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再出发
春景明,陌上花开,炊烟伴青山。 转眼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乡村成了人们外出赏花的好去处。 当旅游市场逐渐复苏,人们走出家门,重新出发,“诗与远方”就在不远处。
3月17日,游客在南京滨江公园观赏盛开的郁金香。 新华社发(丁亮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升级。
看山看水,记乡愁,风景秀丽、生态宜人、人文资源丰富的乡村,成为久居城市的人们的精神寄托。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供给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一批生态优美、生产生活优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脱颖而出。 随着旅游市场逐渐回暖,乡村迎来了大批游客。 如何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答题”。
乡村旅游回暖:“赏花者”迎来田园花海
四川乐山嘉阳,金色的油菜花海中,蒸汽小火车穿梭而过; 在广西北海的农村田野里,随处可见格桑花随风翩翩起舞,令人神往。 福建三明的千亩樱花园,一片粉红色的花海,飘落的花瓣,五彩斑斓……三月,春色渐浓,阳光正好。 村寨里有一大批“赏花人”。
来自广州的李先生周末带女儿出去踏青,选择了开春以来人气爆棚的狮岭镇联兴村。 这就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 在园艺场地、亲子游乐场和露营地,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亲子家庭前来参与户外活动,体验柴米饭,清澈的湖水引起了众多垂钓爱好者的兴趣。
随着旅游市场的回暖,在这个明媚的春日,乡村旅游也迎来了一波游客潮。 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总人数已超过30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疫情发生以来,本地和郊区短途旅游成为主流,自驾、露营、户外等新趋势不断涌现。 乡村仍然是这些游客的首选。
近期,浙江出台乡村旅游促进措施,明确鼓励发展乡村健身休闲、山地户外运动、乡村冰雪运动等,推动体育健身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 安徽发布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树立乡村旅游示范示范。 记者了解到,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先后启动了四批1000多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2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推出以“春暖花开、万物皆美”、“乡村是博物馆”、“稻花飘香”等为主题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近500条诉说丰收》等主题,串联起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带领游客纵览乡村美景,感受非遗历史、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节日庆典的魅力。
人们除了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报告,也期待在文化、艺术、互动等方面有更多样的体验。 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激发了乡村旅游的创新。 随着市场的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近日,湖南省保靖县甘溪村迎来2023年首个游学团,同学们在热闹的苗鼓声中体验甘溪村风土人情,亲身体验。 学习使用传统的石磨研磨玉米糖浆和制作糯米糕。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乡村,体验粮食生产,了解乡村变化,在游玩中有所收获。” 甘溪村支部委员刘鼎说。
在江西上饶的青丘滑草场,游客们飞驰而下,体验极限滑草的乐趣; 在广西玉林嘉林马场,游客骑马穿梭在花田间,感受“漫不经心的花渐渐变成迷人的眼睛,浅草没有马蹄铁的人才意境……探索乡村旅游与养生度假的结合,无形各地的文化传承体验、研学教育、户外运动,如山地自行车、骑马、攀岩、滑雪、滑草、溯河、露营等户外项目。亲子牧场、萌宠乐园、乡村游乐园,以及扎灯、织染、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体验,都深受游客欢迎。
乡村旅游让农产品、观光农业、农产品采摘带火,农旅融合发展让产业更加繁荣。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会长窦文文指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入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一、三产融合。农村二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增长引擎。 观点。 产业融合推动农村业态不断创新。 农业旅游、农耕体验、民俗体验、文艺演出、非遗体验、创意农业等业态层出不穷,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盘活农村资源:小农家院撑起增收致富“金饭碗”
清晨,鸟语花香,炊烟袅袅,游客陈毅在重庆荆竹村的一个小农家院子里醒来,推窗感受凉爽的山风。 我喜欢这里的林海、峡谷和民族文化,农家小院的慢生活让我觉得很惬意。”
不久前,重庆景竹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为“最佳旅游村”。 这个“世界级的奖项”让村民于乾隆满怀自豪。 自从去年加入村里的“民宿联盟”,他开了一家13间房的农家民宿,已经赚了不少钱。 “想来看风景的游客越来越多,从春节开始我们就开始忙了。” 他兴奋地说。
目前,我国已有重庆井珠村、广西大寨、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4个村庄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为“最佳旅游村”。 致富增收的典范。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余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 从当年开山采风,尘土遮天蔽日,到如今竹海青山,游人如织。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旅游业蓬勃发展,村民越来越富有。 “2005年以来,余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10倍,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4倍。去年村集体分红206万元给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民收入达到6.4万元。” 浙江。 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成说。
乡村旅游盘活了乡村资源,乡村变得更美更深入人心,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广西德保县城关镇那文村,黄墙黑瓦的壮族乡间建筑和依山傍水的田园花海吸引着游人。 ,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华丽转身。 “当花海盛开的时候,会有很多游客光顾我的店,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 村民李振条说,他在村里发展旅游业后,在自家开了一家店,把自己养的宠物卖给游客。 蜂蜜和当地特产。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建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别是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等“被动”休闲时间”增加了农村居民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和家庭收入。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与城市的交流,在“鼓起腰包”的同时丰富了乡村的精神文化,丰富了乡村特别是流入城市的精神文化。创新创意资源,显着改善乡村面貌。
乡村旅游支撑了人民富裕的“金饭碗”,塑造了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形象,日益成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如今,像于干龙、李振条这样的许多村民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实现了价值,增加了收入,过上了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文化添彩:民风民俗展现浓浓“乡村气息”
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提质升级的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的农村民宿仍需完善规范化管理,避免同质化竞争; 例如,一些村庄没有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报告,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千村”导致旅游发展竞争力不足。
如何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如何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培育建设乡村旅游品牌体系等要求。 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艺产业、音乐产业、艺术产业、手工业、数字文化等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 这些政策文件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规划建设,避免头脑风暴决策。这包括在缺乏对行业了解的情况下,根据个人喜好和知识来决定乡村旅游发展的业态和项目。”发展和需求变化。建设也包括复制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或经验。” 李新建告诉记者,乡村旅游需要“一村一策”,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村庄的“本色”,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乡村,回归乡村乡村,感受“乡村气息”。
对于未来发展,李新建指出,要解决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利益共享机制问题,加大对愿意参与乡村旅游的居民在金融贷款、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为类似的农村民宿提供支持。 适度规范建设,以“品牌化”和“品质感”为坐标,持续推进文化大数据赋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为打破同质化发展的困境,企业和社会力量也在积极探索。 近日,同程旅游启动“千村计划”,致力于从不同“村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结合农业、农村等现有产业。手工艺品帮助更多 不少村庄打造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此前,万达集团打造的贵州丹寨万达小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体验为一体,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旅游度假。
文旅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文旅部将推动乡村旅游的推广,包括数字化、艺术化、餐饮化等方面的提升,比如加强数字化建设。平台合作,提升乡村数字营销能力,培养乡村旅游数字人才; 引进艺术家、设计师等力量,烘托艺术氛围; 提高餐饮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今天,走进乡村,看车水马龙,听鸡犬相闻,感受青山绿水,丰盈岁月,谈风俗,与民风交融。 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生活品质丝毫不亚于城市。 ,也有藏在土里的乡土情怀。 山水田野间的“诗与远方”就这样与我们碰撞。 (记者卢远珍通讯员孙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