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验消费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与传统百货商店相比,能够满足更多休闲娱乐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情感价值的购物中心更受欢迎。如何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成为传统百货转型升级面临的新课题。
几十年来,百货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具有市场活力和竞争力的零售业态。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风光的百货商店如今已是萧条。一方面是商场、便利店等实体商业多元化业态的冲击。另一方面,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消费者习惯改变形成的挑战。百货商店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业绩稳健、关店调整……传统百货行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低迷?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受到影响,百货公司寻新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多业态、丰富品牌、优化环境、打造IP业务、强化数字化……以“内容+服务”为主线,传统百货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加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通过“一站式消费”体验,提高聚集客户的能力,开辟新的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
是在百货商店那边吗?
实体商业作为传统零售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近年来,多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商场等多元化业态快速发展,传统百货商店更加冷清。
尤其是近年来,不少老牌百货公司纷纷宣布关店,有人感叹“百货公司完了”。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已有21家百货商店停业、关店,2024年至少有10家宣布暂停营业、关店。其中,最“年轻”的天津滨海新区伊势言已经运营11年了。 ;宣布拆除重建的上海600店和上海妇女用品店分别成立于1952年和1956年,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年。
过去几个月,百货公司经营业绩不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百货零售行业3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050.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03%;净利润总额42.19亿元,同比下降36.19%。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潘、林表示,百货业低迷是部分百货店转型缓慢、跟不上转型的重要原因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庆松认为,随着并购重组数量不断增加,百货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加强。
业内分析指出,不少老牌百货店经营时间已超过10年,有的甚至达到数十年。装修往往比较陈旧,格式也比较传统。主要以服装、家居百货等传统产品为主。很难满足当前新的消费需求。
据了解,传统百货店经营模式主要通过销售商品获取利润,经营模式包括合资、租赁等。其中,合资模式是百货店与品牌商户合作共同经营。百货店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佣金;租赁模式是通过租赁场地获得租金收入。
“传统百货商店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机制难以适应新实体消费、服务消费的趋势,难以满足餐饮、娱乐、亲子、体育等消费需求。” ,购物中心将成为取代百货商店的主要业态。 ”
综合业态引领时尚
推动百货、购物中心等业态融合发展,实现商业模式的延伸和创新已成为行业共识。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新消费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购物消费多元化融合发展。推动现有步行街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打造商旅与格调融合的新型消费空间;探索社会闲置公共资源商业化经营,鼓励传统百货商场、大型体育场馆等鼓励经营困难主体。
购物中心是“混搭”的重要载体。购物中心可能设有商店、电影院、健身房、儿童游乐场和美食广场,包括购物、餐饮、娱乐和休闲。与传统百货商店相比,舒适度、便利性、趣味性更高。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传统百货商店开始探索多业态混合经营。通过构建多种消费场景,吸引更多客流。
“差异化突破以前可能是一个附加问题,但现在已经成为必答问题。实体商业必须积极寻求改变。”新世界在建设商业综合体时,尤其注重城市能源水平和区域潜力,将优先选择城市内的立体网络交叉点。此外,我们还巧妙地将文化、自然和商业结合起来,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元素融为一体,让商业综合体提供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同时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 ”
今年国庆假期前,新世界中国在浙江宁波推出的Park By K11购物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一半是商业区,一半是公园。项目开业当天,客流量突破15万。国庆期间吸引超60万人次参观,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 The Park By K11还推出了艺术艺术展、闪舞乐园、3D光影秀、户外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从而提高市场转化率。
重塑商业空间已经成为很多传统实体的重要点。 5月起,杭州大厦启动外部环境改造工程。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期间,全新亮相AB座,推出21场音乐快闪活动,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欣赏。 C地块新街区“好云湾”运用艺术灯光装置,强化“运河”土地文化标签。此外,还引入了许多高人气餐饮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在外部环境更新的基础上,杭州大厦明年将优化升级内部环境。
业务需要多元化的场景,但核心本质仍然是“内容+服务”。在打磨“颜值”的同时,还需要不断修炼内功。据杭州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内容上,杭州大厦引入了珠宝、皮具、服装等品类的顶级品牌,品牌数量已超过900个。在服务方面,杭州大厦重点关注针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推出会员“鑫计划”等举措,建立了一支知识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会员经理团队,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受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实体零售行业感受到一定压力。目前,公司正处于迭代转型过程中,在加大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布局的同时,推动传统百货店向复合型经营转型。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感受到,不少百货从业者尽管面临挑战,但在创新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如今,百货商店正从“货”时代走向“人”时代,综合业态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虽然百货店传统业态逐渐微缩,但百货店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很早就开始布局,将百货商场升级为购物中心。”庄帅的规模并不大,主要涉及多业务投资管理、商场运营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调整等。
发现增量机会
消费市场的复苏正在给百货商场带来新的机遇,不少百货商场通过假日经济吸引了客流。每逢节假日,大街小巷烟花爆竹,商圈熙熙攘攘。以今年国庆假期为例,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5%,凸显消费市场强劲复苏节日。同时,重点培育的客流和商圈数量同比增长12.5%,显示消费者购物、餐饮意愿明显增强。
在北京,国庆期间,60个重点商圈达到4573万人次,同比增长19.7%。重点监测的新钢花园商圈、昌平新城商圈、赫奇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52.7%、41.5%、36.4%。上海,国庆期间36个重点商圈线下客流总数达3449万人次,同比增长9.8%; 25个商圈客流量有所增加。超过10%。
龙湖商业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假日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活力,公司主营项目客流量和销售额大幅上升。国庆假期期间,龙湖商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客流量同比增长30%以上。
在新华百货宁夏中卫店探索者品牌店内,负责人刚刚送走了很多消费者。她告诉记者:“今年整体销售情况不错,商场运动品牌的日均销售额也有所增长。今年的营销计划很多,政府补贴也很多,有效拉动了消费。”
杨庆松表示,今年多个节假日,百货商场整体市场表现良好。体验、生活服务销售好于零售,帐篷、露营等与旅行相关的销售较好。此外,下沉市场百货店销售额较往年同期增长5%至10%。潘、林还表示,假期期间,百货市场表现良好,注重体验的百货业务较为火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趋势。体验和服务将成为百货寻找增量的密码。
在杨庆松看来,百货行业应重点从三个方面适应新变化、探索新路径。一是吸引年轻消费者,二是打造数字化,三是重视体验活动。今年以来,行业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明显改善。注重提升年轻消费者的体验已成为行业共识。比如二次元商业、IP业务、策展业务等都是围绕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数字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提高效率或者构建全渠道销售网络都离不开数字化手段的帮助。另外,卖场面积进一步扩大,服装等零售区域面积压缩,提供互动体验的空间将增大,也能对吸引客流起到积极作用。
潘和林分析,“如今,体验型百货业态更受青睐,已经实现增长的百货店正在寻求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卖商品’向‘卖体验’转型。”餐饮、娱乐等设施将百货店转变为体验聚集地;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引入用户和流量,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深入本地O2O商业模式。
记者注意到,围绕内容和服务,不少商场已经开始行动,不断加大创新体验和场景塑造,不断深挖年轻消费市场,商业模式日趋成熟。据大岳城北区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大岳城打造了年度“城趣之师”主题IP,推出了《粉粉泉》、《 5月1日城市》、《第11期城市管理者指南》。等待有趣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此外,大悦城控股在北方地区的业务还在进行跨界合作。今年上半年,《露比》、《贝原》、《火影忍者》等63个顶级流量IP在今年上半年举行。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
“2024年上半年,龙湖商业租赁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6%,营业额同比增长12%,日均客流量增长16%同比。”龙湖商业品牌负责人介绍,在市场环境下,龙湖商业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打造独特的体验活动,为年轻人营造快乐的消费氛围。今年中秋节期间,龙湖商业在重庆市龙塘湖公园举办元宵节、河边灯会、不走锅表演等活动,吸引超过60万人次拍照打卡。
“在整个零售行业中,百货业态是盈利能力强、毛利高的类型,而且经营方式丰富。”杨庆松分析道,“受各项消费刺激政策影响,四季度行业表现应该会有所改善。从全年来看,可能会与去年持平。”
从环境优化到重塑空间,从提升体验到跨界合作,集现代百货、旅游休闲、娱乐消费于一体的百货店正以新的姿态出发。综合格式领导下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文培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