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症。 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 可侵犯心肌实质和间质,可呈现局部或弥漫性病变。 严重时可引起心肌变性坏死,或心肌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心脏。 起搏和传导系统有时侵犯心内膜和心外膜,表现为全心炎。
最常见的心肌炎类型是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少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病情迁延难愈,且易留下后遗症。 除了急性期需要积极治疗和充分休息外,恢复期也至关重要。
中医虽然没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名称,但其症状可分为不同的疾病。 例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者,归为“心悸”、“心悸”范畴,而以胸闷、胸痛、气促为主要表现者,则归为“病毒性心肌炎”。 主要属于“胸闷”、“心痛”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是外感风热或湿热邪毒所致,加之体内正气不足,导致邪毒滞留,损伤心脉,以及痰湿瘀阻。 病机以气虚、阴虚为主,以热毒血瘀为特点。 具体来说,热毒由外入内,滞留在心内,损伤心肌,损伤其阴血,消耗心气。 ,形成气阴损伤、虚实夹杂的证候; 进一步侵犯心体、经络,造成心气不足,不能行血,血行不畅而凝滞,形成瘀血,瘀血建立,经络阻塞,进一步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病情。 病期久,日久生痰,肺气受损,脾失温养,肺、脾不能宣发水液,留痰为饮。 如果痰扰神志,就会出现心悸、心悸的情况。
恢复期是什么时候?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经过治疗和休息,临床症状好转,但患者尚未康复。 1~3个月后疾病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身体仍处于正气不足、肺气、心气虚弱、抵抗力低下的状态。 如果保养不当,很容易受外界风寒,反复感染,或劳作休息失调。 该病易复发、迁延不愈,留下各种后遗症。 转为慢性疾病,如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肌劳损、缺血,甚至心功能不全等。 因此,心肌炎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症状是否缓解,还要观察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超声心动图、病毒特异性IgM等指标。 此期无论病机如何,均以补虚为主,治疗原则以强身固本为主,兼顾混合症状,标本兼治。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五种,描述如下:
1.气阴两虚型:此型临床最为常见。 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气短、说话懒惰、面色晦暗、活动易出汗、头晕健忘、失眠多梦、口干咽干、舌淡红、苔薄白、无力等。或结脉。 一代。 这是热毒侵入心脏,耗气伤阴,使心脉失濡养。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处方:太子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熟地、黄精、丹参、当归、槐麦、大枣、炙甘草。
2、阴虚火:常见于阴虚体质的人。 热毒伤阴,导致虚火内扰,导致神志失控。 症状有心悸、心烦、五反、头晕、潮热盗汗、面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结等。 这是火伤阴、阴虚内热所致。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处方:熟地、玄参、五味子、麦冬、沙参、茯苓、远志、枣子、白子仁、丹参、知母、青蒿、山茱萸。
3.心脾两虚:表现为心悸、心悸,肢体倦怠,饮食不便,自汗,气短,面色晦暗,动无力,舌淡苔薄,脉细或结。 。
治疗原则:补心脾、养心
处方:党参、黄芪、当归、白芍、茯苓、麦冬、五味子、枣仁、龙眼肉、木香、远志、烤甘草、炒枳壳、延胡索、石菖蒲、桂枝、六曲。
4、痰湿内阻:多见于痰湿内阻证者。 多见于肥胖和吃太多糯米的人。 症状有胸闷憋闷,心前区钝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脘腹纳差,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或结。 这是由于痰湿浊阻于上,导致神志不通,胸阳扩张,肺宣发,气化不利,脉络不畅。气滞不通,导致胸闷气闷。
治疗原则:祛痰化湿,温通心阳
处方:瓜蒌、茯苓、半夏、陈皮、胆南杏、石菖蒲、肉桂枝、枳壳、甘草、丹参、输卵管、黄连、竹茹。
5、气虚血瘀:多见于身体虚弱或病情严重的人。 由于心阳受损,心阳不足,心气无力,气血不能运行,瘀血阻滞,脉搏不畅,故心前区有钝痛或刺痛。局部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叹息。 唇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或结。
治疗原则:益气通阳,活血化瘀
处方:人参、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丹参、生地、郁金、益智仁、甘草、香蒲、五灵脂。
预后和护理
大多数本病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各种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心肌损害等后遗症; 有些患者病情容易复发且迁延不愈,需要半年至几年后治疗。 长期护理。
为了尽快恢复健康,防止留下后遗症,除了积极治疗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眠充足,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 同时,要保持身心愉悦,避免烦恼忧虑。 该病易复发,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难以康复。 另外,患者多为中青年,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因此心理启蒙、保持平和心态很重要。
2、生活规律,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温度,预防感冒。 如果遇到感冒、腹泻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气虚尤其是阳虚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寒热不均。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腻、辛辣、热性及刺激性之品。 戒烟戒酒、气阴两虚者,可用黄芪生脉饮或西洋参代茶。 气虚明显者可用红参代茶。 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