉松比赛。 他们必须科学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再决定是否参加。

(作者单位:《中国家庭医生》杂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