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站着都疼,那我们该如何拯救脚呢?常见脚痛的详细解释都在这里

日期: 2023-12-18 00:03:01|浏览: 448|编号: 2825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走路、站着都疼,那我们该如何拯救脚呢?常见脚痛的详细解释都在这里

有些人反复发作,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脚部不同部位疼痛代表什么?

你的足部结构是否存在“隐患”?

快来比较一下吧!

脚痛从何而来?这六大常见原因

很多时候,脚痛的根源并不在于脚本身。 脚痛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01 足部结构问题

有些人天生就更容易出现脚痛——这是事实。

足部由无数的骨头、复杂的韧带连接和固定以及多个大大小小的肌肉的配合组成,使足部能够正常活动。 如果足部没有正常的结构和形状,例如常见的扁平足和高弓足,步行时可能会发生软组织损伤。

02 走路姿势错误

正常情况下,人们走路时通常是用脚后跟的中间和外侧触地开始,然后向前滚动。 受力点基本集中在脚中部,然后从大脚趾向外推出。

如果行走方式不当,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可能会变得异常,从而导致关节、肌腱和韧带受损。

03 运动损伤

多见于踝关节扭伤和足部肌肉、韧带损伤,大多可以保守治疗。

但少数严重的踝关节扭伤会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断裂,导致踝关节不稳、软骨损伤,甚至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需要手术治疗。

04 你穿的鞋子有问题

鞋底平面倾斜、鞋底太软太硬、鞋底软硬不均、鞋内空间不适合脚部等都会对脚造成伤害。 长期穿高跟鞋还会增加扁平足、甲沟炎、大脚趾外翻、脚踝扭伤的风险。

人字拖也存在隐患。 长期穿着会对肌腱、小腿和足部肌肉、足底筋膜造成异常受力,引起行走姿势改变,引起足弓疲劳、损伤和疼痛,容易跌倒。

05 全身性疾病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会损害脚部的关节,导致关节无法承受力量而引起疼痛。 一般这种情况会导致足部逐渐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可引起跟腱炎,即脚后跟疼痛。

06 自然老化

人到了一定年龄后,足弓就会下垂,整个脚就会塌陷、变宽。 这样就会造成关节所受的压力发生变化,足底筋膜的压力也会增加,导致关节炎、足底筋膜炎等。 筋膜炎等疾病的发生。

如果发现此类变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鞋子,或者穿上合适的鞋垫。

脚部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代表什么?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具体地处理脚趾、脚底、脚跟等不同部位的足部疼痛……

①脚趾疼痛:拇外翻、小脚趾内翻

拇囊炎是大脚趾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这种情况在有遗传倾向并长期穿着不合适鞋子的人中更为常见。 不合适的鞋子会对大脚趾施加异常压力,导致大脚趾变形和疼痛。

小脚趾内翻常与拇外翻同时发生,多见于经常穿高跟鞋、尖头鞋的人。

另外,痛风常发生在大脚趾的关节处。

②前足疼痛:跖骨痛

跖骨痛通常以脚掌下方跖骨头的疼痛和不适为特征。 有时跖趾关节也会肿胀并形成疼痛的老茧。

大多数跖骨痛是由前足过度受压或拉伤引起的。 高足弓、扁平足、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等也是诱发因素。

③足跟痛:足底筋膜炎、脂肪垫炎症

足底筋膜炎疼痛通常发生在早晨或长时间不活动后。 足底筋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确的姿势。

持续高强度的足部运动,如长跑、爬山、爬山、长时间步行等,都可能诱发足底筋膜炎。 扁平足也是原因之一。

长期错误的行走姿势很容易导致足底脂肪垫发炎; 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内的脂肪垫会萎缩,从而可能导致足跟疼痛。

④足跟以上疼痛:跟腱炎、滑囊炎

过度使用跟腱很容易导致跟腱炎。 这种疼痛常表现为足跟上方和内侧疼痛、酸痛、压痛、僵硬,活动后加重。 足跟滑囊炎发生在跟腱上方。 早期只能看到一个小红点。 当发炎的滑囊增大时,跟腱上会出现一个疼痛的红色肿块,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 明显的。

我的脚痛一周内没有好转,我需要去看医生。

如果脚痛,需要去看医生吗?

一般来说:

疲劳疼痛可以自行缓解

对于不经常运动的人来说,如果在大量运动后突然出现轻微的脚部疼痛,一般是正常的。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减少运动量、泡脚、按摩脚等三到五天的时间得到改善。

如果一周内没有好转,则需要去看医生。

如果疼痛持续较长时间且位于固定位置,例如足跟痛或痛风痛,并且一周内没有改善,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

每天做好这五件事,远离脚痛

01 管理体重

如果你本来就肥胖,大部分足弓都会承受较大的压力,甚至可能会出现扁平足。 建议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建议通过饮食调整、游泳等方式减掉大部分体重,然后再进行跑步等运动。

02 适度运动

锻炼时循序渐进,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如果因剧烈运动导致脚部发热、肿胀,可以敷上冰袋,休息放松,并酌情减少运动量。

糖尿病人、扁平足者、骨质疏松症患者等特殊人群不宜赤脚踩卵石,以增强足部力量。

03 简单康复训练

轻轻按摩涌泉穴和足底筋膜,活动各个关节; 通过踩台阶适当拉伸足底筋膜和三头肌,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足弓塌陷、扁平足的人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练习这些动作:

①用筋膜球放松脚底:站立或坐在椅子上,支撑一只脚保持平衡,另一只脚底压网球或筋膜球,慢慢地来回滚动。 重复20~30次,每次2~3组,每天2~3次。

②用脚趾抓住毛巾:采取坐姿,将干毛巾平放在脚下,用脚趾抓住毛巾,保持3秒钟,然后放松。 重复钓15~20次,每次做2~3组,每天做2~3次。

③点按大脚趾:采取站姿或坐姿,将大脚趾尽量向上卷曲,保持5秒,然后放下。 重复练习15~20次,每次做2~3组,每天做2~3次。

04 适度泡脚

尝试每天用温水泡脚,有助于快速修复一天行走造成的轻微损伤。

05 穿合适的鞋子

鞋子不宜太大或太小。 一般情况下,最长脚趾与鞋前部的距离为1~1.5厘米。 选择适合您脚型的鞋子。 如果有足部结构问题、行走姿势问题等,最好使用鞋垫来保护。 。

普通人如何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呢? 除了正确的鞋码外,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鞋跟杯应坚硬,外底应抗扭转,鞋的前部应能弯曲。 如果满足以上三点,基本上就可以选择一双对脚友好的鞋子了。

足部健康

动一根头发,动全身

不容忽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