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账号”有害无益。然而,当李鬼“印证其言”时,如何识别、如何管理呢?
当然,广大网友还需要提高辨别力,不要盲目听信盲信。同时,网站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渠道,是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防滋生“高仿账号”的第一道坎。在这方面,一些平台已经进行了探索。例如,新用户注册账户时,筛选相关关键词;又如为专业权威机构提供专属标识,增加识别手段;又如在信息发布阶段反复进行“反诈骗提示”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仿账户”进行了预先管理,对可能出现的虚假信息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然而,针头大的洞可以穿过强风,平台规则的漏洞也很明显。只要在官方权威账号的基础上添加或删除几个文字、符号甚至数字,或者使用字形相似的文字,就可以轻松绕过平台的防范机制,进而炮制出一张高调的“形象”。肉眼几乎无法区分。”假账户。 “河南文旅(小号账号)”、“河南文旅推荐官”、“河北广电文旅”……从这些被曝光的非法账号的昵称来看,极其扑朔迷离。如何消除这种潜在的混乱,必然是平台下一步完善规则的重点。
我们还要看到,信息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谣言等虚假信息之所以经常流行,是因为它往往能比真相“快一步”。这也意味着网站平台在推送一些信息时并没有起到相应的识别和管理作用。一些“高仿账号”混杂在算法推荐的信息流中,成功触达用户,甚至被展示在首页。这种粗放的管理方式久而久之成为“高仿账号”生存的灰色空间。平台应就此采取行动。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或内容管理来识别和杜绝浑水摸鱼的假冒伪劣信息,为用户提供真实、清晰的网络环境。
信息复杂,但并不意味着管理可以无序。对“高仿账户”的管理不能仅靠“火眼金睛”,还必须受到系统的保护。对于平台来说,必须加强账户注册和管理。例如,我们能否严格控制“访问控制”,要求公开昵称的账户提供相应的组织或机构认证信息?能否严控“边缘游戏”,禁止私人账号昵称中包含地名、机构名称、项目名称等?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树立正确的网站平台定位,落实《著作权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建立健全“网站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坚持“零容忍”态度,斩断“高仿账户”背后的利益链条。
网络空间没有不法之地,假冒伪劣公众账号等乱象迟早会暴露其真面目。清理非法账户只是第一步。如果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打击力度,这种骗人的伎俩必将失去市场、空间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