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升高的 6 种可能原因。 除了心肌梗塞,还有这些原因

日期: 2024-01-20 17:00:48|浏览: 364|编号: 3000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心肌酶升高的 6 种可能原因。 除了心肌梗塞,还有这些原因

临床上,如何根据报告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塞,何时需要再次复查? 这一切都取决于下面的“吐血疗法”!

1. 3种酶和2种蛋白质

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包括心肌酶和心肌蛋白。 其中,心肌酶包括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心脏蛋白质包括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

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AST 也称为天冬氨酸转氨酶 (GOT)。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6~12小时AST升高,24~48小时达到峰值,持续5天或1周,然后下降。

由于其分布广泛,因此不具有组织特异性。 敏感性不高,因此单独升高AST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2.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LDH1在AMI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到峰值,7~12天恢复正常。

持续测定乳酸脱氢酶对于就诊较晚、肌酸激酶已恢复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 CK有3种同工酶,CK-BB(分布于脑)、CK-MB(分布于心肌)、CK-MM(分布于骨骼肌)。 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CK,因此常同时测定CK-MB和CK。

AMI发病后3-8小时CK-MB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2-3天恢复正常。

CK和CK-MB的含义如下:

• 及早诊断AMI 并估计梗塞范围或再梗塞。

• CK-MB对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AMI最好的血清酶指标。 峰值是否出现较早,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缺点:与心肌肌钙蛋白相比,特异性差,难以与骨骼肌疾病和损伤鉴别,对轻微心肌损伤不敏感。

4. 心肌肌钙蛋白 (cTn)

cTn 由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三个亚基(cTnT、cTnI 和 cTnC)组成。 cTnT 和 cTnI 是心肌细胞所特有的,但 cTnC 并不是心肌组织所特有的。

因此,cTnT和cTnI是目前临床上监测心肌损伤的首选生物标志物。

cTnT在AMI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10~15天恢复正常; cTnI在AMI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4~20小时达到峰值,5~7天恢复正常。

cTn不仅可以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还可以用来判断溶栓后的再灌注情况、发现轻伤、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正确的治疗。

5. 肌红蛋白 (Mb)

血清 Mb 是 AMI 后最早出现的标志物之一。 Mb在AMI发病后1-4小时开始升高,6-7小时达到峰值,24小时恢复正常。 Mb 消除很快,是再梗塞的良好指标,但特异性较差。

2. 心肌酶升高是心肌梗塞的征兆吗?

心肌酶升高是心肌梗塞的征兆吗? 当然不是! 心肌酶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还广泛存在于其他组织和器官中。 因此,它们的升高的意义并不具体。 除了出现在 AMI 中外,心肌酶升高还出​​现在以下情况中:

1.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也可能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升高通常表明预后不良。

2.心肌炎

心肌酶升高也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标志。 但由于心肌炎的发病过程相对缓慢,肌钙蛋白的检测时间也相对延迟,大多数患者在检测时已经低于检测范围。

3.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是指因严重的情绪、身体应激或疾病引起的短暂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这是一种急性可逆性心力衰竭综合征。

心室壁运动减少范围与cTn水平升高之间的不一致是诊断应激性心肌病的重要线索。 cTn 通常仅显示轻微增加。 但之前的研究也表明cTn值升高与预后无关。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骨骼肌体积增大,肌肉收缩和舒张减慢,肌肉水肿和肥大导致骨骼肌中存在的肌酶从细胞中溢出。

其次,T3可以刺激CK的清除率。 甲减时T3降低,CK清除率降低导致血清CK升高。 同时,当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蛋白、粘多糖、透明质酸在心肌细胞间沉积,导致心肌肌张力低下、心包积液、心肌假性肥大、心肌纤维间质增多。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粘液性水肿、变性和坏死导致心肌酶升高。

5、其他情况

如不稳定型心绞痛、肝炎、肝实质细胞病、横纹肌溶解症、多发性肌炎等。

心肌酶升高可见于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或高渗状态的糖尿病患者。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钙等)也可导致肌细胞代谢紊乱。 细胞内肌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心肌酶增加。

因此,不要心肌酶一升高就诊断心肌梗塞。 相反,您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鉴别诊断。

参考:

李宏伟,高红利。 正确解读心脏病学常用辅助检查指标[J]. 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020(1):74-76。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