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绿地| 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修复项目
规划中国
规划中国是由中国城乡规划产业网(中国城乡规划产业网)主办的整合微博、微信、播客等新一代移动媒体的互动平台。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指导,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坚持“创新、协调、协调”的发展理念。绿色、开放、共享”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注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品质。
滨水绿地、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 上海杨浦滨江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已竣工,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为总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持续推进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和治理水平。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将在各地案例收集和研究的基础上,评选优秀案例进行展示,更好地宣传各地滨水绿地公共空间建设成果。
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修复项目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横涧乡太西山麓恰尔沟村。 西汉以前,滹沱河一直是黄河的支流。 它以“善淤”、“善决策”而闻名,素有“小黄河”之称。 金代,黄河南移,滹沱河属海河。 滹沱河流域地貌变化显着。 源头流经山西黄土地区。 上游盆地面积较大,为盆地。 河床宽而浅,坡度平缓,两岸黄土砾石沉积较厚,是滹沱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当河流经过太行山脉时,河道变窄,坡度陡,水流急。 河水咆哮而下,将上游的泥沙全部冲刷下来。 河北省河床逐渐开阔,坡度变缓; 黄土广泛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浅丘陵、丘陵地带。 当鹿泉黄壁庄出山时,水流减慢,石头和沙子开始逐渐堆积,在石家庄地区形成了大片肥沃的平原,使这片土地成为北方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一、项目背景及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游水库建设和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滹沱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在短短60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滹沱河流域出现了“流量断流”、“水体恶化”、“地下水位下降”等各种生态问题。
2009年10月,滹沱河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滩涂,满目疮痍。 挖沙留下的大坑随处可见。 风一吹,天空就布满了黄沙。 站在紫龙桥上眺望江面,虽然满是黄沙,但江面的浩瀚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201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滹沱河两岸生态景观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滹沱河两岸建设进入新阶段。 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分院推出了一系列与滹沱河相关的规划设计项目。 时至今日,项目建设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滹沱河项目组从规划设计到实施,都贯彻了“一张蓝图到底”的精神,项目体系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项目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项目规模:248.2平方公里(含水域)
起止时间:2015年10月至今
业主单位:石家庄市水利局、石家庄市园林局
项目投资:184.49亿元(含水利及生态绿化项目)
项目类型:河流生态建设
2、总体设计
《滹沱河生态修复规划及沿线地区综合整治规划》对工程发挥了纲领和引领作用。 规划中提出的理念、原则和阶段性规划,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依据。 规划范围西起黄壁庄水库至深泽安平边界。 系统梳理109公里岸线,将滹沱河定位为石家庄绿色发展带和京津冀沿江开发示范区。 聚焦生态滹沱、安全滹沱、文化。 分别从胡沱、活力胡沱、智慧胡沱五个层面提出规划设计要求。 按照“一市七县,沿江开发;安全为本,生态为本;蓝绿交融,风景秀丽,人民富裕”的发展战略,开展全方位生态修复,协调周边城乡空间建设,构建滹沱河两岸生态。 景观带、景观带、产业带。 规划策略从保安全、修复生态、强核心、延伸县域、富民乡镇、通路、传播文化、全智能八个方面制定。 形成水绿交融、城河互动的健康河流走廊。
河系规划方面,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河流自然形态特征,保证河流纵向连续性,利用现有水流渠道和现有沙坑形成主河道。形状与流畅的水流。 同时,综合考虑石家庄缺水和滹沱河沙质土壤的特点,除主城区19公里蓄水外,其他路段规划打造交替的“溪流、湿地、河流”。 +小湖泊”按照“小水大绿”的理念。 湿地型河流。 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层面,以农田和广阔的河滩为基底; 连续的河流系统和道路系统被用作走廊; 岛屿、池塘、现有林地、公园节点等被用作斑块,建设一条健康、可持续的河流。 生态格局。 河道拓宽,成为各县相应位置的小湿地湖。 小湖之间以溪流相连,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节点地段的景观效果,补充了地下水。
这次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不仅从与河流建设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提出了重大问题的原则和策略,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近期建设重点和未来发展模式。 比如“强核心、延伸县”两项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滹沱河城市段的重要性。 城市是在现有水面和景观的基础上,按照石家庄总体规划“山水”规划思路建设的。 着眼,打造河湖风景名胜区。 另一方面,沿线七县区以生态修复提升为契机,以滹沱河生态风光和文化资源为吸引力源,引导沿江县域发展。 临水四县(灵寿、正定、藁城、深泽)均规划有滨江城市特色区、滨江生态公园、河流节点湖。 卜邻水县(鹿泉、无极、锦州)结合资源特色和河流水系,建设滨江郊野公园和特色小镇。
《滹沱河生态修复规划(及沿线地区综合整治规划)》总体方案
市区新城大道西侧——天元花溪
市区新城大道东侧——云麓花园
市区滹沱河南岸——映秀山、兰秀塔
三、大规模河流生态修复的思考
01
无为而治
当绿地规模超过一定规模时,就不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绿地范畴。 它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描述,超越了设计者的创作意志。 也许刚建成时,绿地呈现的样子和你想象的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会逐渐失去人工痕迹,获得自然的面貌。 对于生态修复工程来说,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可能带来惨痛的教训。
有效、科学的规划确实是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础,但即使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不确定性。 生态修复工程实际上是一种引导性辅助设计,人工和自然力量各占一半。 建设过程中要敬畏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功能。
适当的留白、最小的干预、有效的引导,不失为一种生态智慧。 在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中,我们对自然变化的影响感到惊讶。 大面积的混合地被植物中,野草和人工播种的植物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形成了奇妙的风景; 河岸上扔着鹅卵石,雨季过后河水涨落,石滩的缝隙里就自己长出了芦苇芦苇。 蓼科植物; 沙洲浅滩地区的灌草群落为鱼虾提供了庇护和繁殖的栖息地,也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前来觅食。
滹沱湿地
滹沱湿地拍婚纱照的情侣
水位高的时候,滹沱湿地的栈道就好像漂浮在水面上一样。
02
多专业合作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河道建设仍以水利工程思想为主,常用的方法有削弯矫直、缩窄河道、硬化衬砌等。 但这种做法也逐渐暴露出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河流干涸、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流景观效果差等诸多问题。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流生态改善的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河流生态修复从理念到技术手段已经构建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河流生态修复不仅是自然资源问题,还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 这不是靠单一专业或部门就能解决的。 它需要多角度思考和多学科协作。
滹沱河生态修复项目涉及的专业涵盖水利、生态、风景园林、城市规划、文化旅游、水土保持、土壤生物学、道路桥梁、建筑结构、电力、给排水等。前期规划阶段涉及内容广泛,以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为主导,可以进行更全面、系统的思考,更加关注河流及其周边空间形成的生态格局,注重多元河流与城市空间互动、共同成长。 规划指导后期建设过程时,并不局限于河流本身。 最终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景观设计不仅要保证防洪安全,还要兼顾景观效果和游客体验。 因此,在建筑设计前期充分沟通和衔接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确定、不可控因素提前提出应对策略,认清各学科底线,建立共同价值目标体系,有效促进多学科融合。
滹沱河二号溢流堰
滹沱河三号溢流堰
03
因地制宜
由于工程规模庞大,河流从上游到下游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需求。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通等因素,结合分期建设规划,将滹沱河划分为风格各异的三个河段,在整体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打造差异化的河流景观。 通过不同程度的人类干预和引导,结合自然的力量,共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重塑河流景观。
上游24公里河段西侧毗邻黄壁庄水库,位于地下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 地理位置重要,但生态背景遭到破坏,生态系统脆弱。 生态修复重点是蓄洪、生态保护、水源保护。 结合当前生态背景,通过垃圾清除、护滩挖沟、栖息地建设等措施,形成了疏林湿地、溪流湿地和蓄水湿地类型。 呈现大河湿地、鸟类家园、繁盛绿洲、休闲田园的风貌和特色。
市区19公里河段北与正定古城、正定新区接壤,南岸为石家庄主城区。 区位优势明显,两岸环境经过多年治理,目前基础条件良好。 采用贴近自然的方式构建生态基础,协调上下游自然风貌。 着力景观系统建设,重点布局亲水空间、城市交通联通、通透景观廊道。 同时,充分融合多元文化,树立石家庄滹沱河形象品牌,使之成为燕赵最美的风景线。
再往下游城区段,由于实施生态补水,河道内形成不稳定水面,水生态环境脆弱。 下游旅游观光需求逐渐减弱,景观和游乐设施建设强度降低。 生境恢复更多地依靠自然的力量,尽可能保留现有生长良好的植被,同时注重表土的收集和利用,形成乡土原生植被群落。 海峡两岸更加注重结合区县产业优势发展高效农业,打造花田、草原、水草、陆地景观、乡村景观。
明溪湖的夕阳
明溪码头
色彩缤纷的花园
隐藏在杨树林中的门廊
改造后的滹沱舞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空间。
滹沱之舞,硫磺菊绽放
城市轨迹
下游段“小水大绿”水上草原
4。结论
滹沱河生态修复给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新机遇。 蓝绿河流交织,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们在河边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 只有从根本上认识生态、尊重自然、打造复合目标体系、搭建多方合作平台、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生态建设才能走得更远。 我相信,有一天,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江河会流淌不息,滋润万物。
滹沱河生态区导览图
规划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风景园林研究分院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察设计院
石家庄城乡规划设计院
设计单位
景观美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风景园林研究分院
水利工程: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察设计院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石家庄水利设计院
规划园林专业项目组成员
韩冰月、刘华、郭蓉蓉、牛同刚、李培、范红菱、赵娜、赵雅静、朱其白、牛春平、李盼盼、卢丽萍、蒋英、高倩倩、辛博宇、盖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