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人发表演讲,7万名观众聚精会神地聆听。

日期: 2024-01-22 19:01:15|浏览: 375|编号: 3015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数千人发表演讲,7万名观众聚精会神地聆听。

在昨天的庆祝会上,四名学生领唱,成为全场焦点。 摄影/本报记者 杨毅

“今天,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靠近祖国的心脏。今天,我们歌颂人民英雄的光辉,见证他们的梦想……”昨天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联欢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7万人参加大会,共青团员、少先队成员组成的千人方阵成为广场亮点。 学生广场距离天安门城楼最近,大家用热情洋溢的演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据了解,数千人演讲的形式在天安门广场集体活动中尚属首次。 “奉献的心声真挚动人,孩子们青春的声音更加铿锵有力。这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也让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在未来永远年轻。” ”。 一位参加会议的观众在观礼台上感叹道。

视频评选、现场考察、专家评审

四位学生领唱,成为全场焦点

怎样才能让千人齐声高呼,让每个人都情绪饱满、整齐划一、技术过硬呢? 这离不开奉献队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难以想象的努力。 “首先,第一层选拔,必须是优中选优。” 负责培训的广场活动部广场合唱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选队方式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

每个学校自下而上推荐自己的候选人。 由于评选正值疫情防控期间,不方便现场评选。 他们首先将选择标准发送给每所大学。 各学校根据标准进行试听,然后由奉献主任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据负责培训的老师介绍,选拔标准非常高,要求学生在镜头前背诵诗歌。 随后专家团队将根据视频进行筛选。 通过考试后,将进行现场面试。 “这取决于整体形象,包括身体比例和朗诵的语气。 以及感觉、声音等等。”

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主要针对中小学。 朗诵团队的专业老师和专家直奔学校,优先考虑有戏剧、合唱、管乐等俱乐部的学校。 “开门进去就行,一次一节课。” 同学们站起来一分钟,我们扫了一眼,首先选拔符合感受和条件的。”负责培训的老师说,通过这两种选拔方式,进行了三轮培训,近4000人被选拔,其中10人被选为领导奉献演讲的候选人,选拔率只有四百分之一。

即使是最优秀的10人中,也只有4人能够站在领诵的位置上。 昨天的庆祝大会上,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彭友欣、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冯琳、六年级学生姚牧辰、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赵建明担任领唱。 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和扎实的基本功成为观众的焦点。

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

让老师和同学随时练习发音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四名学员之所以能够站在领先地位,与训练时对自己极其严格的要求密不可分。

“第一句朗诵的情感就为三位领读者定下了基调,一定要准确把握。” 朗诵致辞第一句台词的冯林是四位主诵者中唯一一位具有“专业背景”的人。 她擅长朗诵。 技巧,而这次背诵对她来说最大的挑战正是“忘记技巧”。 起初,她尝试通过改变节奏、语调等技巧来背诵,但这让她觉得背诵时无法“分散注意力”。 于是,冯林开始尝试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 通过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夺冠》等影视作品,她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爱党爱国之情,让真实的情感闪耀。 暴露战胜了外在技术的游移。

朗诵者中年纪较小的彭友信也被致辞中的一句话难住了。 “妈妈告诉我,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共产党是光荣的。” 这句话开头的“妈妈”二字,发音不能太现实,也不能太想象,更不能生硬、夸张。 朗诵风格一定要让观众一听到画面就有熟悉的感觉。 彭友欣总觉得不对劲,就反复练习,抓到同学和老师就喊“妈妈”,请大家帮她指点。 预备队里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被她称为“妈妈”。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赵建明,老师要求他提高控制声音气息的能力。 因此,他努力练习基本功。 为了解决呼吸不足的问题,他练习腹式呼吸; 为了练习表情控制,他在镜子前练习了很长时间明亮的眼睛和自然由衷的微笑。 提高了基本功后,赵建明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朗诵过程中传达更饱满的情感。 他给自己找到的解决办法是:多读近现代历史书籍,多看党史片,多听红色歌曲。 积累的党史知识汇集了情感线条和画面感,让他在朗诵时能够自然地表达声音和情感。 。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姚牧辰虽然年纪小,但也是最勤奋的,学习总是落后于哥哥姐姐们。 在训练过程中,姚牧辰也遇到了学习、生活和训练之间的诸多矛盾。 例如,错过了他作为主力球员的国家篮球联赛。 训练队的同学和老师都对他进行安慰,并帮助他进行心理疏导。 “奉献意义重大,我们肩负着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决不能退缩。” 姚牧尘说道。

每天早上半小时的体能训练

声乐、形体、台词全面提升

“演讲的学生离天安门城楼比较近,演讲奉献环节也备受关注。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所有演讲奉献学员的训练过程必须非常专业。” 负责培训的老师表示,他们已经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培训团队。 邀请声乐领域的专家指导学生发声,邀请戏剧表演专业的老师对学生的形体、形体、线条等进行训练。此外,还有专门的体能训练老师,培训强度大、针对性强。 比如每天早上他们要进行半个多小时以跑步为主的体能训练,还给男生进行一些肌肉训练。 胸肌整体看起来更加挺拔。”

“让孩子们从心底里明白,他们背诵的每一个字意味着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作为学生和共青团员,肩负着什么时代使命,这就是成功的灵魂。” “广场活动指导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教师李丽红表示,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向同学们讲述这次奉献活动的意义,并邀请了专门的党史老师让学生们了解党的历史,“只有从心里去了解,最后的效果才是最理想的”。

揭示

三千人的合唱团如何能够统一?

每个人在个人技能、情绪处理、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法宝”。

昨天的庆典上,近3000人的合唱团令人印象深刻。 活动开始前,《为党唱一首山歌》、《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走在路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世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好》七首经典歌曲的混音,气势磅礴,情感饱满,把广场变成了歌声的海洋。 随后,合唱团还演唱了国歌和《歌颂祖国》。 近三千人练习了这九首歌曲近百天,在广场上呈现出最理想的效果。

据负责培训的老师介绍,包括预备成员在内,合唱团共有来自49所大中学校的2965人,其中不乏常年艺术活动的优秀参与者。 合唱团有3000人,每个人的基础都不同。 怎样才能快速达到标准呢? 它需要个人技能、情感处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法宝”。 从个人技能层面来说,最重要的是统一训练标准。 培训是逐步进行的。 一是学校组织学生校内培训。 学校编写了一本万余字的小册子,详细介绍了每件作品的背景和处理方法,包括如何切分句子、如何清晰地发音“德迪德”。 非常具有机动性。 “标准细化到每个词,唱这个词时动作应该是什么角度,动作幅度应该有多大。关键是要做到统一。一步步练习时要遵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大练时,可以‘千人如一’”。

除了技术训练,还需要真正“内化”。 负责培训的老师表示,他们对每一首歌进行分析,让大家了解歌曲本身的含义和内容。 邀请多年提出“国歌立法”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于海,现场为同学们讲述国歌背后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国歌背后的故事。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后勤保障方面,为避免培训耽误学业,总部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学习计划。 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 如果孩子有任何一方面落后,都会安排补课或者调课。 同时,要求学校为孩子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七万观众如何一起合唱?

学生指挥首次接受合唱团指导训练,每天训练 12 小时,摇摆 20,000 次。

“为党唱一首山歌,我把党比作我的妈妈……”昨天上午,随着3000人合唱《为党唱一首山歌》,整个天安门广场逐渐被“点燃”。唱歌。 7万人到场观众和合唱团成员在50名学生指挥的指导下演唱了9首经典曲目。 这些学生指挥员以整齐划一的指挥动作和饱满的情感掀起了庆典活动的第一个高潮。

站在讲台上,陆亚尘和另一位同学打响了第一节拍,按下了广场歌声海洋的启动按钮。 此刻,作为全场焦点的陆亚尘必须万无一失,与数十米外的搭档保持绝对的默契。 这一切都是通过无数次的训练取得的。 对此,第一师范大学2019级合唱指挥学生直言“不容易”。 训练时,老师要求他们动作一致,不能互相看见。 “我们几乎每天都形影不离,而且关系非常亲密。 沟通,保持节奏一致,他们就几乎融为一体了。”

首都师范大学合唱团总指挥、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告诉北青报,首都师范大学50名学生指挥中,有14人参加过庆祝国庆70周年群众活动,其他30名左右的学生指挥基本为零。 从基础开始,训练难度很大。 为了做到动作统一,以昂扬的斗志调动广场上数万观众的情绪,他们经历了90多天的魔鬼训练。 “特别是前十天的训练,我们每天训练12个小时,挥拍2万次。” 李刚介绍,“为了练习均匀性,我们给学生们设置了两条绳子,并要求所有指挥员都站在这两条绳子上。通过中间的间隙进行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挥员的动作范围和高度都得到了提高。”动作可以统一。”

李刚介绍,50名学生指挥中,有14人是3000人合唱团的指挥,另外36人是合唱团指挥。 “这是一个创新,他们的使命是通过专业指挥带领7万名观众一起唱歌。” 2018级声乐专业严宇辉担任合唱指导。 她直言,最大的挑战是引导“陌生人”加入,仅仅擅长自己的技能是不够的。 足够的勇气、良好的指挥状态、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尤为重要。 指挥的表情和动作必须具有感染力,指挥学生每天都要对着镜子练习表情。 “最后所有的指挥都会微笑,整个人都会变得阳光。” 李刚说道。

对话

本次合唱指挥是一次大型思想政治课

北青报:这次合唱指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钢:最大的困难是副歌的开场。 合唱所选择的九首歌曲大家都很熟悉。 如何让开头抒情又感人? 我们几经打磨,无数次修改,直到6月5日凌晨1点左右,最终决定以童声无伴奏开场,400多名中学生合唱了艺术童声合唱。 对于一个指挥家来说,如何完美地开始第一拍是最重要的,这给敲响第一拍的两位合唱指挥增加了难度。 昨天,虽然隔着一条路,但要求他们的动作一模一样,默契十足。 如果一个人慢一点,就会影响整个开口。 为了达到完美,两位指挥每天都形影不离,培养默契。

北青报:昨天的合唱指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

李钢:这些作品是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因此,指挥家的眼神和表情也必须适应不同作品的需要。 经过刻苦训练,昨天大家表现出色,让天安门广场7万人兴奋不已,把天安门变成了一片歌声的海洋。 这样就达到了我们想要的艺术效果。

北青报:昨天的演出之后,您认为学生指挥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刚:首先,通过刻苦训练,零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在技术上脱胎换骨,创造奇迹。 同时,学生指挥员通过对九首红歌的深入理解和解读、对党史的深入学习,为此次训练展示打造了一堂大型思想政治课。

图片制作/沙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