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及对策分析

日期: 2024-01-03 13:01:24|浏览: 214|编号: 2905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浅析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及对策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它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休闲观光为目的,以市场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对象。 集农业资源与田园风光、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 体验深度融合的新兴农业产业[1]。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拓展农业多功能的重要途径。 它是实现城乡二元结构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它是重要载体,对于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旅游农业的起源

国外休闲旅游农业起源于1830年代。 由于意大利等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 为了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市民渴望到乡村去享受暂时的休闲与安宁,体验农业活动。 意大利于1865年成立了“国家农业和旅游协会”,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和旅游专业协会。 提倡城镇居民到农村去体验种田的乐趣,和农民一起吃、住、劳。 这是休闲农业的早期萌芽。 ; 随后,休闲旅游农业逐渐在奥地利、法国、美国等其他欧美国家流行起来。

我国休闲旅游农业起步较晚。 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国台湾。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内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他们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普通活动,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他们渴望回归自然,近距离体验大自然的生命。 休闲观光农业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发展迅速。 。

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旅游农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阶段,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总体上展现了“农业中有旅游、旅游兴农、农旅结合、旅游振兴农业”的新兴产业风格。 它从农民的副业变成了农村的新兴产业,从公民的临时安排变成了新兴产业。 它已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从政府的一般性工作演变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我国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旅游度假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各地开始深度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挖掘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初步发展阶段。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休闲旅游逐渐增多,农村道路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休闲旅游农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998年至2004年,原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一系列“中国城乡旅游”活动,提出了“农家乐”、“生态旅游年”等口号,并发布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标准》和《农业旅游发展指导标准》。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验标准》等系列标准的出台,全国范围内评选出不少农业旅游示范点,从而促进了我国休闲旅游农业的蓬勃发展。

快速成长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各地开始注重统筹规划、科学论证。 2006年至2009年,国家多次出台指导意见,倡导“走进绿色旅游,体验生态文明”;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乡村服务业,扩大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同年,编制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农家乐、度假村、生态农业观光园、教育农场、民俗文化村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纷纷涌现。 休闲观光农业逐渐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亮点。

高速发展阶段。 进入“十三五”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均GDP快速增长,农业发展进入“休闲拐点”。 休闲旅游农业呈现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内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15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对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作出统筹安排,运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深度融合、医疗保健等行业。 实施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 2020年全国两会明确指出,要聚焦“乡村振兴和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下一步休闲旅游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我国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业态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集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功能于一体,紧密联系农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将农业生产功能拓展到休闲体验、文化传承、人文人文等多功能功能。创意等,实现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的有机结合。

基于区位交通、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条件,我国最早的休闲观光农业模式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 依托郊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居民利用自家的庭院、农产品以及周边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优质低价的农家食品和各类农业体验活动。

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休闲旅游农业逐渐发展成为集食宿、休闲旅游、农耕体验、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小规模、综合性休闲旅游模式。服务内容。 主要类型有家庭农场、农场、农业小镇等,如:湖北省武汉市凤凰湾生态农业小镇、兰城农场小镇等。

随着行业相关制度规定的不断完善,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将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成为规模化、综合性、规范化、规范化的经营综合体; 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也发展到个体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外商等多种主体[2]。 发展模式主要有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嘉年华、农业旅游综合体等,如:江苏省宿迁市洋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广西省玉林市七彩田园、大同农业嘉年华等。

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休闲旅游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资源要素配置、市场运行机制管理、政府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目前,全国乡村民宿、农家乐、农业特色小镇、高科技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综合体、农业嘉年华等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模式大同小异。 但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如下:

(一)农业与旅游融合不紧密,缺乏特色项目。 农业旅游产业内部整合不足。 有些公园只是农业与旅游的简单结合,没有对农业旅游元素进行深入探索和开发。 旅游活动不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独特需求; 农业旅游产品同质化。 现象严重,达不到“天天有特色,每次都有新体验”的目标,还有一些产品制作粗劣、食品安全无法保障等,都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

(二)资源要素组合不够。 我国南北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休闲旅游农业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配置水平也不同。 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因素制约较大,休闲观光农业所需的配套设施如餐饮、休闲娱乐场所建设用地难以获得; 二是资本投入不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规模大,上市公司少,民间资本多为小型企业。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 另外,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收益相对较小。 企业资金很容易被切断。 三是农村劳动力短缺。 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明显。 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村的人多为老人和妇女,造成劳动力匮乏。 四是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资源配置不足。 我国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极大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空间。

(三)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 尽管全国各地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但市场管理体系尚不成熟。 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定位不明确。 政府并没有引导经营者通过差异化、特色化来打造品牌。 目前,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大多以观光、采摘、垂钓等体验式活动为主,园区设计理念和建筑建筑风格缺乏创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 其次,文化资源开发不够。 政府没有引导经营者重视农耕文化的发展。 一些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还停留在物质建设和休闲体验层面,没有形成一系列以农耕文化为主线的休闲观光农产品。 三是市场同质化明显。 。 企业市场品牌定位同质化,缺乏品牌培育意识,品牌推广传播范围小,商家降价、讨价还价问题突出,从而降低了休闲行业利润和产品质量。以及观光农业,不利于企业规模化。 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市场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当地行业监管不完善,存在无序竞争、场外交易、隐性市场等现象。

(四)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 休闲旅游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服务。 政策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规划支持不到位。 一些地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以村庄和企业自主发展为主。 布局、结构不合理。 政府也缺乏对当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管理机构数量不足,管理质量低,专项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度不足,导致园区发展方向不明确; 二是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不少地方政府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力度不够。 行业体系、标准规范有待完善。 工商管理、科教文卫等服务保障体系存在不少问题。 多部门交叉管理,导致园区定位不明确。 此外,道路、公共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休闲旅游农业“井喷”发展,已形成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 但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加快制定行业规范,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行业整体快速发展和各相关企业产品升级和服务提升。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将休闲观光农业与现代农业、都市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将绿色、生态、高效的发展理念相互融合,着力挖掘亮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020年河南省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于9月22日在开封农业嘉年华隆重举行

二、加强支持,正确引导

要积极落实休闲旅游农业扶持政策,强化专项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 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动员社会资本力量,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总承包等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方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和工商资本投资。 引入新发展理念,采取新模式,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适度发展、特色示范、多元投入”的机制,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加强自主创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要围绕农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休闲旅游农业从业者整体素质和产业综合效益。 加强部门间联系和协调,为休闲旅游农业健康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探索制定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办法,严格申报审批程序,加强前期论证,规范经营行为,形成发展合力。

4、广泛宣传,品牌建设

休闲观光农业是新兴农业产业,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 要不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依靠媒体大力宣传,坚持点与面结合,促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 调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注重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创建,大力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名、优、特、新、奇农产品新品种,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创意水平。休闲观光农业创新及品牌影响力。

参考:

[1] 张胜利.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14。

[2]徐云霞. 潍坊市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2014。

[3]梁天宝,吴冬青。 乡村振兴背景下阳江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 33(02): 61-66.

[4] 赵元兴. 休闲旅游农业模式与发展策略[J]. 江西农业,2017,(19):81+94。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