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智者:“跑步比久坐死亡率更高”并非事实
新闻背景:近日,《钱江晚报》的一篇文章在各大跑步论坛和微信朋友圈疯传。 很多人表示恐惧,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相信,抱怨内容不实、断章取义。 让我们网易健康来看看这件事的真相。
首先,《钱江晚报》刊登了这样的消息:小跑健身跑得太多,会损害健康。
随后凤凰新闻编辑转发:12年跟踪1500人后,跑步比久坐死亡率更高!
这是英国《每日邮报》的原文:停止狂欢! 每周三次对你来说是最好的……太多和做太多一样糟糕
相比之下,《钱江晚报》的译文与英国《每日邮报》原文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反转数据。 原文称:该研究追踪了 1098 名跑步者和 413 名非跑步者,其中 28 名跑步者死亡,128 名非跑步者死亡。 但中文翻译有误,所以跑步者的高死亡率是完全不真实的! 这不是原来的观点!
2.张冠李戴。 《跑步圣经》的作者是乔治·希恩,生于1918年,1993年去世,享年75岁。自然,他并不是那位因跑步去世,享年52岁的作者。乔治·希恩穿上45岁开始穿跑鞋并开始跑步生涯。 1964年,他与225名跑者一起参加了他的第一次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后来又完成了20场波士顿马拉松比赛; 1969年,他用4分47秒跑完一英里,创下了50岁年龄组的纪录。 世界纪录; 1972年,他开始在《跑者世界》撰写专栏,成为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
52岁去世的作者应该是《of》(一般译为《A Life》)的作者詹姆斯·菲克斯。 他的经历很有趣,他35岁才开始跑步。 当时他体重110公斤,每天吸2包烟。 经过10年的跑步,以及出版第一本书后,他减掉了30公斤,并彻底戒烟。 1984 年,他在完成一次日常跑步后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享年 52 岁。 经体检,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43岁时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再加上35岁之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他心脏病发作。 可见,他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跑步,而是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阻塞,最终因心脏缺氧而死亡。
3、翻译不准确。 原文章的结论与翻译类似:“每周150分钟的慢到中速跑步对身体有好处”。 但原文强调慢跑(慢)是剧烈运动( ),快跑( )是非常剧烈运动(非常)。 长时间的极限运动,如马拉松和长距离骑自行车,可能会改变心脏和大动脉的结构,造成永久性损伤(“钢铁侠”和很长的比赛可能会对心脏和大动脉造成损害。),翻译确实不存在“导致猝死的风险”。
4.选择性忽视。 原文提到,跑步者普遍比较年轻,血压较低,BMI较低,吸烟率和糖尿病率较低。 它们在翻译中被完全忽略。
5、也许《钱江晚报》的出发点是提醒读者适当锻炼,不要过度。 但被新媒体编辑转发后,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跑步的死亡率比久坐高吗? 最后一句“注:本文由钱江晚报独家编译,不代表本报观点”,更是推卸责任。
专家:“运动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与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正真指出,对于成年人来说,建议的运动量是每周运动150分钟,而且是“平均运动量”。 最好每周锻炼 5 天,每天锻炼 30 分钟。 现在国内外普遍建议每天步行10000步,但30分钟的快走只能走完3000-3600步。 剩下的六七千步必须转化为生活中的体力活动。
王正珍表示,科学规律的健身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增强心肺耐力,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着提高体质,甚至可以预防和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逆转和治疗疾病影响。
无氧运动容易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可能导致肌肉疲劳,甚至损伤肌肉和关节。 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锻炼保健的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量相等,可以达到生理平衡状态。 有氧运动具有强度低、持续时间长、节奏性强的特点。
常见的有氧运动方法有:快走、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跳舞、健美操、跳绳、太极拳等。
一般来说,有氧运动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制定不同的计划。 但早上5点之前和晚上10点之后不宜进行大量运动,最好在上午9-10点和下午3-4点之间运动。
遇到雾霾天,尽量不要进行户外运动。 污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运动带来的伤害。
注:本文参考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中国科学报、全民跑步微信公众平台等。
附(原文):
跑步比长时间坐着的死亡率更高
大家都知道喝酒是好事,但是喝醉了对身体有害。 但体育锻炼也是如此。 如果练习过多,不但练习徒劳,而且还会损害身体健康,缩短寿命。 你相信吗?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丹麦科学家进行了一项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涉及近1500名研究对象。 结论是:以跑步为例,每周最多跑3次,每次不要超过48分钟,如果运动量超过这个量,死亡率与从不运动的人相同。
在中国,跑步健身已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小跑慢跑令人愉悦,但长跑对身体有害”的结论无疑给越来越沉迷于跑步的跑步爱好者泼了一盆冷水。
尤其是对于有经验的跑步者来说,每周3次48分钟的锻炼根本不够。 最好停下来看看这份来自丹麦腓特烈斯贝医院哥本哈根心脏研究所的权威调查报告。
在过去的 12 年里,研究人员追踪了两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 其中一组由 1098 名跑步爱好者组成,对照组由 413 名长时间坐着且不参加锻炼的人组成。 所有调查对象开始时身体状况良好,年龄分布相似。
跑步组已有128人死亡,非活动组有28人死亡。 前者的死亡率远高于后者。
不仅看样本死亡率,还分析了跑步者的运动频率、强度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医学专家得出了精准的结论:最健康的跑步健身强度是每周跑3次,总时长不少于144分钟,跑步速度控制在慢速或中速。 这是延年益寿的最佳方法,但如果超过这个量,健身就会变成危害。
专家还强调,快跑比长时间跑步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那些跑得更快的人与那些从不锻炼的人有同样的死亡风险。
此前的医学研究证明,过度运动,主要包括马拉松、铁人三项、长距离骑行等,会使心脏负担过重,引起心脏和主动脉的结构变化,导致猝死的风险。
国内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不断发生,这似乎也印证了研究结论。 跑步圈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案例是《跑步圣经》的作者詹姆斯·菲克斯的去世。
菲克斯 1977 年出版的书要求世界一起“奔跑”。 他倡导的理念是每天跑步。 1987年,菲克斯在完成每日跑步后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2岁。
腓特烈斯贝医院心脏病专家彼得·施诺尔(Peter )表示:这项调查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最积极的意义是它显示了运动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心血管方面。
设定运动量上限是让健身有效、安全的必要措施。 如果您的健身目标是减少死亡威胁并延长寿命,那就少跑、慢跑。 跑步太多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害。
英国心脏基金会的高级心血管护士莫里·塔尔博特总结道:跑马拉松并不会让你的心脏更健康。 我们的建议是每周锻炼 150 分钟。 如果你躺在沙发上嚼着薯片看电视的话,你可能会觉得150分钟已经很多了。 没关系。 即使是快走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看完这篇文章,小编彻底懵了。 我只能收起时髦的运动鞋,静静地蹲在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