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姚家胡同
——揭秘姚家膏400年传奇历史
□ 王森林
姚家胡同位于安阳市老城区中心鼓楼广场北侧。它呈东西走向,长不足60米。姚家胡同西侧的路口,西边是竹竿巷,南边是鼓楼广场,北边是钟楼。这段路被命名为中山街。路名是为纪念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而定,沿用至今。姚家胡同东侧的小路口,东至新华市场街,南至鼓楼坡街,北至平安街。
300多年前,姚家胡同只是一条很窄的巷子,只能容一辆轿子通过。路北是姚家老槐院。当时居住于此的明清名医姚本仁用自制的阿魏狗皮膏很快治愈了来此巡视的康熙皇帝的腹泻。康熙帝大喜,亲笔题写“太医正传”四字匾额赐予。受到表彰,奖励银子两百两,姚家大院前的道路也得到修缮、拓宽,更名为姚家胡同。
民国时期,安阳老城私装修房和商贾侵占街道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街道日益狭窄,车马行人过度拥挤。民国二十二年,方策任河南第三区行政督察、安阳县县令。他上任后,将城内几条主要街道拓宽至九米。姚家胡同也被拓宽了,两辆车仍然可以反方向通行。
有姚氏后裔石膏像
时光荏苒,2014年2月下旬的一个下午,一个寒冷的春天,在安阳古城,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助手尹小丹和当地导游王森林先生等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北方。尘埃中的鼓楼。姚家胡同,专门寻找并拜访了一位住在这里的八十多岁的老人。
来访者是著名中医文献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徐京生教授。他拜访的人是宗皇堂历代良医姚家膏十三代传人姚铁宝。徐京生教授亲自研究并主持河南省“中医药文物与文物收藏研究”项目。为加大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打造河南省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从2011年4月开始,深入全省各个角落,开展对中医药文化遗址、文物古迹、中医药老字号等各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徐京生教授在网上搜索了2013年9月9日《安阳晚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安阳的中医药文化》的文章,从中对安阳中医药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他以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和他一样60多岁的老人,于是通过他之前的熟人,安阳市血管炎医院院长、安阳市中医馆馆长马同昌先生记者联系上《安阳日社》原编辑部主任冯祥平先生和安阳市卫生局中医药科干部戴东华先生。几经周折,他联系到了《安阳的中医文化》一文的作者王某。林先生,让我们一起探讨安阳的中医药文化,共同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原中原中医药文化!
这次会见姚氏膏药的后人,是特意来欣赏的。徐京生先生与姚先生亲切交谈,并就姚氏膏药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姚铁宝今年已经85岁了,属于马年,但他的眼睛依然明亮,身体强壮。当时,他正坐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的坑上打石膏。他身后的坑上,还放着一块药。上个世纪的枣棒秤是用来称量中药材的份量的。
房间内,姚氏膏药第十四代传人姚爱军先生是姚铁宝的独生子。今年他已经过了知命的年纪了。他身材高大,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姚爱军说,他们现在制作的姚甲膏,都是沿袭祖传医方,没有任何改变。原料全部采用顶级正宗药材,其中狗皮也是经过精心挑选,保证了药甲膏的药效。姚氏膏药现分大、小两种。大的圆形表面大约有成人手掌大小。闪亮的黑色膏药铺在雪白的狗皮中间,有鸡蛋那么大。小的直径减小了。大约一指宽,用量也稍微减半。谈起安阳老城南大街旧城改造,姚铁宝先生感叹道。他说,他居住的姚家大院也在拆迁范围之内,很快将面临搬迁的命运。姚家胡同消失后,姚家膏药未来的传承何去何从,也将是一个变数。
传说中的良医姚本仁
回首今昔,随着时光的流逝,让我们再次回忆起四百年前姚家胡同的往事。据史料记载,姚家狗皮膏创始人姚本仁,字恒中,原籍江西南城。他是“建昌帮”医药界的传人,也是“徐江医药”的重要代表。明末清初名医,姚氏膏药创始人。他原籍江西省建昌府南城县城北45里处的姚家楼(今南城县政府西北45里处有姚家牌村,可能是其祖先的故里),后定居彰德府。自幼习医,酷爱医术。早年在家乡行医,开设药店。由于经常受到当地政府的欺凌,他被迫背井离乡,远行求医。有一次,他到彰德府,救活了一位正在棺材里送葬的年轻女子。人们称他为“姚神仙”。后来,姚本仁辞去了赵家的职务,与少林寺萧山禅师一起研制了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膏药。他在黄河以南地区广泛分布,经过考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明崇祯七年(1634年),赵恪王朱常看其医术精湛,授予他彰德赵王府良医称号。清顺治三年(1646年),受封观台医院太医。顺治五年,辞官还邺。他住在鼓楼后街东端的姚家大院,开了一家姚家膏药店,名叫宗皇堂。由于他是太医,医术高超,他所创制的姚氏狗皮膏药配方精良,质地细腻,色泽黑亮,软硬适中,疗效显着。每天来姚本人看病、买膏药的人络绎不绝。清嘉庆年间《安阳县志》二十四卷二十八卷姚石膏第三页有“四通邺下,近无市争”的记载。远的。”他对姚氏膏药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品质和地位。
今安阳老城姚家胡同附近的姚家大院,是姚本仁及其后裔居住的地方。姚氏祖传石膏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其知名度高,畅销海外。为了让子孙后代立德立业,家业兴旺,传承祖业,姚本人立下家规:姚氏膏药秘方子代传女,处方成分及其生产过程均严格保密。直到新中国成立,国家才对姚氏宗皇堂进行投资和扶持。 1953年5月,姚氏家族拿出秘方,向人民政府公开了姚氏膏药全系列产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秘密。 1956年,公私合营安阳膏药厂成立,姚家狗皮膏药更名为“安阳膏药”。 1967年改建为地方国营安阳市石膏厂。 1978年以来,安阳膏药厂科学分析了姚氏膏药的配方,对药物进行了精制、提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制成精制膏药。功效与原来的狗皮膏药相同,深受患者喜爱。远销东南亚、欧洲等13个国家和地区。 1984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市商都制药厂。 1996年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石膏雕刻讲述传奇
河南商水县杨汝强先生收藏有木刻清代姚贴药标。据收藏家杨先生介绍,这块石刻是姚氏膏药世家的传人早年在黄河以南行医时留下的。同时,他的家中还保存有许多古代医书和其他文字资料。十多年前,他们就被从这个地方移除了。这幅版画是从垃圾堆里出土的,但那些珍贵的古医书却在文革期间丢失了。当时木牌上的字体已经被墨水模糊了。杨先生小心翼翼地用水清洗,才辨认出上面的字体。当我洗这幅版画的时候,木版上还散发着一股朴素的墨香,久久不散。这种雕刻被用来印刷石膏广告和外包装。可以想象,这幅雕刻上印刷的药品标签是通过当时老城安阳狭窄的姚家胡同送到千家万户的。数人之病。杨先生还透露,安阳市一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找到他,提出出资2000元购买这幅版画,但被他婉言拒绝。另一位教授、2009年退休、曾在河南郑州教物理的姚志廷教授自称是姚本仁的后人。在相关媒体上看到这幅版画后,他打电话给杨先生询问这幅姚氏祖传下来的作品。刻板的起源。
此刻盘上刻有“阿魏膏以鸡鸦井水透骨石制成,其效如神,百事圆满”等字样。说明当时的姚家膏药是用凌晨一两点鸡鸣第一声时的冰凉井水,用火炼制的黄色丹药制成的。经过水与火的洗礼后,犹如凤凰涅槃。讲述了姚氏祖传狗皮膏药享誉中外的四百年传奇。
如今文物市场上还藏有另一版姚氏第一世家清代印制金牛药标,以及一件清代整版印制姚氏金狮药标。家庭的第二家庭,以及建国后公私合营之前的家庭。药家暖脐霜整版印刷标签。这些印刷药标的文物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对于研究姚氏狗皮膏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认祖归宗,重返纪家屯
姚本仁有四个孩子,长子舜夔、次子舜臣、三子舜朝、四子舜廷。老二在姚家胡同路北开了一家膏药店,名字叫老门金牛味记,老四顺廷在鼓楼后街四号开了一家膏药店,名字叫长门总皇堂大槐树记。老四开始向慈善机构卖膏药,赢得了人心。当时,鼓楼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市中心,因此商业日益繁荣。
四子顺廷,育有三子,长子大侯、次子大石、三子大千。三兄弟开了三间膏药店,分别是长门、二门、三门。原址阊门名称不变。第二道门位于鼓楼后14号,名金狮,第三道门位于姚家胡同路南。有四棵“大槐树”,第二棵“金狮”,第三棵“金鹿”。其中以阊门大槐树的声誉最高。
据姚氏膏药第十四代传人姚爱军先生介绍,他听长辈说,他们是姚本仁次子长门姚顺亭的后裔。父亲姚铁宝、叔父均是原安阳石膏厂人。的退休工人。剩下的教派都纷纷另谋出路,有的流落异乡,分散在全国各地。近年来,不少来自山西等地的姚氏后裔纷纷前来寻根。
据学者考证,姚本仁的祖籍在江西。由于家乡遥远,虽然他已在彰德府成家立业,但他越来越思念家乡,永远不会忘记祖先的恩德。姚姓是中国古代八大姓之一。它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之口。舜是虞氏的首领。舜,又称舜帝、舜帝,古代五帝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舜生于尧墟,其子孙以地为姓,称尧。姚本人的四个儿子的名字中都带有“舜”字,以纪念姚的祖先舜帝。
但这依然没有减弱姚本人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佩之情,于是他继续追根溯源。姚本人一生都在杏林中度过,拯救了无数生命和伤员。他熟读祖国医学宝库中最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并且熟记于心。 《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姚本人还根据正史《史记·三世第一榜》,舜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其世系顺序为:黄帝——昌邑——颛顼——穹禅——靖康——居王——樵牛——姑叟——重化(即舜)。据此推算,舜帝是黄帝的第九代孙。所以姚本人相信黄帝是他的祖先。他所创建的姚家宗皇殿,也有着认祖归宗、回归先祖轩辕黄帝的深意。
据新中国《安阳县志》记载,姚本仁生卒年月均不详,只知享年88岁,死后葬于纪家屯。姚本人为何葬身于纪家屯?现在的姚家石膏后裔也不懂,他们不太知道自己祖先的坟墓在哪里。有学者认为,这与他晚年想要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的愿望密切相关。笔者曾问过姚爱军先生,他告诉我,在他的记忆中,他们已故的长辈都埋葬在宗村安阳火葬场附近的乱葬坑里。另外,在安阳老城西部,过铁路西侧,在今渝北楼一带,有一个村子叫纪家屯。民国时期,还有一个村子,叫纪家屯。不过,以姚本人在当时民间的威望和声誉来看,这里不应该是姚本人埋葬的地方。 。
在安阳县水野镇东北约十里处,有一个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吉家屯。距安阳故城西35里,应为姚本人埋葬地。河南省安阳县《纪家屯志》记载:村南有纪氏古墓一座。季家屯的创始人季增是黄帝第八十七代孙,周公季旦第六十八代孙,周文王季昌之子。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姚本仁创办的姚家宗皇殿确实有认祖归宗、回归先祖轩辕黄帝的初衷。记得姚本仁只身来到张府行医。一百年后,他不想作为一个孤独的鬼魂埋葬在异乡。也许是他善待纪家屯的先祖们治病救人,所以他们成了朋友,并在他死后被埋葬了。在纪家屯,实现了人生的夙愿。
姚氏膏药很有名
关于狗皮膏药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中国神话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曾化身为乞丐,提着一个大葫芦,葫芦里装着能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他到人间传授医学,随手拿了一块狗皮贴在膏药上,就治好了病。善治脓疮,故名狗皮膏。从那时起,它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古代,人们特别是医药界把他视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始祖。狗皮膏药生意上最受尊敬的药仙是铁拐李。早在我国最古老的医方书籍《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西汉公元前206年)中,就记载了包括吴世绩在内的历代名医拥有大量的学问。关于“狗皮膏药”。高评价。狗皮作为膏药的成分之一,起着重要的作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狗皮可治腰痛。另外,狗的皮肤上没有汗腺,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而且狗皮的皮比羊皮、猪皮等坚硬,有祛寒止痛的功效,对跌打损伤的病人还有小夹板般的固定作用。专营姚氏狗皮膏的宗皇堂在安阳开业不到半个世纪,淮安狗皮膏就于1628年由医师陈文治在《溃疡论文选》中发表。镇江唐老鸭在中国相继出现。一正斋狗皮膏(1662)、北京同仁堂狗皮膏(1669)等。
新世纪医学研究迅速发展,狗皮膏药所蕴含的“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狗皮膏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外治内科疾病和敷贴疗法的给药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越来越成为主流。
2008年,《人民日报》主办的《大地》杂志对安阳狗皮贴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还透露,1997年,著名导演刘小宁将安阳狗皮膏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狗皮膏》。故事讲述了中医世家姚长仁两兄弟因狗皮膏药秘方而反目成仇的故事。后来,弟弟的血唤醒了长仁,他的狗皮膏药开始被用来治疗百姓的疾病。从此,狗皮膏药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最好的就是像水一样纯净
在姚铁宝的小屋里,两位老人坐下来交谈,希望能从姚氏继承人身上挖掘出一些正宗的东西,作为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徐京生教授多年来一直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而努力奋斗。他或曾翻过高山越岭,或曾在岸边辛苦劳作。他治学严谨,工作一丝不苟。鸡鸣灯影,星霜变幻。古人十年磨一剑,三十年苦心经营。医学书籍,犯了腰痛的根源。徐先生从姚家继承人那里买了一些膏药,打算回家试试。随行的人也纷纷捐钱购买。姚爱军先生知道徐先生来访,最后协商以优惠价格出售给大家。当徐先生一行告别姚先生,前往姚家胡同西路口时,被姚爱军追上拦住。他说他们算错了,大家都以为他们买石膏的钱少了。正要加钱的时候,姚铁豹也跟了上去。他走过来,气喘吁吁地说:“不是我给你的钱少了,我刚才只是按照正常的价格给了你膏药,我需要再给你补充几块膏药。”大家听后都很高兴,然后接过膏药,和姚家的继承人合影留念,然后握手告别。
这天下午,姚家胡同一如既往地静静地矗立在老城区的中心。不时有行人经过。街道两旁有很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在午后的夕阳下显得更加古朴原始。
本图摄影:刘文胜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六年就过去了。如今,安阳老城南区保护振兴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姚家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也在复兴改造中。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传统小吃、特色文化产品齐聚一堂,再现文化商业繁荣的安阳老城南区古风韵味,寻找安阳老城文化与文化的根源。怀旧的回忆。
视频拍摄:刘文胜
本图摄影:刘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