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轻巡洋舰发展简史:从战前艰难起步到斯卡帕湾的命运

日期: 2024-11-08 13:08:08|浏览: 4|编号: 7877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约9200字,27张图片,阅读时间约20分钟。图片均来自网络,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打赏)

PS:前段时间家里遇到麻烦,工作又忙,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时间写。今天刚好有时间,讲一下二战时期德国轻巡洋舰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二战德国轻巡洋舰的技术发展

第一章 战前的艰难起步

1919年4月,德国政府通过法律决定建立一支新海军,并将其命名为帝国海军(),从而彻底宣告了威廉二世时代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终结。随后,盟军要求德国公海舰队驶往斯卡帕湾的英国海军基地。然而,德国帝国海军不愿意将其舰艇交给协约国。 6月21日接到德国海军上将鲁伊特的命令后,所有德国军舰均在斯卡帕湾自沉。曾经强大的德国海军沦落为一支杂乱无章的舰队,由轻型巡洋舰和过时的前无畏舰组成。

战后,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尤其是其海军。德国只能拥有六艘老式前无畏级战列舰、六艘轻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和十二艘鱼雷艇,并且不允许拥有潜艇。虽然在1921年3月21日德国议会讨论通过的《武装部队法》中,德国可以再建造两艘前无畏舰和两艘轻巡洋舰,但这些战列舰至少要服役20年,并且在退役之前不能被替换。其他战列舰。

因此,到了1923年,除了五艘巡洋舰和几艘鱼雷艇外,只有“汉诺威”号和“布劳恩魏斯克”号战列舰在服役。而且,支付一战赔款给德国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也让德国海军更加雪上加霜。

但即便大环境如此不适合德国海军的发展,德国人称霸海洋的欲望却从未被淡化。自从1921年德国海军提交的新巡洋舰建造计划获得批准并获得了适当的预算后,德国人抓住时机,急忙实施海军人员和海军航空兵的秘密训练计划。 1925 年 1 月,第一艘新型战后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完工。

这艘船建造得很快。 1月开工,当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同年年底,又有四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式轻巡洋舰达到了 20 年的船龄。于是很快,德国人就提出了三艘6000吨级轻巡洋舰和一艘5000吨级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并于1926年初陆续开工。1927年3月,6000吨级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下水。次年3月,其余两艘也于1930年代初竣工投入使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各国忙着钻条约漏洞、专门为自己国家建造各种类型的巨舰的同时,德国人也没有闲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里,他们基本上已经有了新海军的雏形。

第2章 埃姆登轻巡洋舰

埃姆登号轻巡洋舰也被称为1920型轻巡洋舰或A型轻巡洋舰。一般来说,设计参考了1916年的“卡尔斯鲁厄”号轻巡洋舰。

该舰在诞生前就遭遇了不少麻烦——1922年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上,与会各国要求德国必须严格遵守《海军武器限制条约》,并要求将在建的埃姆登号标准排水量从6000艘减少吨。至5280吨。

德国人原本计划将原来的8门150毫米炮改为4门双联装布置,这样可以满足全炮舷侧射击的要求。同时,他们增加了四根鱼雷发射管,并使用了燃油锅炉和齿轮。变速汽轮机,配备侧装甲带。

但盟军控制委员会闻讯后,大力干预,严格禁止德国修改计划。此外,材料的短缺也让新舰的建造进度变得更加困难——大量的装甲钢材需要从法占区的鲁尔区供应。而且国内工厂还未能从一战造成的损害中恢复过来,建造新船的成本随时面临中断。

但无论如何,德国人于1921年12月8日在威廉港100号码头安放了该船的龙骨。建造期间,内部结构和上层建筑正在悄然进行修改。与当时普遍采用的铆接造船工艺不同,德国人在这艘船上除了主舱壁和外壳外,均采用了电焊。这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采用电焊造船工艺。 ,并且还大量使用了轻金属材料。如此一来,埃姆登号的船体重量减轻了8%-10%。而且,新船采用了克虏伯表面渗碳硬化镍铬合金钢,大大提高了其抗冲击能力。结构上,全船采用17个水密舱室、双层底设计。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对通讯室、损害控制系统和通风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

总体来说,该舰虽然优化了船员的生活环境,档速汽轮机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和推进效率,装甲防护设计也合理,但燃煤水管锅炉得到了保留,这使得为将来的使用留有空间。存在隐患。

1925年7月1日,经过几年的努力,埃姆登号终于成功下水。建成后,该船实际最大排水量达到6990吨,全长155.1米,型宽14.3米,吃水5.38米。配备6台舒尔茨燃油锅炉和4台舒尔茨燃煤水管锅炉,共计承载燃油1075吨。

1933年4月希特勒上台后,由于船上的燃煤水管锅炉频繁故障,不得不全部改为燃油锅炉,由两轴双螺旋桨驱动,推进三叶螺旋桨直径3.75米。最大功率为34177.5千瓦。航速为29.4节,以18节的航速最大航程可达5300海里。

在装甲防护方面,该舰的装甲布局虽然合理,但整体水平偏薄。水线装甲厚度20-40毫米,舷侧装甲带厚度50毫米,指挥室外舱壁厚度100毫米。从1939年6月起,为了防止磁力造成的损害,该船在船体上安装了消磁线圈。按照标准装备,该舰有19名军官和464名水手。

武器装备方面,该舰使用8门150毫米SK L/45单管舰炮。四个炮塔按车体中轴线呈两前两后布局。每门炮备弹60发,射程超过17600米,仰角-10°~+40°。副炮为两门88毫米L45 Flak C32单管炮(1936年增至三门),每门备弹1200发。 。 1938年至1943年间,该舰又增加了4门37毫米高射炮、两门2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和3-7门20毫米单管高射炮。目前可靠的资料显示,该舰在1944年装备了三门SK C/32高射炮,取代了之前的三门88炮,同时还增加了两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数门37、20毫米高炮。该舰采用4个双管508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储备12枚鱼雷和120枚水雷。 1942年,其中两个鱼雷发射管被取消,代之以FUMO雷达和新型Tbts KC/36 150毫米火炮。

第三章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

1924年底,德国K级新型轻巡洋舰设计方案发布。总共计划建造三艘船。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标准排水量限制为6000吨,但实际最大排水量将达到7700吨。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该船85%采用电焊技术建造,其他部分尽可能采用轻金属材料。该舰设计有19个独立水密舱室,并增设水线装甲带,提高防护水平。双层底结构占船长的72%。

船体特别修长,轮廓优美。它配备了九门新设计的SK C/25 150毫米舰炮。它安装在三重安装座上,前后各有两个炮塔,沿中心轴线排列。炸弹重量为45.5公斤。 ,准备弹药1080发。

该舰的B、C炮塔布局是一大特色。两个炮塔在左右方向上偏离中心轴线一定的位置。据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火炮齐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必要时左右旋转。前半球区域弥补了前方火力的不足。由此可见,该舰是一艘适合海上追击作战的舰艇。

原计划安装9门190毫米双联主炮,但由于无法克服盟军控制委员会的禁令,且190毫米炮塔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所以保留了原来的150毫米主炮,船上还保留有2门。 88毫米单管SL L/45高射炮,每门备弹400发,包括4门双联37炮和4门20炮。船体中部有4座三联装500毫米鱼雷发射器。 1940年统一更换为533毫米、备用鱼雷24枚、水雷120枚。

柯尼斯堡号的主炮展示了其防空火力配置。

在飞机技术突飞猛进的1930年代和1940年代,该级舰艇就已经配备了高射炮。 1936年7月,卡尔斯鲁厄采用了三门双联88毫米火炮,后来又更换为105毫米高级两用火炮。 。 1945年的科隆号装备有8门37炮和18门20炮。

公平地说,该舰的装甲防护比埃姆登号略有增强。水线区域的装甲厚度为50-70毫米,上层建筑关键区域也有70毫米的防护。该级舰卡尔斯鲁厄号增加了由克虏伯WH高强度均质钢制成的10-14毫米附加装甲,还安装了同材质的16毫米上部装甲。

动力方面,该船拥有4台蒸汽轮机和2台10缸柴油机,推进功率为4.8万千瓦。不过,在海试时,该舰最高运行速度为32节,推进功率超过51000千瓦,19节时最大航程为5700公里。海里。它配备了21名军官和493名水手。二战爆发后,水兵人数猛增至850人,并配备两架水上飞机用于海上侦察。最初是HE-60双翼水上飞机,后来改装成AR-196。此外,1941年,为了方便起降,在该舰的B炮塔(布鲁诺)顶部安装了一个供Fi-282直升机使用的小型平台。

总体来说,该级舰的防空火力较为突出,防护相比埃姆登级有所提高,基本性能也满足要求。在德国中小型船舶中,这款船对恶劣海况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最小转弯半径处,速度损失只有10%多一点。但由于柴油机技术不成熟,混合动力配置浪费了大量空间,续航里程受到很大影响。船体抗疲劳性能较差。 1936年在太平洋进行远洋训练时,该舰的船体因暴风雨而受损。可见设计还是很不完善的。

第四章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

1927年至1933年间,分别完成了莱比锡级和纽伦堡级两艘轻巡洋舰的设计,统称为莱比锡级。从纽伦堡开始,德国就彻底用完了条约允许建造的最后两个轻巡洋舰数量配额。设计的许多方面与柯尼斯堡级相似,但上层建筑明显更高。两船均采用纵舱布局,船体90%采用焊接,双层底结构占83%。如果说柯尼斯堡级是该条约的旁观者,那么莱比锡级则是彻底的突破——莱比锡级最大排水量为8,427吨,纽伦堡级最大排水量为9,040吨。

该级船长177米(纽伦堡181米),宽16.3米,吃水5.65米(纽伦堡5.74米)。它拥有较大的锅炉房,采用四台MAN M7 ZU30/44 二冲程七缸柴油发动机。三轴三桨推进彻底解决了科尼斯堡的混合动力不足。总推进功率57624千瓦,最大航速32节,15节航速最大航程3580海里。

1928 年 4 月 14 日,莱比锡号在威廉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 1929年10月下水,1931年10月投入使用。纽伦堡号于1934年12月8日下水,次年11月初投入使用。这两艘船每艘都耗资 4000 万德国马克。

就火力而言,仅纽伦堡号上的火炮射击指挥系统的重量就超过了埃姆登号上所有火炮的重量。配备两架HE-60C水上飞机,主炮为三联装150毫米舰炮(最新资料称该舰于1942年开始更换主炮为新型150毫米舰炮,我个人推测是Tbts KC/36 150毫米火炮(但缺乏资料证实),配备2门88毫米SK L/45单管高射炮、6门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和8门20毫米高射炮。单管火炮和4个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它最多可搭载30名军官和628名水手。配备8艘小艇。

与柯尼斯堡号一样,此类舰艇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配备了 FUMO 雷达和测距仪。 1944年,该级舰配备了两门40毫米博福斯炮,从而使该级舰被称为德国舰。海军轻巡洋舰中防空火力最强的型号。

船舶识别图。

装甲防护数据与柯尼斯堡号几乎相同,只是炮塔前面的装甲厚度略有增加,达到80毫米。

第五章 M级侦察巡洋舰

1939年1月27日,希特勒批准了德军大型造舰计划,被称为Z计划。轻巡洋舰除了大家熟悉的H39、H44等大型舰艇外,还计划建造18艘8000吨级M级轻型巡洋舰。巡洋舰和22艘6000吨级的“侦察巡洋舰”。后者也被一些消息来源称为“侦察巡洋舰”。大型驱逐舰”或“驱逐舰领导者”。

侦察巡洋舰的设计始于1940年3月,主要是在1938年型号Z40和Z4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但排水量和武器装备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1941年8月20日,该级首舰在基尔港安放龙骨。当年年底,该船首批海工机械设备订购。但由于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太多来自自身的技术问题,最终无法解决,只能无限期搁置。到 1942 年,所有侦察巡洋舰(如 M 级)的建造工作都已停止。

第2部分:德国轻巡洋舰服务

第一章:埃姆登级服役状况

1925 年 1 月 7 日,埃姆登号下水。同年10月25日,该舰船长福斯特船长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执行海试任务。

整个测试过程中,埃姆登号的最大推进功率达到了33,736.5千瓦,最大航速为29.4节。测试过程中还发现该船前桅杆视野非常狭窄,整体性能并不理想。因此回国后,对主桅和前桅进行了改造,并在主桅和舰桥之间加装了吊桥。

经过一系列海上试验后,埃姆登于 1931 年 1 月 1 日结束训练,加入德国海军作战序列。在随后波罗的海和丹麦湾的一系列巡逻任务中,该舰各方面表现良好。 1933年2月20日,该舰与莱比锡号从威廉港出发,前往太平洋和西非海域进行海军射击演习。整个旅程还包括中国。

航行了半个地球后,埃姆登号暂时退役并进行了改装,进行了彻底的现代化改造。改造包括重新设计动力系统并更换4台燃油锅炉、将船员舱室数量减少至39间、将两个烟囱缩短2米、增加探照灯平台、安装无线电设备天线、抬高前桅等。在完成改造并重新服役后,该舰迎来了一位新船长——时任海军中校卡尔·邓尼茨。

1939年5月,虽然战前动荡不安,但埃姆登却异常平静。每次只是例行巡逻和射击演习。

同月,海军舰长兰格担任该舰第十任舰长。 8月底,埃姆登号终于打破了此前的平静,加入了老船长邓尼茨率领的舰队——纽伦堡、柯尼斯堡、莱比锡、科隆。这四艘轻巡洋舰与十几艘驱逐舰、大量鱼雷艇和驳船一起编入德国海军武装侦察部队。实际目的是将荷兰西部海域的控制范围扩大到斯卡格拉克海峡。

在此期间,这支舰队的主要任务是部署海上维修基地、补给线和布设水雷等。战争一开始,该舰就遇到了麻烦——第107和第107师的10架“布伦海姆”轰炸机。英国空军第110中队突袭了德国军舰。埃姆登号受伤,9名船员阵亡,但德军同时击落了4架“布伦海姆”号。

1940年3月12日,埃姆登号与吕佐号重巡洋舰联合对波兰港口城市希维诺乌伊希切发起封锁。次月,他参加了入侵挪威和丹麦的“威悉演习”。同一编队中还有重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和吕措号、鱼雷艇海鸥号、信天翁号、秃鹫号以及其他几艘辅助舰艇,包括 R 型艇和拖网渔船。

4月8日,该舰担任布吕歇尔号后卫任务,随编队向北航行至奥斯陆峡湾。为了躲避挪威哨兵,编队指挥员库梅茨少将下令利用大雾天气。潜入德拉巴克海峡。但9日凌晨5点25分,他的旗舰布吕歇尔号被挪威人发现。一门280毫米岸炮直接击中船体。随后,各种不同口径的岸炮开火。布吕歇尔号根本无力还击,很快就被击沉,大部分随行军队士兵阵亡。吕措号舰长、海军上校蒂勒很快临时承担了指挥职责,命令该舰全速撤退,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经过侦察机详细检查后,埃姆登和吕佐夫将德军士兵运送到德雷巴克防线外的圣巴克顿,开展海陆空协同作战。各种轰炸机率先投下了数百吨炸弹,剩下的两艘鱼雷艇和四艘扫雷艇在埃姆登号和吕措号的火力支援下运送了许多德军士兵。在这种立体战法的压力下,挪威人很快就投降了。

那年夏天到来时,挪威被完全占领,埃姆登返回但泽港。 1941年2月7日,该舰被海军学院录取,专门用作训练舰。 1941年6月22日德苏战争爆发后,该舰再次被召回,这次由海军中将奥托·西里亚科斯指挥,连同战列舰提尔皮茨号、装甲舰谢尔海军上将号、另外三艘轻巡洋舰和大量小型水面舰艇组成强大的舰队,压制苏军控制海域,攻击苏军舰队。

然而苏联舰队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发动大规模攻击,因此舰队被分成了两部分。埃姆登号和莱比锡号仍留在德国里巴瓦港,担任驻守任务,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44年前,该舰唯一执行的任务是1941年9月25日至27日,为了配合德国地面部队登陆爱沙尼亚岛,对岛上的苏联炮兵阵地进行了掩护打击。随着德国完全控制了波罗的海的制空权,这艘船享受了一段安静的时光。

1944年9月19日,该舰作为布雷作业旗舰,从挪威起航,从丹麦日德兰半岛向挪威南部实施布雷作业。德国的布雷行动持续到十月,对盟军舰艇造成了极大的抵抗。同年年底,该船在航行中意外搁浅。船体第二水密舱受损,被迫拖回修复。然而,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45年1月23日,苏军逼近,德国海军不得不将尚未完全修复的埃姆登号投入战斗。与苏军激战后受损,返回基尔港。从那时起到4月13日,这艘船一直笼罩在盟军轰炸的阴云之中。

最惨烈的是4月9日,英国出动大批轰炸机对基尔港进行狂轰乱炸。谢尔海军上将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当场被炸毁。 4月26日,严重受损的船只被拖上岸并密封,5月3日,该船被自沉。结束了近20年的服役生涯。

第二章 柯尼斯堡级服役状况

1927年3月26日,柯尼斯堡号完工并参加海试。此后该船参加了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博会。她于1929年加入战列舰队,随后被指定为科隆战斗群的旗舰,负责多个鱼雷艇编队和扫雷舰编队。 1934年7月9日,该舰与莱比锡号一起访问了英国。

1935年初,该舰增设了飞机弹射装置。战前几年,该舰参加了一系列海军活动和国事访问。 1936年,该船前往西班牙保护和疏散德国侨民。对于卡尔斯鲁厄,该舰于1930年和1931年完成了两次环球航行,并搭载FW-61直升机进行起降训练。

这就是FW-61直升机,世界上第一架舰载直升机,自1931年以来一直在德国军队服役。

1934年至1935年间,该舰经历了多次修改。 1935年9月,该舰参加了在日本长崎举行的为期八天的实弹演习,并访问了神户。

次年3月,当该船准备进行下一次航行时,在太平洋遭遇12级台风。由于结构坚固,仅部分设备和船体钢梁受损。抵达美国圣地亚哥后进行修复,几天后又访问巴拿马然后回国。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该船和柯尼斯堡号前往该国海岸撤离德国侨民。并在回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柯尼斯堡级第三艘舰科隆号于1929年竣工。1930年4月28日,该舰在大西洋进行了高强度的发动机和火炮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从 1935 年开始,该船经历了各种现代化改造。 1937年,该船访问了澳大利亚悉尼。次年,参加在北海地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科隆的识别地图。

战争爆发后,该级舰直到1940年才参战。同年3月,柯尼斯堡号和科隆号一起参加了威悉演习。成功欺骗挪威人后,科隆率先向卑尔根港开火,卸下大量部队和物资。与挪威军队的战斗对柯尼斯堡号造成严重破坏——一门210毫米岸炮将舰体炸出一个大洞,右侧锅炉和动力全部丧失,人员伤亡惨重。紧急修复后,该舰驶入帕德峡湾,继续炮击挪威阵地。在HE111轰炸的配合下,德军全面攻占了卑尔根。

由于柯尼斯堡号受损严重,该舰只能就地驻扎。然而,就在其进驻和维修期间,4月10日晚,12架惠灵顿轰炸机对这艘船进行了空袭,随后又派出贼鸥战斗轰炸机。专注于照顾柯尼斯堡号。船体被三枚航空炸弹直接命中,锅炉房严重泄漏,全船起火。由于无法修复,船长下令弃船并打开通海阀门。就在所有幸存人员被疏散后,发生了大爆炸,船只在卑尔根港迅速沉没。

虽然卡尔斯鲁厄号也参加了威悉演习,但它并未与两艘姊妹舰处于同一编队,而是驶向黑尔格兰德海域。由于大雾无法继续下一步行动,该舰只能在奥斯陆附近待命,准备向纳尔维克地区的德军提供支援。不料,浓雾散去后,卡尔斯鲁厄因其目标明显而遭到挪威岸炮的重创。幸运的是,挪威号的精确度不是很高,船只受损不大,及时撤离。完成运送部队任务后,舰艇成功撤离。

但这艘船的好运到头了。 4月19日晚19时58分,从奥斯陆返回的德国编队发现了潜艇的踪迹。警报一响,两枚鱼雷就向卡尔斯鲁厄冲去,击中了该舰的右舷。船很快失速,船体倾斜,大量的水进入主机舱。海水大量涌入,虽然水泵满负荷抽水,但也无济于事。船长里夫不得不下令弃船。全部人员撤离后,德国鱼雷艇“海鹰”号向卡尔斯鲁厄发射一枚鱼雷,将其送入海底。

就这样,威悉演习期间,柯尼斯堡级三艘舰就损失了两艘。

相比之下,科隆的运气还算不错。首先,它在卑尔根行动中毫发无伤地逃脱了。后来,虽然遭到英军轰炸,但还是航行回来了。经过现代化改造,该舰取消了水上飞机弹射装置,代之以Fi-282直升机升降平台。

1941年对苏战争开始后,该舰加入波罗的海舰队北方群,并于10月轰炸苏联控制区。

1942年7月,它在挪威北部与吕措号并肩作战,为后者减轻了不少战斗压力。由于德国水面舰艇的表现太过“菜鸟”,在沙恩霍斯特号沉没之后,科隆号也被德国军方高层宣布退役。然而,战争的紧迫性导致该舰于1944年被召回,并在挪威海岸执行了一系列布雷任务。同年12月13日,英国空军对该舰进行空袭,导致该舰动力系统严重受损,不得不被拖回大陆修理。

1945年2月,该船在威廉港的码头被美军B24轰炸机轰炸沉没。不过只能算是半沉,舰炮还是有作用的。 5月5日,当盟军试图进入威廉舍文()时,该船的炮兵向盟军坦克部队和步兵开了枪,给对手造成了巨大损失。但这只是船上的最后一首歌。德国人在两天内正式投降,随后将船拆除在码头中。

第3章莱比锡班级服务状态

莱比锡班是德国军队实际拥有的最后一类轻型巡洋舰,也是各个方面表现最好的班级。

1929年10月29日,莱比锡()完成并投入使用。 1933年,它完成了对大西洋的几个国家的访问,并进行了演习。 1936年,这艘船像科尼格斯伯格的班级一样,也被放入西班牙水域,以执行运输德国外籍人士的任务。 1937年6月15日至18日,这艘船遭受了两次神秘的鱼雷袭击,只是及时避免了它们。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谁发送了鱼雷。

纽伦堡于1934年12月8日完成。1936年4月9日被指定为Bohm海军上将的旗舰。同年5月,它与莱比锡和科隆一起完成了大西洋水域的海道测试。战前,该船还完成了几次现代化修改,并对周围水域的国家进行了友好的访问。

莱比锡级“安东”炮塔。

战争爆发后,莱比锡去了北海铺设地雷。它与11月17日的勃拉姆斯枪手训练船相撞,但幸运的是没有严重伤害。 11月21日,这艘船,科伦(Köln)和另外三名驱逐舰陪同两名级的战斗机到海峡进行封锁任务。 12月13日,这艘船和纽伦堡被英国S级“鲑鱼”炸毁并损坏,14名机组人员被杀。 1940年2月对船进行修理后,莱比锡被改建为一艘学员训练船。

1941年9月24日,这艘船与埃姆登(Emden)一起在爱沙尼亚的斯沃布半岛(Svorb )轰炸了苏联的防御工事和炮兵阵地。 1943年10月9日,莱比锡参加了地区的防空战。从那以后,它一直在执行从运送供应物到的任务。

直到1944年10月15日,船和重型巡洋舰普林兹·尤金(Prinz Eugen)正前往库兰地区的北部进行支援任务,后者盲目碰撞,几乎在中间打破了莱比锡。双方使用了14个小时的时间将两艘船分开。由于供应不足,莱比锡在维修期间只匆匆下令一块装甲修理。

1945年2月,苏联进攻非常凶猛。莱比锡勉强搬到了戈登哈芬最东部的码头,并对苏联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轰炸。从2月到3月14日,该船总共发射了920多个炮弹。它在苏联军队中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损失。因为所有的炮弹都用完了,所以船必须再次转移。在转会期间,它避免了三次苏联潜艇和鱼雷轰炸机的鱼雷袭击,并成功地达到了目标。

战争结束后,英国海军将莱比锡拖到威廉舍文。 1946年7月20日,这艘船在法尔松西南的水域被砍伐。

最后,让我们谈谈纽伦堡 -

纽伦堡是战前Dönitz组的旗舰,有38种各种军舰。 9月2日,编队搬到北海执行了矿声任务。 10月21日,著名的吕肯斯(Lütjens)接替杜尼茨(Dönitz)担任该阵型的指挥官。

1939年12月12日,这艘船被英国海军S级潜艇“鲑鱼”的三个鱼雷击中。整艘船随时都有大爆炸的危险。幸运的是,终于被训练有素的损害控制人员救出。没有发生任何灾难,但是正在进行的矿节任务也被迫终止,该船必须返回为大修做准备。在返回的路上,它还遇到了几次英国轰炸机,该船灵活地避免了袭击。那天晚上,船终于成功地返回了港口。

当Weser运动开始时,该船仍在滑道上进行维修。直到4月,它才赶往挪威为 的山区部队提供炮兵。 8月1日,该船和其他大型船只随时准备加强对英国的“海狮行动”入侵。

在无限期搁置海狮行动后,该船在港口待命一年多。 9月23日,他参加了芬兰湾的行动,并拦截了前往瑞典的苏联军舰。结果目前未知。

直到1945年,这艘船继续在附近巡逻。 1945年1月,撤离难民的使命开始了。在运输成千上万的难民之后,该船用完了燃料并锚定在哥本哈根。 1945年5月5日,德国北部逐渐落入了英国军队的手中。丹麦地下抵抗组织试图抓住这艘船,并与港口的船员发动了激烈的进攻和防御性战斗。 22日,英军接管了这艘船,然后航行回威廉舍文。 1946年1月2日,这艘船被苏联海军雕刻,名为“海军上将马克洛夫”。卸下船上的所有轻型设施,并用苏联电子设备代替。

这是1945年5月,由英国海军和空军从丹麦到威廉夏夫的船上的照片。

1960年,纽伦堡服役27年后被退役,并于同年被拆除。

附件是最后两张图片 -

莱比锡在1936年。

德国轻巡洋舰战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