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亮:我们要把万科打造成城市配套服务商
介绍:
万科成立30年:千亿之后万科要做城市配套服务商
杭州公司作为优秀学员:“这个团队很有能力!”
万科被赞:“不关心员工健康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直播杭州1月16日电(记者王麻米)1月15日中午,万科总裁于亮携杭州万科管理层现身良渚文化村,再次与杭州媒体齐聚。 他开玩笑说,这一年自己收获了很多“中年胖男企业家的粉丝”。 他在小区电梯里被邻居称为“万科跑者”。 于亮自豪地评价自己“转型成功”。
他每五年设定一个目标。 刚刚过去的2013年,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跑完了全程马拉松,完成了自己45岁定下的三个目标中的两个。至于自己“六块腹肌”训练的成果,他还自信地建议举办一次游泳比赛。 当外界惊叹他从一个肥胖中年男人快速转变为时尚男人的时候,幕后却是这位掌舵万科的地产大亨的严谨、毅力、智慧和人生境界。
在与媒体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跑步经历和企业战略时,于亮时不时展现出自信、霸气和诙谐幽默。 走在个人梦想的路上,他始终坚持成为一个更健康、更健全的普通人,而对于万科这艘房地产航母,他致力于将其推向更高的平台。
2014年1月15日于亮考察杭州
万科三十岁
千亿之后,万科要做城市配套服务商
“万科并没有坐以待毙。” 连续三年销售额破千亿后,大家都在关注千亿之后郁亮将带万科走向何方。
“万科今年就三十了,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不能再装年轻人了。” 在郁亮看来,万科成年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方向。
世界上没有超过180米的大树,因为即使不砍伐也会被自身重量压垮。 在于亮的设定中,万科的未来不再是成为一棵大树,甚至不再是创造一片森林,而是点缀草原和湖泊,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也就是成为余亮所说的“城市配套服务商”。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于亮认为,如果继续只专注于传统住宅,我们将越来越拿不到土地。
“城市里只要有工地,我们就有发展机会,但这个工地不一样,它不仅仅是住宅。如果我们跟随城市的发展,为城市提供配套服务,当全运会举办了,我们就建全运会场馆。大城市人太多,我们就建卫星城市。这样万科未来十年、二十年就有发展机会。” 于亮说,以前万科是为老百姓盖好房子,盖房子是为了让人住的,现在需要改成“建有人住的房子”,指的不仅是住宅,还包括商业、办公和社区企业。 “人们有吃饭、喝咖啡、看电影的需求,这是电商无法取代的。” 于亮解释道,“有人住的房子比有人住的房子内容更丰富。”
“这个周五我去了海尔,不仅去了阿里巴巴、腾讯,还去见了海尔的张瑞敏,还约了小米的雷军。” 即使已经走在行业前列,于亮和他的团队仍然坚持以危机意识和不断学习的态度,致力于将行业推向更高的平台。 于亮表示,参观优秀企业就是要学会用新思维改造自己。 “我们缺的不是工具,而是思维。我为什么要去海尔?优秀的传统企业如何转型,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 改变自己。”
在不同的时期,万科始终根据自身的短板和未来的需求,寻找不同的标杆。
杭州公司优秀学生
“这个团队非常有能力!”
2013年是刘晓执掌杭州万科的第一个完整年度; 2013年,万科以“大开大闭”之势出售十处物业,分布东、西、北、南,全面布局和运营杭州这座城市; 2013年,万科进入杭州七年后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成为杭州首家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外资企业。
杭州万科2013年取得的突破性成绩也得到了总部的认可:杭州公司、昆明公司被集团评选为年度优秀本土企业。 对此,于亮的评价是:“杭州队确实很有能力。” 于亮透露,选拔非常严格。 虽然只需要60分就可以通过,但是想要全部项目都通过是很困难的。 杭州公司通过了集团19个部门的考核,各项目的良好,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杭州公司的综合能力。
谈及2014年杭州公司的目标,于亮表示,他不为一线公司定目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万科在全国有60家一线公司,我们不可能制定统一的增长目标,因为每个公司的发展阶段都不一样。就像60个人一样,有的是青春期的,有的是成年人的。每个人的能力和愿望都是不同的。”也不同,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按照同样的标准成长。”
喜欢万科
“一个不关心员工健康的公司不是一个好公司。”
“如果她不减肥,她今天也不敢坐在这里!” 正当记者感叹杭州万科的一位高管两个月内迅速瘦下来时,于亮开玩笑说,这是因为她的体重被纳入“年终奖考核”。 。
攀登珠穆朗玛峰后,于良多将员工健康纳入公司管理。 其中一项指标是权重达标率,并将该指标与管理层收入挂钩。 “通过不关心员工的健康,或者损害员工的健康来获取财富,是不值得的。健康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但不健康的公司绝对不是好公司。” 在于亮看来,不关心员工健康的公司不是一家好公司。
“不关心员工健康的公司不是好公司”的口号被转载在记者的微信圈里,瞬间获得无数“点赞”。 万科到底有什么值得深表赞扬的?
“每个人都应该把健康和富足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而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 于亮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登山队改名为“菜鸟”。 他是基于一个普通人对体育的看法。 简单理解,“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体重,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没有时间运动,就有时间生病”这样简单的运动理念,就影响了万科个人。 在他“科学规划、持之以恒、菜鸟成大师的自我榜样下,万科正在形成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
2013年,记者朋友圈里万科员工曝光最多的不是加班,而是锻炼身体、跑步、骑自行车、爬山。 “2013年,万科集团全体员工共跑步520万公里,绕地球130圈。” 当郁亮报出这一串数据的时候,他的笑容比第一次宣布突破千亿时还要灿烂。 自豪的。
攀登珠穆朗玛峰之前,于亮跑着活着回来了。 当看到管理团队成员不再患有脂肪肝、负面情绪减少时,于亮开始感到自己有责任推广跑步运动,并将其变成一种执行力的公司文化。
型男和胖子,于亮前年和四年前的马拉松照片对比
“每一个跑完马拉松的人,名字都会登在报纸上,能跑完马拉松的人都是英雄,全国马拉松上只有万科能做到这一点。” 于亮还为今年的全程马拉松做了一件事。 比赛结束后,他在终点线等待最后到达的“跑者”。 “这些人是最孤独的,但他们也应该受到尊重!” 这就是万科的体育精神,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也是一种值得深切赞扬的价值观。
行业内,总有追赶万科的声音。 万科在行业中的地位或许就如天边。 远远看上去很容易被超越,但实际上却非常困难。 万科“难以超越”的不是它的产品、它的服务,甚至不是它的规模,而是它无形的、核心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