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医生猝死! 曾叹息:活着真好……中国最容易猝死的十大职业之一,你有吗?
陈德龄死后,他的朋友圈截图也在网上泄露。
●4月19日:“黑+白+黑,下班了,活着就好。” ●5月28日2:23:《从27号8点到28号2点,我根本停不下来,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的心态快要爆炸了,什么??还有一个!!!我什至不睡沙发。
据他的朋友圈介绍,他经常熬夜加班。
△陈德龄生前发的朋友圈截图。据其朋友圈
据南都记者了解,陈德龄2010年毕业于江西宜春大学麻醉班,其室友杨民和称,网上流传的朋友圈截图是他发的,属实。
事发后,不少网友质疑医院调度不合理、安排强度过大。 对此,邵逸夫医院在官网宣布,将按照国家训练规则进行轮训,并晒出陈德玲6月份的赛程。
△医院官网公布的时间表
“大部分医院的工作强度有些不合理,整体医疗环境的工作强度比较高。如果有人主动承担责任,那么工作强度就会比较高;如果这个人喜欢推卸责任,那么他的工作强度会比较高,强度还可以。 陈德玲科室同事告诉红星新闻,这是陈德玲在逸夫医院的第二年,“大部分时间麻醉科人手不足,加班是家常便饭。我一直全身心投入,所以麻醉师的压力非常大,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
邵逸夫医院官网也称,陈德玲医生离职
院方表示将继续帮助家属妥善善后
并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死因调查工作
近年来,类似的悲剧屡见报端
医生猝死现象呈年轻化趋势
医护人员猝死现象也一次次被推到舆论面前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卢开武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47岁。
●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医师严润之突然离世,年仅28岁。他还在逝世当天凌晨抢救了一名患者。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6岁女医生,刚工作三年,在麻醉科上夜班后猝死。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一名女麻醉师在值夜班时突发疾病,终年32岁。
● 年仅43岁的广州红十字医院急诊科主任李静因心脏破裂猝死。 临终前一天,他感到头晕乏力,四肢酸软无力。 他认为这只是疲劳。
●中日友好医院青年医生宋汉明凌晨值班途中不幸离世,年仅32岁。
● 赤壁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聂海洋,因劳累过度导致脑干出血,最终没能活下来。 他在 45 岁时去世了。
●...
今天动辄加班
猝死变成了
除了“车祸”和“癌症”
主要死因
网上有人整理的
中国最容易猝死的十大职业
快来看看你的职业上榜了吗?
学生
案件:
2017年5月16日,大连一名初中生在体育考试中不慎倒地猝死。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抢救,他不治身亡。
2015年4月29日,一小学男生主诉上课时“头痛头晕”。 老师让他“趴在课桌上休息”。 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9月16日,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一名男生在参加1000米跑测试时意外身亡,最终倒在跑道上再也没有爬起来。
1个
风险因素: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1年对全国10多个城市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饮食和运动现状堪忧,50.2%的大学生未达到推荐标准每天的运动量。 平时埋头上网,打游戏,期末冲刺已经成为很多当代大学生的写照。
2个
建议:
不要把压力放到最后。 心理学家发现,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会导致强烈的时间压力、忧虑、焦虑和内疚感。 对于众多的天之骄子来说,平时最好是用功夫,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掌握合理的日常锻炼方法。 无论学习成绩还是体育锻炼,都不要“临时冲刺”,以免得不偿失。
娱乐明星
案件:
2017年2月11日,歌手秦震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他只有34岁。 事业发展之际突然离世,令网友唏嘘不已。
2007年6月,著名漫画家侯耀文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59岁。
1个
风险因素:
据调查,在人们眼前的光环背后,约有1/3的明星在哭累。 不少艺人靠药物保证睡眠,感叹“天天上班”。
2个
建议:
作息有计划。 心血管疾病多由工作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等引起。 女性50岁以后,男性40岁以后,心脏检查一定是一个重要的项目。 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尽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诱因。 同时,要有计划地为自己创造放松的机会,比如工作一段时间后去度假、旅游等。
医护人员
案件:
2017年4月5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卢医生在家小睡后未能醒来。 他去世时年仅37岁。
2017年5月6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学生冯医生下班后在家中猝死。 1983年出生的她,才34岁。
1个
风险因素:
日夜轮班、长时间坐在门诊、手术台忘记时间……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能犯任何“错误”。 他们压力很大,经常过度劳累,睡眠不足。
2个
建议:
花时间补充“正能量”。 关注健康,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机会,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有益的调整。 心情烦躁时,听点音乐舒缓一下紧张情绪,或者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 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快要崩溃的时候,少加班,和身边的人开玩笑,享受一顿家庭聚餐,为生活补充一些“正能量”。
媒体人
案件:
2016年6月14日,42岁的云南《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岭突然出现呼吸异常,经抢救无效猝死。
2016年6月29日,时年34岁的天涯副总编金波突然离世。
2016年7月23日凌晨,47岁的《青岛晨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突发心肌梗塞。 经过医院两个小时的全力抢救,他终于离开了人世。
2016年10月6日凌晨3点多,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1岁。
1个
风险因素:
在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起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调查”中,媒体位列透支行业第四位。 生活跟着新闻走,很多记者经常日夜加班。
2个
建议:
注意健康“信号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俊波教授表示,中青年人的心脏问题多由压力过大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 比如陶伟,录完节目就跑了很远的路,身体一直在旋转。 因此,年轻人在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一些高危诱因,如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前线工作者
案件:
2016年10月26日,何建华在打工的惠东县吉龙镇耀庆鞋厂突然病倒。
2010年1月,19岁的河南女工马倩倩猝死。 同年6月,另一名23岁的工人陈龙在宿舍洗澡时猝死。
1个
风险因素:
在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榜单”中,制造业高居榜首。 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的机械动作、经济压力等,使其成为健康的高危岗位。
2个
建议:
定期体检必不可少。 心源性猝死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先于1小时内突然失去知觉,直至自然死亡。 每个人都有必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潜在慢性疾病进行定期检查,了解自己是否健康。 同时,每天坚持适量运动,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IT工程师
案件:
2015年3月24日上午,深圳36岁的IT工程师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用的酒店厕所内。 凌晨 1 点,他发送了最后一封工作电子邮件。 据悉,为了赶项目,他经常加班到凌晨五六点,然后才回去上班。 猝死前一天,他对母亲说自己“太累了”。
1个
风险因素:
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IT班“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仅为37.9岁。 长期在电脑前编程、评估、调试,每天一个姿势坐在椅子上。
2个
建议:
在办公室进行智能锻炼。 对于IT一族来说,想办法让自己“动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在电脑旁边放一些绿植,每隔一两个小时做一下手操,转动手腕、肩膀等; 当你感到麻木时,从椅子上站起来,伸展双臂,扭动腰部,或者喝一杯水,看远一点,做眼保健操来缓解疲劳等。
广告从业者
案件:
2013年5月13日,24岁的奥美中国北京办公室员工李政突然身亡。
2008年7月20日,时任奥美北京董事的台湾人林宗伟也因心肌梗塞去世。
1个
风险因素: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中心副主任何玉斌教授表示,近半数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疲劳的环境中。 根据一项在线调查,广告设计师位居经常加班的职业榜首。
2个
建议:
身体呼喊着休息。 据了解,发病前,李政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没有休息,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多才下班。 发病前一周,小伙子已经身体不适。 事实上,经常疲劳是一个警报信号。 它提醒身体它超载了。 这个时候就应该停下来,放空自己的思绪,调整一下工作节奏。
网店老板
案件:
2012年7月,24岁的淘宝店主艾军因劳累过度在睡梦中离世。 三个月后,一名29岁的徐姓网店老板突然离世。 他的女儿刚满两岁。
2013年双十一前夕,28岁的淘宝五钻童鞋店老板阿彩在深夜经营网店时猝死。
1个
风险因素:
每天一睁眼就盯着电脑,吃饭、打包、送货。 睡觉的时候经常加班 会猝死吗 每天有跑步,我的脑袋里还嗡嗡作响着买家的谈话、咨询、疑惑的声音。 开网店是一个看似新鲜简单的职业,但背后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
2个
建议:
定时作息,确保安全。 美国某健康杂志曾建议,呵护身心要顺应人体生物钟,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应对繁忙的日程。 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比较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比如早餐补充鸡蛋和牛奶,中午小睡半小时,下午吃点零食,出去散散步,12点前关掉电脑休息一下晚上的时钟等等。不要把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一个地方。
警察
案件:
2017年2月4日,河北省某公安局方寨中队中队长郭秋峰春节期间正在侦办一起盗车案。 因连续加班加班导致心肌梗塞,猝死在办公室。
2017年3月12日经常加班 会猝死吗 每天有跑步,民警徐峰和同事赶赴长沙抓捕一名电信诈骗团伙成员时,突发心脏病,心脏骤停。 抢救无效后,因公殉职,年仅40岁。
2016年10月31日,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情报综合指挥作战中心民警张金波在上班时间突发疾病死亡。
1个
风险因素:
据公安部调查,公安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而很多民警最大的心愿就是“睡觉”。 无论是大侦探还是小警察,工作繁忙、压力大,只能靠抽烟来提神。
2个
建议:
杜绝烟草,少喝酒。 吸烟、饮酒、熬夜等都会对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心血管突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戒烟限酒,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加强锻炼等,才能以充实的状态应对工作。 - 身体。
运动员
案件:
1998年,29岁的女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格里菲斯·乔伊纳在睡梦中猝死。
2004年2月,34岁的环法冠军潘塔尼突然去世。
1个
风险因素:
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每三天就有一名年轻运动员死于潜在的心脏病。 “更快、更高、更强”,超负荷运动导致心肌缺血。
2个
建议:
即使你不是第一个也要开心。 冠军的光环让所有人都为之着迷。 然而,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排名第一的人压力最大,而排名第三的人则表现出最大的快乐感和更快乐、更轻松的生活。 而压力是心的大敌之一。 争强好胜的人,不如放低标准,去享受未知的生活。
正能量菌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
所以当我们努力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
注意你的健康
热评:
5个
素材来源 | 南方都市报、南方新闻网
编辑| 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