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运动品牌经销商滔搏发盈利预警,行业阵痛或仅是冰山一角

日期: 2024-09-23 06:02:31|浏览: 12|编号: 6760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国内最大运动品牌经销商滔搏发布盈利预警,预计今年2月至8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的13.37亿元人民币下跌35%。

由于耐克阿迪达斯的代理业务占到滔搏营收的85%以上,不少人认为是他们拖累了滔搏。不过,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这两家公司在华业绩均有所回暖,耐克3-5月大中华区业绩同比增长7.4%,阿迪达斯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8.5%。

拓普体育的预警更像是一个信号,表明体育品牌分销业务已经进入了一个痛苦阶段。除了价格战,它还经历着体育服饰行业的调整,以及直销和分销之间的权衡。这个警告​​或许只是行业痛苦的冰山一角。

价格战打击经销商

长期以来,运动品牌若想迅速扩张,与经销商的合作是必须的。

经销商凭借多年在当地的人脉资源,拥有广泛成熟的销售渠道,通常同时代理多个品牌,通过规模优势可以控制店面人员、租金、仓储、物流等成本,并向品牌方下订单,确保总有人接手品牌的货品。

2012年前后,运动品牌开始从一二线城市进入低线市场,经销商规模进一步扩大。以耐克为例,截至今年5月底,其在非美国市场只有668家直营店,如果进入中国市场,数量也在这个范围内。如果你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商场里看到耐克,那很有可能就是经销商的门店。

耐克与合作仪式现场。

就是在这种互相需要、共克时艰的关系中成长起来的。

其于1999年成立之初便与耐克签订合作协议,并于2004年成为耐克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同年又与阿迪达斯合作,并于2012年成为阿迪达斯全球最大供应商。此外,还代理彪马、匡威、Vans、The North Face、亚瑟士、鬼塚虎、斯凯奇、李宁等品牌。

2019年,在高瓴资本的操作下,安踏作为优质资产从百丽体系中剥离出来并上市,市值一度突破700亿港元。

除滔搏外,国内主要运动品牌经销商还包括宝胜国际旗下的圣道、瑞丽以及主要在西南区域运营的锦浪。

但当疯狂的扩张遇上疫情后的经济低迷,运动服饰行业进入了供给过剩的时代。

一位国外运动品牌高管曾这样解释公司和行业当时面临的库存问题。他表示,“疫情影响了供应链,造成了产品延迟,2022年的市场需求相较于2021年有所放缓,使得体育用品行业异常臃肿。”

至于滔搏,其营收在21/22财年开始大幅下滑(滔搏的财年结束日为次年2月底),同年其库存开始飙升,随后两年的业绩表现也并不理想。

注:拓普体育的财务年度结束日期为次年二月最后一天

面对全行业的库存危机,无论是品牌商还是经销商,都开始疯狂打折,一旦有企业降价,其他企业就不得不纷纷跟进,以尽快销售货物,收回资金。

以阿迪达斯2021年推出的LITE RACER CLN 2.0为例,这款鞋原价399元,目前在阿迪达斯官方旗舰店售价为199元,淘宝官方百亿补贴渠道售价为190元,一家名为企鹅体育的5蓝冠店售价仅为119元,并明确写明“如发现假货免费赠送”。

对于品牌商来说直接给出低价是有利可图的,但对于经销商来说,过高的折扣可能意味着收入增加了,利润却没有增加。

据服装行业资深专家吕长富介绍,国内大型一级经销商进货时通常会打40%到42%的折扣,而县市级的小型经销商可能只会打50%的折扣。如果终端折扣过高,再加上房租、人工等成本,经销商很有可能会亏本赚吆喝。当然,品牌也会从经销商手中回购一些滞销的库存,但往往是以货换货的形式,经销商以旧换新,也存在供大于求阶段库存积压的风险。

去库存过程中,经销商利润被挤压到几乎消失的地步。拓普体育的毛利率在FY22/23大幅下降,由上年同期的43.37%降至41.68%,而库存周转天数则由130.4天上升至149.5天。即便在公司营收有所改善的FY23/24,毛利率和库存仍未恢复到FY21/22的水平。

运动鞋服格局变化

经销商确实受到了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影响。

滔搏的业绩下滑始于21/22财年,当年耐克和阿迪达斯贡献的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14亿元下跌13.8%至276亿元,减少了38亿元。同样从2021年开始,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业绩也出现下滑,2022年1-3月,阿迪达斯营收同比下跌34.6%。

但经历负增长的品牌并非只有耐克和阿迪达斯,如果我们用“大众运动品牌”这个词来定义那些规模大、品类全、迎合大众消费者的品牌,那么滔搏的危机似乎与这一品类的没落更相关。

滔搏所代理的品牌中,彪马今年上半年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跌2.3%至8.7亿美元。旗下拥有Vans、The North Face等品牌的威富集团24财年在亚洲的业绩未见增长。匡威没有亚洲或中国的具体数据,但其24财年整体品牌收入同比下跌14%。

大黄色靴子的销量也不佳。

“大众体育品牌”衰落,什么样的品牌受青睐?

在中国,答案有两个,一是性价比更高、利用低线城市红利的本土品牌,比如特步、361度;二是定位更细分、规模更小、更高端的垂直运动品牌,比如安踏、HOKA,以及Amer 旗下的、Arc'teryx等。

吸引消费者的不再是产品种类的丰富和街头随手可得的便捷,而是个性化运动的鲜明特色,今年第二季度,Amer 和 Onrun 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分别增长了 54% 和 74%。

但垂直品牌尚未将经销商视为拓展中国市场的最重要手段,毕竟要在供应过剩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通过DTC(直接面向消费者)强化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认可其高溢价比在每个城市都有经销商更为重要。

被安踏收购的Amer 受益于集团DTC战略,在中国市场品牌调性不断提升,但评价褒贬不一。Onpao在总结其在亚太地区的高增长时,特别称赞了其在中国和日本直营渠道的出色表现。至于HOKA,虽然已经签下代理权,但也在加快在中国开设直营店的步伐。

Onpao、HOKA等均在努力在中国开设直营店。

更重要的是,在运动品牌寻求增长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通过经销商扩大门店规模的道路已经触及天花板,纷纷开始通过自身的线上渠道寻找新的增长。

在平衡经销商与DTC占比上,Nike一直是呼声最高的,在中国,尽管直营店数量不多,但DTC的收入占比却高达43.5%,其中线上渠道的贡献功不可没。

其他品牌的动作与滔搏并无直接关系,但多多少少能反映出行业趋势——安踏、特步上半年线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占集团总收入超过30%。对于安踏、索康尼、萨洛蒙等垂直运动服饰品牌来说,天猫、抖音、小红书成为它们吸引消费者最常用的渠道。

萨洛蒙正在 上进行直播。

随着品牌集体转入线上,滔搏体育的门店数量在过去四个财年里从8395家骤减至6565家,净缩减了1830家。

拓墣体育已在寻找具有更大增长潜力的垂直品牌,除了HOKA,还与户外品牌、Cold 达成合作,并将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引入中国。

但这些新品牌的体量,依然难以改变经销商对“大众运动品牌”的极度依赖,对于体育分销业务而言,行业阵痛仍将持续。

门店疯狂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依赖大而全覆盖消费者的时代也结束了。那些曾经快速增长的品牌将继续消化库存,DTC与分销之间的平衡、线上销量的提升仍将是各个品牌考量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消费巴士”,作者:消费巴士,经授权36氪发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