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5条休闲农业精品带 打造京津冀旅游新格局
通过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扶贫,京津冀五个休闲农业精品带将推动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在广度、深度、厚度上向纵深发展,促进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向深度发展。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
海洋、草原、山脉、温泉、冰雪、红色文化等是京津冀地区的特色资源。 今年5月初,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发起倡议,北京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协会、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休闲农业协会积极响应,联合推出5个京津冀休闲农业精品休闲农业带——长城沿线的休闲农业带。 、太行老区休闲农业带、运河湿地休闲农业带、冰雪草原休闲农业带、山海风情休闲农业带。 京津冀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传统农业文化,优化休闲农产品设计,丰富产品形态,把资源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和文化优势。经济优势。
“这也是绿色生态资源丰富、多元文化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描绘旅游新画卷的盛会。” 北京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协会秘书长、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资源区划室主任陈一杰说。
文化+产业
太行老区休闲农业带主要沿太行山延伸,太行山西线风光秀丽。 吸引了一批来自河北、北京的农业、生态企业聚集于此。 北京的西山是太行山北端的余脉。 当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苏家沱镇柳林村弗莱农场时,看到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 农场占地500亩。 西邻大溪山旅游带凤凰岭、羊塘山、九峰山; 东临稻香湖风景区和翠湖湿地公园,万亩生态林环绕农场。
弗莱农场总经理王宁告诉记者,农场通过开设企业菜园供认养和农业科普教育,拉近了市民与土地的距离。 农场还有效地将有机作物生产与有机肥回收、加工利用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在陈毅杰看来,京津冀山水相连,人脉相连。 五个休闲农业精品带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
文化+创意
京津冀地区不仅地貌多样性,而且文化多样性,这为京津冀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多样性让文化产业注入无限创意,创造亮丽风景。
运河湿地休闲农业带主要沿京杭大运河延伸,依托温泉、湿地、运河等特色资源,加上商业、农业和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凸显温泉优势健康养生和湿地生态,展示现代农业魅力,共同打造突出“运河文化+生态湿地+温泉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特产购物+科普教育”特色的运河湿地乡村休闲产品包括顺义北京的通州、大兴、朝阳、丰台,天津的静海、武清等,以及河北雄安新区、衡水湖等地区。
在北京丰台区王座镇南宫村的五洲植物乐园,不仅有龙血树、神秘果、鸡蛋花等热带植物,还有芒果、香蕉、菠萝蜜等常见水果。 “公园引进了世界各地近500种、10万余种珍稀植物,这里就是植物王国。” 南宫五洲植物园副总经理王安华说。
王座镇南宫五洲植物园位于北京西南部。 是利用地热资源建成的集休闲养生、生态旅游、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村。 公园占地800亩,包括温室乐园、鹦鹉园、小鸟乐园、花果山、水帘洞五个场馆。
“201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0.87亿元,其中旅游服务业占三分之二。未来,南宫将积极推进文化创意+旅游模式,让文化创意持续注入活力同时,要把南宫村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小镇,展现独特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室内雨林环境的魅力,形成独特的绿色生态人文景观。 南宫村党委书记吴凤哲说。
在京津冀休闲农业风景带建设中,奇思妙想、创意无限,创造出越来越美丽的风景。 如房山区下云岭的“绿海红歌”、怀柔区老沟门满族乡的“满香白桦谷”、盛开的黄栌花等,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了更多选择。
文化+扶贫
“在老太行区休闲农业带,北京乡村民宿品牌输出效应凸显。北京顺义某五星级休闲农业园区在河北富平县打造扶贫基地;北京源乡里民宿品牌在河北保定满城打造本土社区首家精品民宿,在打造冰雪草原休闲农业带的同时,北京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协会培训咨询委员会为张家口万全区提供乡村旅游规划服务城市。”陈逸杰说道。
荷塘大院是扶贫济智的优秀项目。 下胡明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东部山区刘宾堡乡。 是全乡14个低收入村之一。 由于地处偏远,农业收入较低,下虎明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现象凸显。 全村71户房屋中约有30户闲置,不少房屋逐渐废弃。 2015年以来,该村与圆房网“隐士村”运营公司合作开发高端民宿“山楂院”,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五个休闲农业精品带不仅是京津冀现有精品项目的集合,也是未来精品项目培育的指南。 京津冀农业主管部门将统筹规划京津冀休闲农业建设,统一京津冀休闲农业标准体系,共同打造优质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开展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共同策划重大休闲农业活动等六个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