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好的地方在乡村!深度解读英国乡村振兴理念
英国投资人写在前面:今天推荐一篇文章,讲解英国农村地区的发展。 本文重点探讨工业革命后英国如何继续探索城市扩张与乡村保护、现代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变革。 农村发展之间的平衡; 解读英国农村发展举措和经验。
-----
01
英国乡村
英国“怀旧”
世界
“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就是英格兰。” 英国政治家斯坦利·鲍德温用一句话表达了英国的乡村情怀。
水磨坊、教堂、城堡、桥梁……这些英格兰独特的乡村景观,源于11世纪诺曼征服后英国稳定环境下的农业发展。
▼拜伯里,被誉为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
近千年后的20世纪初,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乡村生活也成为英国人民的共同向往。
雷蒙德·昂温等英国规划师倡导的花园郊区建设,体现了英国人对低密度、大空间、花园、绿色生活的诉求。
▼ 哈罗新城是在20世纪上半叶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下规划建设的。
如今,作为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大多数英国人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乡村仍然是绝大多数英国人的理想之地和灵魂归宿; 一项调查显示,82%的人认为农村是生活的理想之地、心灵的家园。 距离乡村 30 分钟车程内至关重要。
正如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所说,“英国人坚称自己并不属于自己实际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距离自己相对较远的乡村”。
可以说,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乡村是英国人的“根”,承载着他们的乡愁。
▼ 峰区国家公园的贝克韦尔镇
02
英国乡村
最早经历城市化阵痛的旅程
世界
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英国的农村地区最先受到城市化和工业文明的冲击。 正如“每个城市都对乡村有所贡献”一样,英国早已经历过城市扩张与乡村保护之间的矛盾。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大规模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高城镇化率的背后,隐藏着居住空间紧张、阶层混杂、环境污染等城市发展的阵痛。
▼ 19世纪,伦敦产业工人居住的肮脏拥挤的生活环境(来源:)
城市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对乡村的“掠夺”。
公路、铁路网络的完善,加速了城镇化向农村地区的扩展; 与此同时,中高收入人群“逃离”城市,进入城市周边的郊区和乡村生活,导致乡村生态和景观发生巨大变化。
▼19世纪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兰开夏郡(来源:)
伴随着生态破坏,以农业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在工业革命初期屡遭重创。
▼工业革命时期,伯明翰郊区成为污染严重的“黑国”(图为现在的黑国博物馆)
19世纪中后期,农业生产向殖民地转移、自由贸易的推行、成本过高等因素使英国农业陷入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期间耕种的农田被废弃导致农业产量下降,英国农产品更加依赖进口,农业再次陷入泥潭。
▼农业萧条时期英国粮食自给率下降
城乡的巨变和生态经济的“双生危机”,让英国重新审视乡村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英国乡村也开始了近百年的复兴探索。
03
振兴之路
从“双输”到“双赢”
世界
一个世纪后的英国乡村会是什么样子?
如今,英国乡村又恢复了自然生态、宁静优雅。
▼ “钢铁之城”谢菲尔德周边的自然景观
如今,农业用地约占英国土地面积的56.7%,自然生态用地约占34.9%。 英国乡村散布在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其中,英格兰西部的科茨沃尔德()地区被誉为“英格兰的心脏”。
▼ 英国土地利用分布图
如今,英国乡村更加繁荣,风景秀丽。
英国农业已成为规模化高效生产“强国”的典范,农业生产效率位居世界第二。
据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统计,2011年,英国农村地区GDP占全国总量的16%。 2015年,英国乡村旅游贡献了全国旅游收入的25.7%和就业机会的44.4%。
▼ 英国乡村旅游数据
那么英国乡村是如何走上振兴之路的呢?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中央—地方”的多层次治理和“产地—人”的城乡统筹。
一、“顶层设计”与“多层次共治”并举
为确保乡村规划“一张蓝图落实到底”,英国形成了“中央总体决策+地方协同管理+行业协会推动”的多级管理体系。
一方面,“自上而下”确保中央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规划框架和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也从“自下而上”充分尊重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保证各地区在规划和实施上有一定的自主权。
▼ 英国乡村发展治理模式图解
【顶层设计】层面。
农业渔业食品部、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财政部等中央部门负责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农村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农村事务委员会、农村部门、环境部门、农业农村保护部门等法定机构重点负责城乡差距、乡村景观、环境保护、农村经济等领域的政策制定。
20世纪以来,先后出台了数十项相关领域的乡村建设法案,促进城乡协调和乡村发展。
▼ 英国湖区小巨石阵,历史遗迹与自然风貌相结合的“乡村景观”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中央颁布的《7号规划政策公告:农村可持续发展》,该公告强调了农村集约建设和高水平规划设计指导的重要性。
这也意味着英国乡村已经从“土地利用规划”转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规划”。
[地方协调]层面。
各地进一步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发展的规划规则。 特别是2011年英国政府出台《2011地方主义法案》后,英国农村地区在建设和发展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如今,地方行政组织有权通过组织乡村调查、前景评估、社区咨询等步骤来完成地方乡村规划的编制。
▼ 更新水上伯顿的乡村生活环境
乡村规划地方赋权充分尊重乡村发展的地方性和多样性,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
例如,伦敦东北部的埃塞克斯郡凭借毗邻伦敦和海岸线的优势,制定了以经济繁荣、区域互联互通、创新等为重点的发展目标。
英格兰西北部卡莱尔地区的一些村庄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优势,在规划中强调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英格兰西北部的卡莱尔地区拥有自然资源和哈德良长城的优势,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来源:)
【公会晋升】级别。
以英格兰乡村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CPRE)、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学会等为代表的组织关注农村热点问题,利用公众参与和政策游说的方式,开展“社会舆论、政策研究”等研究。英国乡村的立法、开发和建设”。 ”等方面发挥影响力,推动农村发展更加科学可持续。
▼ 英国七橡树乡村的动物
以 CPRE 为例。 它建立了包括国家办事处、区域组织、分支机构和地方组织在内的多层次结构,自上而下深入参与英国各地的乡村规划和发展问题,并形成了公共、公共等不同实体的网络。 、立法机构和政府。 工作模式和影响力。
对于普通大众。
CPRE利用平面媒体、出版物、演讲、视频等方式宣传乡村保护意识。 同时,利用开放数据和可视化地图,增强公众对环保问题的了解。 此外,CPRE还将发布指导性文件,指导公众重点保护领域;
▼ CPRE Maps英国夜间灯光大数据地图助力乡村发展
针对立法机关。
CPRE通过“游说”议会和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规划的实施、参与社区规划的制定等方式,瞄准政府决策,包括《城乡规划法》、《国家公园和农村土地利用法》、《国家公园和农村土地利用法》等。绿化带建设法。 “多个计划包括。
瞄准当地乡村发展建设。
CPRE通过对区域政策实施的跟踪研究和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评估,为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开发项目选址等具体举措。
▼ CPRE游说影响下形成的英格兰绿化带格局分布示意图
综上所述,中央主导的“顶层规划”,结合地方灵活的规划规则,以及专业协会的支持举措,让英国乡村振兴从宏观到微观都变得可行。
在政策组织上,英国农村发展致力于实现政策统一性与地方多样性之间的平衡,使农村发展的活力得到充分调动。
2.城乡“地、人、物”统筹
①. “地”协调——城乡联动
★ 在农村地区界定方面
充分考虑城乡联动,划分层次农村发展体系。
如今,在英国城乡的定义中,“城乡二元性”的界限已经非常弱化。 英国基于人口密度、居住形态、乡村性、城乡联系、商业集中度等多重因素,形成了网格结构的乡村空间系统。 。
在乡村方面,英国探索乡村土地的多元化利用。
尽管是土地私有制的国家,英国却通过了1947年城乡规划法,将土地所有权与发展权分开; 随后的许多法律法规还对限制个人随意开发土地、将私有土地转为公共利益等事项进行了规定,为城乡所有制奠定了基础。 序列开发的基础。
▼ 2011年英格兰地方地区及类似地理单位城乡分类图(来源:英国政府官网)
针对农村地区设施闲置和使用受限的情况,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发展署提出“解除农业建筑规划限制”倡议,允许闲置农业建筑的利用开发更加多样化商业用途,并通过适当的土地使用。 解绑、激发农村创业热情和经济活力。
★ “生态保护”与“有限发展”的平衡
英国建立了多级自然保护区体系。 其中包括15个国家公园和47个法定自然风景区,约占英国总面积的25%。
▼ 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家公园分布图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从公共道路、社区规划、资源利用等多层次规划控制和实际管理入手,确保区域内自然而宝贵的历史资源不被后期开发破坏。
另一方面,还制定区域内统一的发展战略,通过功能分工、资源整合、统一运营管理等方式实现区域整体发展,实现当地土地价值和经济效益。
▼ 英国湖区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
★ “城乡”均等化
英国政府推动“城乡”均等化,主要着眼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目的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补贴等方式,在新建住房、燃气、电力、交通等方面对农村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农村享有同样的现代化生活条件。
同时,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应对数字信息时代城乡之间的网速差异,英国政府成立了“英国宽带建设局”,通过实施诸如5.3亿英镑的“农村宽带计划”和2000万英镑的“农村社区宽带基金”。 全部享受2Mbps以上的网速,90%以上的地区拥有超高速互联网连接。
▼ 英国网络覆盖分布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
英国政府通过发布《农村白皮书》、《农村战略》等纲领性文件,推动农村地区在就业服务、福利保障、医疗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发展,以改变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现状。并促进人人享有相对平等的社会。 公平的。
“打破城乡二元性,完善的乡村保护和灵活的发展体系,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均等化”,让英国乡村通过城乡联系、设施、服务的加持,维持生态和文化保护。资本和其他因素。 ,收获充足的发展潜力; 这些也共同奠定了农村人口吸引力和经济活力的基础。
▼ 英国乡村(巨石阵周围)使用互联网的游客
②. 修“人”——城乡居民平等生存发展权利
在城乡融合设施建设的同时,英国乡村为农民提供了收入保障、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土壤。
通过与城市“平等生存、发展权利”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农民素质和收入,还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创意人才共同参与农村振兴发展。
▼ 苏格兰牧场上的农民
★ “收入保障”方面
英国通过宏观金融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和收入。
一方面,英国政府通过大力的“农场结构补贴、园艺生产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业税减免、税率优惠等税收减免措施,保障农民和农场主的收入。
通过发展完善的农民储能金融和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民自身的造血能力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 水上伯顿当地工匠打造的样板村,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力量,增强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在对进口农产品设置关税和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推广“食品安全认证标志”、“肉类和乳制品原产地标志”等健康有机标签,推广多种有机产品。健康饮食计划,激活市场健康意识。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 英国农产品安全标签
★ “自我成长”视角
英国创建了面向农村群众进行教育、培训、科普的农民教育体系,将农民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知识型农民”和“农业工人”。
用于农业职业教育。
英国除了建立主要培养农业顾问和教学科研人才的农业大学外,还建立了农业学院,培养专业的“农业企业管理者”和“农业技术工人”,以及培养兼具农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农业知识和田间实践。 农业院校以“农业工人”为定位,确保农村人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
▼ 英国三级农业教育体系
针对现有农民。
政府提供各类“非退休职业培训中心”。
通过灵活的授课时间、一线工人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信息、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吸引约30%的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 “价值实现”方面
英国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舞台和社会认可。 各地通过农业竞赛、节庆、论坛等活动,激发农民创新精神,丰富农民生活。
以英格兰南部汉普郡举办的秋收南瓜节为例。 节日不仅有南瓜巡游等旅游休闲项目,还评选出最大的南瓜奖,激发农民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