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赤脚跑步可以显着降低足部受伤的风险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和哈恩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当跑步技术正确时,赤脚跑步可以显着改变脚部着地的方式,从而显着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该研究发表在《体育与健康科学杂志》上。
论文作者之一Víctor M. Soto-教授解释说,跑步过程中,下肢各部分的机械行为以及脚踝的过度侧向运动与慢性运动损伤密切相关。 虽然近年来赤脚跑步已成为时尚,运动厂商也随之推出简易跑鞋(赤脚鞋),但相关科学研究对于赤脚跑步的利弊却未能达成一致和坚定的意见。 为了探索赤足跑步对足部运动方式带来的变化,索托教授和同事利用格拉纳达大学运动与健康研究所对39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渐进式赤足跑步训练。 高科技设备跟踪志愿者的足部着地、内旋和外旋以及脚踝旋转。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从未赤脚跑步的志愿者在接受赤足训练后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他们的足部着地方式从脚跟着地变为倾向于以脚中部先着地,跑步速度较慢。 在跑者中,训练前中足着地的比例为11.1%,训练后为33.3%;而在快跑者中,训练前中足着地的比例为13.8%,训练后为38.9%。 此外,本研究中的赤脚志愿者并未出现足跟外翻,这种外翻可能会导致穿鞋跑步者常见的伤害。 最后,经过赤足跑步训练,慢跑志愿者的脚踝外旋表现出小幅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这可能会导致胫骨和脚踝过度横向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慢性劳损。
索托教授指出:“基于赤足跑步的训练,如果执行得当,无论跑步者的速度如何,都可以产生足部支撑的显着变化:与脚后跟支撑相比,前脚支撑往往会减少冲击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力峰值,从而降低跑步的风险。”受伤。”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运动学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与其他健康专业人士合作,他们可以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逐步推广这种令人着迷且令人兴奋的运动形式(赤脚跑步)。”
当然,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在尝试赤脚跑步时仍然需要小心,因为赤脚跑步的好处只有在跑步者掌握特定技术并强化足部和小腿肌肉后才能实现。 从1960年在罗马赤足夺得马拉松金牌的埃塞俄比亚名将阿比比·比基拉,到1985年打破5000米世界纪录的南非赤脚传奇人物佐拉·巴德尔,长跑运动员们似乎轻而易举地踏上了跑道。场上,我不知道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痛苦。 赤脚跑步研究人员期待更多的跨学科合作,造福广大运动爱好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译:张孟谦 单位:纽约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