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情结”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若干意见》。 第十六条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乡村建设,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融入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转移支付等渠道全面改革开展试点示范。”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及“田园综合体”的概念。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田园综合体?复杂?做什么?怎么做?
1.什么是田园情结?
(一)田园综合体是顺应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兴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我国乡村现代化的可持续模式,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2)田园综合体的提议是基于商业模式方法论。 其出发点是倡导企业参与的“发展”方式,以商业模式、城乡融合、多方共建的顶层设计,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美丽乡村、美丽小镇!
(3)田园综合体的经济技术原则是通过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对乡村社会进行大规模的统筹、综合规划、开发和运营。
1、一是农业企业化。 企业接手农业时,可以避免弱势农户的短期导向行为,可以制定中长期产业规划,利用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方式,提高农业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产业;
2、规划打造新兴带动产业——综合旅游,又称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基础产业和新兴带动产业发展后,当地社会经济活动将发生重大变化,片区可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居民、新居民三类群体营造新型环境。游客。 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形成社区群体。 因此,也可以这样描述。 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新社会、新社区。
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是农业+文旅+房地产的综合开发模式。 早在2012年底,我国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活动。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70万个,其中农家乐150万户,从业人员2800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10%。 占总量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田园综合体综合产业体系建设
农业休闲综合体综合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配套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产业群。
1、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园区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2、配套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研发、加工、推广、推广的企业集团及金融、媒体等企业;
3、配套产业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集团,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
4、衍生产业是指投资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的其他企业集团。
2. 田园综合体有什么作用?
田园综合体的定义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定义。 首先是主题的定义。 它强调农民合作社应该是主要载体,主要不是别的,但主要并不意味着完全合适。 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受益。 二是从产业内容上来说,它是一个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也就是说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一定是。
(1)循环农业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多层次物质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污染最小化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方式。
(2)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农耕体验为主题。 具有保健、滋补美容、体验味觉的功能和快乐。 它为快节奏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的场所,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之外增添了乐趣。 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乡村美丽、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城市光彩。 人们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将科技和人文元素有效融入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将传统农业发展成为集生产、生活、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创意农业。
(3)农业劳动是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农耕生活转化为商品出售的休闲农业。 城市居民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乡村、农民资源,满足身心需求。
3、如何打造田园综合体?
具体如何建设田园综合体? 我们来看看台湾与国外的田园综合体是如何发展的。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教训?
台湾
总体特点:共享经济模式,业态多元化,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会展中心、观光农场、乡村民宿、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三级产业:农业生产营销、技术人员和休闲服务,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
典型案例: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大地震导致房屋倒塌。 台湾原产青蛙有29种。 台湾有143只蜻蜓。 桃米发现了56种青蛙,村民们继续推广当地丰富的青蛙品种,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并建造了世界上唯一的纸教堂。 它将地震造成的洼地改造成人工湖。 湖边有泉水托起小船,人们可以在船上体验模拟。 地震发生后,村民们将这艘船命名为“震动记忆”。 周末及节假日,桃米村每天接待游客近1500人次,年门票收入超过200万元。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情景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 注重定位和特色,除了“体验经济”概念外,“共享经济”概念也应运而生,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是上帝”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客人“”。
韩国
总体特点:韩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经典形式是“周末农场”和“旅游农场”; 注重资源整合,沙滩、山泉、溪流、水果、民俗成为乡村旅游的主题; 注重创意项目的开发,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并将其商业化; 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注重严格乡村旅游管理。
典型案例: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吸引了游客的好奇心。 这是一个由僧侣和大提琴手共同经营的独特度假村。 它采用当地原料,采用韩国传统工艺制作保健食品。 很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养生理念也让游客参观大酱村原来的生活状态,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此外,休闲农业经营者还专门准备了以3000个大桶为背景的大提琴音乐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活动等活动。 漫步在树林中,品尝美味健康的味噌拌饭,增添了游客的体验。
值得借鉴的是:以“奇”为突破口,凸显乡土气息。
日本
总体特点: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支持绿色旅游产业; 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科学制定绿色旅游农业经济发展规划。 同时,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及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日本在绿色旅游产品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当地特色,不太注重经济利益; 此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旅游农业的内涵,包括旅游农场和民间农业。 在花园和教育农场等领域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典型代表是日本大王芥末农场。 该农场因黑泽明电影《梦》的拍摄地而闻名。 这种以农家为基础,以媒体传播为推广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
值得借鉴的是: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可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NPO等)的参与和推动作用。 生产方式逐步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网络化。 发展。
意大利
总体特点: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打造成具有教育、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的生活空间。 这种“绿色农业旅游”业态多样,把乡村打造成“以农育人”的“生态教育农业园区”。 人们不仅可以进行现代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原始农业耕作的方法。 你可以用牛拉车,甚至可以扮演拿着猎枪的猎人,也可以模仿工匠亲手制作陶瓷。
典型案例:意大利目前有11500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公司。 其管辖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 地区以及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北部地区。 意大利环保联盟执行委员会官员鲁杰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游客提供不同类型的个性化服务。 目前,这些景区70%以上都配备了运动休闲器材,供喜欢锻炼身体的游客使用; 55%的景区为游客提供外语服务,解决外国游客的语言障碍问题; 超过50%的景区提供包括家庭宠物领养在内的多种服务。
借鉴:意大利人喜爱“绿色农业旅游”,这与该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密切相关。 特别是近年来,意大利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生态农业耕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美国
总体特点:美国公民农场采取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 参与公民农场的居民和农场的农民分担成本、风险和利润。 农场竭尽全力为市民提供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安全、新鲜、优质农产品。 市民为农场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 双方互利共赢,搭建起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 。
典型案例:美国农业旅游区由城市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区组成。 这里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和工业基地,还有深受城市家庭欢迎的赏花步道、水果市场、薰衣草种植园等。 综合服务小镇采用“综合服务小镇+农业特色小镇+主题旅游线”立体结构,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设施齐全; 农业特色小镇打造优势农业规模种植平台,生产、旅游、销售相互促进; 重要景点 类型全面,功能各异。
可供借鉴:实行资源型地区发展模式:产业强的地区重点发展生产销售、交通好的地区重点发展综合服务、生态好的地区重点发展度假; 既要满足体验,同时又要抓住重点人群的需求: 针对青年家庭市场,提供充足的农业体验,加强会议人群的硬件设施和配套娱乐;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法国
总体特点:自法国推出“农业旅游”以来,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迅速发展。 这些农场基本都是专业化经营,主要有农家客栈、小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临时农场和露营农场九种类型。
典型案例: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是法国最美的乡村度假胜地。 特色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了普罗旺斯的代名词。 其充足而明亮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生长。 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度假者观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 除了观光之外,它的特产——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举世闻名。 还有不断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艺术氛围。
借鉴: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的联盟。 具体来说,是指各行业协会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制定相关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旅游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发展乡村经济。 这将是大势所趋。 但必须提到的是,开发田园综合体时,一定要开发优势项目、做出特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