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产业链 梅州农村新业态竞相爆发

日期: 2023-04-27 22:02:45|浏览: 201|编号: 1273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精耕细作产业链 梅州农村新业态竞相爆发

产业繁荣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既是乡村振兴的支撑源泉,又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是“五位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以产业振兴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农业强国”目标; 产业繁荣将提升乡村吸引力,资本、人才等要素下乡将为“乡村美”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产业发展 只有搞活经济,繁荣农村,才能实现“农民富”的根本目标。

在梅州广大领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壮大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为重要突破口,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走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源源不断提供新为推动梅州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在产业拉动下,2018年梅州市农业增加值198.96亿元,同比增长4.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3.3元,增长7.7%。

眼下正是春耕踏青的好时节。 在梅州,一方面,农民忙于备耕,外地游客蜂拥而至,体验农家乐。 另一方面,农村电商服务点繁忙,农户有序配送、打包发货。 “电商把客家土特产带出大山,农产品走俏,我们的钱包也装满了!” 五华县龙村镇胡中村的新农民钟能真用乌黑的臂珠擦了擦脸上的汗珠,难掩喜悦之情。

春天的田野,拥抱着乡村振兴的梦想。 放眼梅州,农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已经演变为农旅融合、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不断集聚新势头。

数据显示,梅州电子商务已进入50%以上农村,3家农业电子商务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占全省40%以上;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星级民宿8家,星级农家乐27家。 家、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1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 一批批新农民投身梅州农业农村建设...

走进希望田野,看梅州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气象。

合理化生产要素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频现

梨花风吹又是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不少市民除了祭祀、扫墓外,还照顾老人和小孩,并邀请朋友到乡下踏青。 周边城市的游客也选择自驾前往梅州古村落,领略世界客家之都的田园风光。 随着梅州旅游标识、旅游厕所、旅游交通、旅游咨询等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青睐。

在梅县区南口镇桥村,成群结队的游客漫步在村道上,欣赏着田园风光。 “梅州的乡村变得更美了,珠三角的朋友特意来这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感觉很舒服。” 带朋友来体验乡村风情的郭先生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看到青山绿水环绕的乡村田园风光,也可以缓解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出现,把乡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一种生态休闲旅游,把一大批农业区变成景区,把牧区变成公园,把劳动力变成经验,把农产品变成商品,让闲置土地流起来,让剩余劳动力活过来。

不仅如此,梅州乡村旅游已从最初的农家乐形式逐步升级为集观光、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富农兴农、惠民兴业的新兴产业。美化乡村。

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文化体验、医疗健康、养老服务。 这为新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将村庄特有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村民真正的经济价值? 面对产业发展问题,梅州以问题为导向,梳理农业发展要素,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将传统农业与旅游、规模化生产加工相结合,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如今,梅州不仅打造了梅县华侨村、桥西村、大荒村,蕉岭白马村、九岭村、大浦北塘村、坪山村、兴宁东升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点., 启动29个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1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资源目录。 梅州中选项目615个(点),是全省中选项目最多的地级市。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民宿业也成为旅游市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以住宿引领乡村,激活乡村振兴。 据了解,目前梅州市在建或竣工的特色民宿约有100家,民宿产业发展开局良好。

梅州积极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培育了田园旅游、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一批产业。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在梅州遍地开花,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打破高山障碍

“深山货”借力农产品电商大卖

“去年,几十万斤柚子15天就卖光了!” 五华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价格降到1.5元一斤也没人在意。

“可惜坏了,扔了也很疼,我们很心疼。” 钟能真说,直到五华县电子商务协会组建电商团队,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柚子。 3元/斤的价格,短时间内畅销全国。

得益于电商进驻农村,村民们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找到了好卖家,从“烂在地里”到“火爆全国”。 电子商务充实了农民的腰包,开辟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据统计,2018年梅州农产品电商成交额103.1亿元,同比增长31%。 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有2300多家,主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13家。

“俗话说‘好东西藏在大山深处’,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农副产品。只是村子有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人才匮乏等劣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值钱,甚至滞销。” 梅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周汉坤表示,依靠科技的力量,互联网可以有效解决信息闭塞,帮助村民对接城市大市场,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以往“深藏不露,无人知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走进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农民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丰富多变的市场信息。 农村电商在梅州应运而生。

据了解,平远、五华、大浦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与河源市并列全省第一; 全省40%以上。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梅州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梅州的农产品已经到了需要加工、设计等品牌包装意识的销售阶段,不再是单纯的农产品。” 周汉坤说,包装跟印刷是连在一起的,而印刷又要跟纸箱打交道。 在配送方面,需要快递物流,然后需要配套的仓储和必要的加工和仓储。 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催生了电子商务服务业等新的配套产业集群,再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农村电商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带动了一批年轻人下乡创业,实现了农村人才回流,有利于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2014年我从广州回到梅州,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决定回老家创业,首选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更适合我们的年轻人。” 国家T1电商讲师黄明芳说,2016年,她和丈夫也回到了老家,一起做起了农业电商,卖梅州的土特产。 现在收入稳定,一家人在老家过得很幸福。 农村电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黄明芳这样的有钱有能力的人回到家乡一展身手。

谁来种地

“新农民”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村是“希望的田野”。 田间要种出漂亮的花,关键是要有一批“养花人”——新农民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 他们联通城乡,为农村发展提供新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开发新的种植技术以造福贫困家庭; 寻找在荒滩等地种植绿色农产品的新方向。

目前,这些热爱农业、懂技术、善于管理的新型农民正挥洒在梅州各地,用知识和技能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新型农民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近年来农村“三留守”问题,解决了农业“刚性”、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

一个濒临破产的鸽场被一个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接手。 8年时间,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肉鸽养殖场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作为85后,陈伟博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回乡创业?” 他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他提供了很多资源,这对农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他利用这个机会,把公司做大做强。

通过不断的努力,陈伟博已经从一个养鸽“门外汉”成长为当地家喻户晓的“鸽王”。 他摸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了周边地区贫困户的就业。 他还创立了创客空间和企业孵化基地,为众多初创企业提供企业孵化服务。

在兴宁市,张雪莲放弃广州舒适安逸的生活,扎根大山,成为一名“辣椒姑娘”; 在蕉岭县,80后邱春兰离开深圳,做各种富硒美食,用新思维卖“网红美食”; 在大埔县,秋木香投身农业,帮助农民卖柚子……

近年来,梅州“燕子归巢”现象有增无减。 他们以农为业、以农为乐、以农为生,将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引入农村。 他们是推动梅州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梅州从标准制定到标准实施、标准推广,加强对新型农民的指导,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优质、品牌经营、流通市场化、收益高效。” 目前,近70%的新型农民创业基地已实现标准化生产。

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部分新型农民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新颖,思想活跃。 他们不再局限于以往“老农户”的销售模式。 “四位一体的产品分类和市场布局模式,带动了梅州农产品市场化的发展。

■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

改变固有的发展思维

走出乡村振兴

《梅州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休闲农业电商平台,以“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 其中,产业兴旺居首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具体到梅州,应该发展哪些产业,应该如何发展创新? 南方日报采访了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

记者:您如何看待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新产业新业态?

温铁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 产业兴旺可以着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流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产业业态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已经不能再以初级农业来谈产业。 要按照“延伸产业链、完善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思路,打破产业与价值、利益的挂钩。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这意味着不仅要拓展农业本身的产业领域,还要对农业内部产业进行重组整合,如种养结合,与产业、物流、电商等多种服务相结合。如旅游、餐饮、医疗、养老等。 乡村产业组合将增加和丰富乡村产业的多元化业态。 拓展利用现代绿色农业的各项价值和功能,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协同附加值,整合优化农村资源资产配置。

记者:梅州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些新业态。 您认为梅州应如何进一步激发新业态活力?

温铁军:对于农民来说,除了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有其他的增收途径。 比如“电商下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都是当下的热词。 现在许多偏远山村都可以上网,互联网在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联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梅州地区,大部分农民将互联网视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

现在很多村子都在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农旅融合,市民纷纷下乡开民宿。 这时候,土生土长在农村的“老农”们会种菜,会做农家菜,懂得农作物生产的规律。 改善。

梅州也在向乡村旅游方向发展,但要避免把每个村镇都变成钢筋混凝土,要保持“十里不同风”的差异性。 每个村寨的民风、民居、习俗都不一样。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特色资源,在每一个角落告诉人们“我是村庄,我不是城市”,用梅州特有的乡村魅力,瞄准目标人群,吸引游客。

乡村振兴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而不是过去想象中的单靠产业。 产业固然重要,但需要考虑的是,谁拥有产业? 谁会受益? 过去,农民是这个国家庞大资本形成的主要贡献者。 现在要振兴乡村,要考虑如何让农民成为主要受益群体。

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是多功能的。 要转变固有思维,充分利用梅州农业资源丰富、环境多样的优势,融合当地本土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梅州”。 马路”。

■记者观察

创新离不开农业大背景

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农村产业快速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繁荣注入新动能。

记者在梅州各村走访发现,与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工作相比,今天的农村管理机制发展既有继承和延续,也有创新和发展。 过去我们主要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上做文章,现在我们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梅州虽然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井喷式”增长的背后休闲农业电商平台,是各种主体蜂拥而至,导致规划滞后。 否则,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例如,乡村旅游景区同质化造成审美疲劳、农民迎合新消费方式过多、人力资源等要素单向流失、产销脱节等。

培育新动能,挖掘新潜力。 只有克服“顽疾”,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才能做强壮大,发展得更加顺利。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要跳出农业、农业,从城乡统筹、产业融合的角度,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划,激发新业态活力。

产业无论如何发展、融合、创新,都离不开农业的大背景——“农业”。 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因地制宜走创新之路,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不能死记硬背,盲目跟风。 同样的旅游体验,不仅会让一个景区失去吸引力,也会让整个行业失去发展空间。 活力。

乡村旅游要抓住地方特色和亮点,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当地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开发创新旅游产品,扎实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和名片,以持续保持长期发展的活力。

乡村旅游景区繁荣时,可以考虑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产生相互带动效应。 例如,游客在外出旅行时,通常会购买当地的特产作为礼物。 这时候,农村电商就可以发挥作用,派上用场。 游客购买产品后可留下联系方式,由当地乡村旅游购物中心通过电商服务站点的快递物流服务将特产退回。 这样,乡村旅游促进了乡村电商的发展,乡村电商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配套服务。 两者的联动与融合产生了1+1>2的效果。

总之,创新农村农业经营机制,必须结合地方特色,让“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入渗透、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实现兴农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王思婷 通讯员 肖明昊 张炳峰

策划:颜良堂开封顾云月

统筹:唐林珍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