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足跟痛的五种原因及其治疗

日期: 2023-04-20 04:00:43|浏览: 282|编号: 908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总结】足跟痛的五种原因及其治疗

一、疼痛的定义

足跟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足跟部位的疼痛症状。 它不是一种疾病,疼痛的原因尚未深入研究。

因此,对于足跟痛的患者,一定要查明原因,然后进行治疗。

2.足跟痛的病因

1. 踝管综合症

(一)踝管解剖

踝管位于内踝后方下角,由后向上向前向下延伸。 它是由内踝、距骨、跟骨、屈肌支持带、三角韧带和跟腱组成的无弹性骨纤维管。

浅表是屈肌支持带,深表是跟骨、距骨和关节囊。 肌腱、神经和血管穿过管子。

踝管的内容从前到后依次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趾长屈肌腱。

(二)病因学

踝管本质上是一个封闭的、无弹性的、狭长的骨纤维结构。 一般认为,任何可能减少踝管内绝对或相对空间的因素都会增加其内压,从而导致胫神经及其分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踝管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分为三类:占位性、踝关节结构异常和特发性。

1)占用空间

如囊肿、肿瘤等术前定位明确,手术切除容易,效果最佳。 瘢痕挛缩、纤维索、水肿、异常血管或肌腹等不明显的占位会导致踝关节间隙相对狭窄,胫后神经受压点较多,定位困难,手术中容易漏诊.

2)踝关节结构异常

扁平足、副舟骨痛等足踝畸形,由于跗骨和距骨不稳导致胫神经过度牵拉,进而加重胫神经张力,是踝管的另一个致病因素综合征。 此类病因引起的踝管综合征往往病程较长,单纯松解胫神经及其分支而不进行足部矫形术,难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 特发性

指病因不明的踝管综合征。 通常,手术过程中不会发现明显的肿块或卡压,但神经质地会发生变化,变得比正常情况下更硬或更软。

(3) 性能

足跟痛,但疼痛表现形式多样,如电击感、烧灼感等,疼痛可沿胫后神经向下向上放射,可引起踝关节周围疼痛。

2.足底筋膜炎

(1)足底筋膜解剖

足底筋膜是覆盖足底结构的深层皮下组织和足跟脂肪垫筋膜。 其中央起自跟骨结节内侧结节的远端,远端与屈肌腱鞘混合。

存在三个明确定义的束:内侧束、中间束和外侧束。 外侧束附着在跟骨结节外侧突的近端。

(二)病因学

危险因素:过度训练(尤其是中长跑突然增加)、跑鞋不合脚、在坚硬的地面上跑步、扁平足(扁平足或踝关节内旋)、踝关节背屈受限(例如,由于跟腱缩短) 、高弓足、长时间行走或站在坚硬的表面上、肥胖。

异常部位多在跟骨结节内侧突出的足底筋膜起点附近。 从足底筋膜炎患者获得的足底筋膜标本显示出从纤维组织退化到成纤维细胞增生(伴或不伴慢性炎症表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3) 性能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基于开始时足跟痛加剧的病史,以及局部压痛点的识别。

患者主诉脚后跟疼痛,在早上迈出第一步或一段时间不活动后疼痛加剧。 疼痛通常随着活动的逐渐增加而减轻,但在长时间负重一天结束时会变得更糟。

3.跟腱炎

(1) 跟腱

跟骨后1/3向后突出,称跟骨结节,呈马鞍形跑步胫骨前肌,上面覆盖着脂肪。 后上缘向上突出,为跟骨后上结节,又称滑囊突。

跟骨后部不光滑且突出。 在法氏囊突下,中间向后突出形成跟骨后结节。 在跟骨结节的足底面上,有较大的内侧结节和较小的外侧结节。 节日。

跟腱止于滑囊突下方的跟骨后结节,止腱宽度为1.2-2.5cm。 在跟腱和跟骨后上结节之间有一个滑囊,称为跟腱滑囊。

跟腱囊的前壁是附着在跟骨上的纤维软组织,后壁是跟腱的腱周组织,跟腱囊前面有一个脂肪垫,跟腱囊之间也有一个滑囊。跟腱和足跟的皮肤,称为皮下囊。

滑囊在跟腱和跟骨结节之间以及皮肤和皮肤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当脚背屈时,跟腱和跟骨压迫跟腱囊; 当足部跖屈时,足跟睡囊的压力会降低。

(二)病因学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慢性损伤和退行性疾病有关。 运动员的跟腱炎可能与长期超负荷训练有关。 跟腱承受的压力过大,反复牵拉导致跟腱微撕裂,导致无菌性炎症。

(3) 性能

表现为足跟痛,但止点与跟骨交界处常有明显压痛,有时体检可发现患者后足肿胀。

4.跟骨骨折

(1)跟骨解剖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是一个不规则的矩形结构,由一层薄薄的皮质骨和丰富的松质骨包围而成。

(二)病因及症状

对于年轻患者,如果没有明确的外伤,也没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果出现足跟痛跑步胫骨前肌,一般不考虑跟骨骨折;

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如果出现足跟痛,需要考虑跟骨微骨折的可能。

5.周围神经炎等罕见病

3.治疗

我们解释了足跟痛最常见原因的治疗:足底筋膜炎。

一、经典治疗方法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是足底筋膜无菌性炎症和筋膜退变引起的疼痛。 这两种病理变化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而是同时存在。

(1)激素治疗;

(2)体外冲击波;

(3) 使用垫子、定制的矫形器具(用于矫正患者足底的应力分布);

(4)手术治疗:采用显微足底筋膜切开术松解足底筋膜,减轻疼痛。

2. 神经反射学分析

(1)足跟痛,一方面是局部软组织损伤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远端软组织损伤代偿所致;

(二)补偿机制

1)多发性卡压:足跟周围神经支配的是胫神经,可能的代偿机制是胫神经多发性卡压综合征; 甚至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压迫神经根;

2) 相互抑制:足跟病变可能由拮抗侧的组织损伤引起,如胫骨前肌;

3)脊神经后支和前支的反射:腰骶部软组织损伤刺激后支神经,经脊髓反射至前支神经——胫神经;

4)内脏体反射:盆腔器官(如膀胱)病变可经脊神经反射至胫神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