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记者 杨铌 实习生 李风云)12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十大感动重庆人物评选活动办公室获悉,2020年“十大感动重庆人物”评选活动正在目前,20名提名人选已正式出炉,即日起向社会公布。市民可以通过4种方式参与投票,为感人的人物喝彩。
据介绍,“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是我市着力打造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品牌活动。自2006年举办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感人至深的人物。它们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价值观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对带动全社会向善、为有才华的人着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影响。
今年的评选仍然沿袭以往的做法,把感人事迹放在首位,同时体现时代性、典型性、先进性。主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抗洪抢险等全社会广泛关注领域的人物代表,其中包括教师、护士、士兵、警察、志愿者等群体。经过初步推荐和评选,最终确定20名候选人并向社会公布。
本次社会公众投票采用微信投票、手机客户端投票、抖音投票、电视投票四种方式。公众投票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9日18:00。
今年的投票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采取多平台、多渠道、多层次的传播方式,将感人至深的人物所代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广大市民朋友们,从而营造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先的浓厚氛围。
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事迹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1、用热线搭建人生桥梁的心理咨询师——莫周丽,女,46岁,大渡口区希望心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COVID-19疫情期间,她用鲜血传递生命的温暖,用“热线”搭建生命的桥梁,坚持在重庆、武汉、吉林等地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她的值班时间约为3,100小时,受益人达21,000人;第一时间招募心理咨询专业人员130余人,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180余次,心理危机干预60余次,消除心理问题300余个;举办抗疫公益讲座22场,线上听课48次,转发8000余次;他开设了“安心防疫贴吧”,访问量超过6.2万人次;他先后10余次入户为极端情绪下的患者进行危机干预。 2020年9月荣获“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2、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光荣户——付提碧,女,47岁,丰都县石至镇秦榜沟村村民
她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辍学在家务农。 1996年,她与蒋诗文结婚,两人常年努力奋斗。 2004年,丈夫因工作致残,公公遭遇车祸。她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把村民们没有耕种的田地都种上了。她还借钱养猪,起早贪黑地干活。 2015年,在党委、政府和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她开始发展肉牛养殖。由于她肯吃苦,肯吃苦,短短半年时间,她就纯赚了6000多元。 2019年,她家饲养了30多头肉牛、20多头生猪、10多只山羊、100多只鸡、鸭,收获了玉米、水稻、芥菜等近4万公斤,家庭年收入达到20万以上元。她不仅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还主动传授养牛技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9年荣获“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奖”。
3、深耕山区乡村27年的乡村教师——穆之琴,女,49岁,綦江区转塘镇姚河村小学教师
1993年,怀着教师梦想,她在綦江区转塘镇陶家村小学开始了乡村教师生涯。 27年来,她多次放弃在城市学校工作的机会,去了5所村小学:陶家村小学、玉人村小学、群乐村小学、新庙村小学、姚河村小学学校,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爱心奉献给了渴望知识的山村孩子们。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她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知名专家、名师的示范课和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母爱,她长期住在校园里,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并为他们自己支付衣服和用品。 27年来,他教育培训了数千名农村孩子,其中300多名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大山。她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山村里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浇灌了满园桃李。
4、许诺重金的琼江“度娘”老师——刘明静,女,45岁,铜梁区官博小学教师
她从教24年,曾在卫龙、华兴、高楼等偏远小学教书育人。 2007年,她在关盘小学任教后发现,一些留守儿童必须乘船穿过100多米宽的琼江才能到达学校。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学、平安回家,她不惜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独自自费在镇上租了一套房子。无论酷暑严冬,她每天都自愿乘船护送学生过河。 14年来,学生和家长亲切地称呼她为“杜娘老师”。在她的带领下,10多名老师加入进来,学校还组建了“度娘”少云志愿者团队。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任何学生因划船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2020年荣获“铜梁区优秀教师”称号。
5、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老兵——向朝山,男,88岁,巫山县大庙区原离休干部,转业老战士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直属司令部警卫团4连1排、1排班长。荣获三等功一次、和平勋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1951年初,率大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兵,他被分配到志愿军司令部警卫团,与全团一起保护彭德怀和司令部的安全。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他所在的警卫团接到了修建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艰巨任务。他亲自拾取毛岸英遗骸,为毛岸英和133位牺牲烈士建坟立碑。陵园修好后,他主动申请留下看守烈士陵墓。直到1957年,他在守墓三年后才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巫山后,先后担任区武装部部长、副区长,大力弘扬军人优良作风,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
6、抗疫环卫战幕后英雄——张晓红,男,50岁,南岸区城管局环卫处生活垃圾运输司机
面对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他主动请缨去居家隔离点收集生活垃圾。 2月6日起,他负责南岸区7个镇街9个隔离区的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工作。累计为居家隔离点收集运输特殊生活垃圾8.51吨,为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收集运输特殊生活垃圾。 4.385吨。他将隔离区的所有垃圾统一运至市指定终端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日往返里程超过200公里,有效保证了9个隔离区每日堆积的生活垃圾得到清除从源头开始,没有任何保留。以防止二次污染。 2020年荣获“重庆最美环卫工人”称号。
7、退休后永不放弃的和平守护者——李吉如,男,82岁,彭水县公安局离休干部
曾任保家区四乡党委书记、保家区区长、县公安局看守所指导员、看守所所长、保家派出所所长。 1999年退休后,他回到家乡,担任鲍家镇清水村党支部书记。他努力改善当地环境、发展经济,引导居民自发开展治安巡逻,编写、执导法制文艺节目,开展法制学习讲座、学习教育活动490余场、540余场。以及540多场戏剧表演。他还热心调解辖区居民矛盾纠纷,为困难群体提供慰问和帮助。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个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
8、继承父亲“奉献”精神的2000后大学生——李佳琪,男,20岁,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大学生
在COVID-19疫情爆发前,他的父亲因长期工作繁重而突发疾病去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牢记父亲的遗志,将亲人去世的悲痛化为守护家园的力量。他积极加入黔江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投身抗疫一线志愿服务。他每天工作近9小时,完成2000余人次的签到测温、社区巡查等。巡查之余,他充分发挥专业技能,耐心细致地普及法律知识、讲解政策以居民的要求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肩负起回馈社会的责任。
9、高速公路上50秒勇敢救三人的“80后”——罗毅,男,38岁,高新区曾家镇五里社区居民
2020年6月26日上午10时许,成渝高速公路永川段一辆面包车侧翻并自燃。车内有3人被困,情况危急。他恰巧驾驶一辆小型货车路过事发现场。他不顾火势猛烈和其他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在短短40多秒内毫不犹豫地踢了面包车前挡风玻璃4次,将挡风玻璃踢碎。由于救援及时,除司机腿部被玻璃划伤外,车内无人受伤。他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称赞他的英雄行为。被评为2020年度“重庆市永川区勇敢先进分子”。
10、西迁重庆援建儿童医院的94岁医学专家郑惠莲,扎根重庆64年,原儿童医院儿科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1944年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1950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上海医学院儿童医院工作。 1955年底,她响应祖国支援西南建设的号召,来到重庆援建儿科医院。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于1956年6月1日顺利开业,结束了重庆没有儿科专科医院的历史。医院建成后,她毅然选择留在重庆,助力西南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成立以来,一直分管医院新生儿科、血液科。 1978年,医院成立了儿童健康教研室和儿童保健门诊,至今她一直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管她现在已经94岁了,但她仍然坚持每周去义诊,经常到基层学校讲课、义诊。她说:“这是让孩子们受益一生的事情,我觉得值得。” 2012年荣获“全国儿童保健终身奖成就奖”。
11、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90后”村支书——欧敏,女,29岁,潼南区宝龙镇燕寨村党支部书记
2018年,她毅然辞去国企工作,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上任一个月内,她走访了全村农民,了解了全体村民的家庭情况。四年来,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帮助62户农民(33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发展。 2020年,辣椒种植年产量达到40吨以上,销售收入18万元,村集体纯收入10万元,股东年增收2500余元;同时,其余260户村民(贫困户)也通过保底价回收得到了促进。 76户)参与辣椒种植,户均增加收入1500元。短短两年时间,该村已有138户、467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户”的标签。荣获“2020年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12、向忠红,男,57岁,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人员,39年来一直坚持平凡的生活。
他18岁进入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在普通护理第一线工作了39年。他照顾的患者大多是智力障碍和身体残疾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生病时甚至可能伤及他人。在照顾这些残疾病人的过程中,他脖子被卡住,手指被折断,但他从不生气、后悔、抱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他从未懈怠。他来回奔波于570多张床位。他以强烈的责任感、爱心和关怀照顾着每一位残疾人,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福利事业。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写下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2019年荣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奖“鲁子牛奖”。
13、用生命的激情温暖群众的扶贫干部——胡华平,男,58岁,已故,原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吴家村村扶贫队成员,涪陵区青羊镇
2017年12月,55岁的他响应组织号召,前往青阳镇吴家村,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三年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累计走访贫困户1200余次;完成C、D级危房改造7栋;引导贫困户科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饲养鸡、鸭、鹅;精心发展中药材种植;指导成立涪陵惠阳榨菜专业合作社,吸引50户村民投资榨菜产业(其中有土地登记贫困户27户),发展榨菜产业。 2020年销售榨菜7000多公斤,68户持户口贫困户摘下了“贫困帽子”。 2020年8月25日上午,胡华平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他在一次扶贫会上倒地,经全力抢救仍不治身亡。 2020年,被涪陵区委追授“涪陵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4、创新社会治理、真诚服务群众的贴心姐姐——何明凤,女,56岁,九龙坡区众爱社会工作中心主任
22年来,她扎根城乡社区。她曾担任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党委书记,是邻居们的贴心大姐。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期间,她高度重视对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法治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 2006年,她创办“何姐”聊天室,接待人数2200人,解决纠纷1200余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她善于倾听邻居的声音,调解邻里琐事,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今年COVID-19疫情期间,她还亲临抗疫前线。 2020年荣获重庆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15、天生聋哑的“农民诗人”——梁尚川,男,47岁,奉节县鹤峰乡莲花社区居民
他天生耳聋,听力为三级残疾。自幼喜爱古诗词。他7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家境贫困,被迫辍学,但他从未放弃学习。成年后,他白天到村里及附近工地打工,晚上到村阅览室看书,一年365天,从未间断。听力障碍并没有阻止他对诗歌和生活的热爱。闲暇之余,他还积极鼓励身边的人读书读诗,并带头成立了奉节县第一个农民诗社——荷花农民诗社。他也成为当地著名的“农民诗人”。
16、失去独生子并致力于推动遗体器官捐献的夫妇——龚光荣,男,62岁;李红玉,女,63岁,江津区德干街道南华社区居民
2012年,他们唯一的儿子龚友志因白血病突然去世。按照儿子的遗愿,他们无奈地捐献了儿子的遗体和器官,帮助他们重见光明。从此,他们深刻认识到遗体器官捐献就是用爱来维持生命,并决心宣传动员更多人参与遗体捐献,聚集和点燃更多的爱和希望。 2014年,夫妇俩正式注册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六年来,在他们的宣传动员下,已有164人签署了《器官捐献自愿表》,加入到遗体捐献志愿者的行列。其中,他们社区有111人,其大家庭有6人。他们用坚持播下了爱情的种子,也孕育了延续生命的希望。 2019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7、磁器口古镇最美社区书记——姜世佳,男,38岁,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金荣社区党委书记
今年8月,重庆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他始终奋战在防洪第一线,马不停蹄地守护、安排、劝离,让磁器口所有商家和居民安全撤离,真正做到了“不留一户、不留一人”。在疏散和转移中。洪水退去后,他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疏浚消毒、房屋清洁、起死回生。锦荣社区是典型的大社区、大景区、大学区。在日常工作中,他秉承“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念,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积极组织扶贫济困、应急救援、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常年为游客提供免费寄存行李、饮用水、自愿讲解等服务,每年服务游客3万余人次。锦荣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称号。
18、扎根炎热军营的年轻人——秦嘉轩,男,29岁,武警重庆总队第三支队机动大队班长
2014年,他实现了参军梦想。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实现了从一名落后战士到特种线上领军战士的转变。老兵们称他为“铁牛”。每次执行任务,他都像“铁牛”一样冲在最前面:2017年,射击场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塌方,他第一个冲进事故现场,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工人; 2020年7月16日,万州吴桥遭遇41年来最强洪水。他第一个冲到了防洪第一线。他连续奋战5个小时,转战6个救援点。他先后疏散群众100余人,救出被困人员16人。他还努力把“个人成长”变成“集体成长”,培养出8名骨干班长、6名特战队员、5名战士党员、14名优秀战士。
19、兑现生命承诺的“感恩女孩”——焦祖慧,女,藏族,27岁,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
12年前汶川地震时,还不到15岁的她,被白衣天使的救援所感动。她许诺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帮助别人。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今年COVID-19疫情爆发后,她得知医院要开设隔离病房。她立即让詹某进入隔离病房。得知所在单位正在组织人员支援湖北后,她主动再次报名前往前线救援。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东南院区奋战的32个日日夜夜,她始终怀着一颗报恩之心。她用热情、勇敢、细致的专业护理,温暖了患者的心,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力量。她被亲切地称为“小卓玛”。当时她是援助的接受者,今天她是一名支持者。她的“逆行曲”是一次“感恩之旅”,传递着爱与希望的温暖。
20、披荆斩棘执行维和任务的重庆女警——廖杰,女,35岁,中国第八赴南苏丹维和警察部队民警
2019年12月,她志愿前往联合国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之一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面对繁重的维和任务和恶劣的生活条件,她深刻践行了“忠诚、拼搏、团结、奉献”的中国维和警察精神。她参加了50多次维和行动,提出了战区难民营的工作保障计划,并收到了战区的通知。嘉奖。今年Covid-19疫情爆发后,她立即收集国内抗疫经验,撰写《朱巴战区COVID-19抗疫工作指南》,向世界推广中国抗疫经验,获得广泛赞誉。在联合国的评估中,由于表现出色,她获得了任务区100%的维和警官获得的“非常优秀”的评价。她也是朱巴战区唯一一位荣获两项奖项的维和警察。
(本版图片均由十大感动重庆人物评选办公室提供)
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社会公示投票须知
1、投票时间
2020年12月3日9:00至2020年12月9日18:00
2、投票方式
社交投票采用微信、手机客户端、抖音、电视投票四种投票方式。所有投票方式均按照一张有效票计为一票的方式进行统计。用户投票时,除正常流量费外,不会收取任何其他费用。
(一)微信投票
登录“重庆发布”或“今日重庆杂志”微信公众号,点击导航栏“感动重庆”,即可进入“感动重庆”专题页面参与投票。每次投票必须选出10名候选人,每个微信用户每天可以在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各投票一次。
(2) 手机客户端投票
登录“上游新闻”客户端,点击感动重庆专题页面参与投票。每个注册ID每天仅限投票一次,每次投票必须选出10名候选人。
(三)抖音投票
登录抖音客户端,进入“重庆发布”(抖音账号:)或“今日重庆”(抖音账号:)触摸重庆专题页面,为候选人点赞、投票。每个抖音用户可以为每个候选人投票,一个点赞算一票。
(四)电视投票
重庆有线电视高清互动机顶盒、来电智能机顶盒用户可参与“本地·最重庆·2020感动重庆话题”投票。每票选出一名候选人,每个用户每天最多可以为 10 名候选人各投一票。
3. 投票权重
最终的选择结果将根据社会投票和法官的投票来全面评估。
4。投票统计
在每个平台上实时显示四种投票方法,微信,移动客户端,和TV的投票。同时,“感动的亮度价值”反映了干部和群众在每个地区和县的投票中的参与。每当公民投票时,他或她都可以向候选人所在的地区或县增加1个“触摸亮度价值”。在投票期间,每个平台系统每天在18:00更新一次。 “移动光值”。
5、注意事项
如果在投票过程中发现投票欺诈或数据异常,则组织委员会将取消获得的投票。在严重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将承担法律责任。
投票咨询热线:
投诉监督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