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旅结合”弘扬运河新魅力

日期: 2023-07-06 11:06:46|浏览: 886|编号: 1943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天津:“文旅结合”弘扬运河新魅力

新华社天津4月10日电(记者周润健)“对于西青人来说,大运河是母亲河、生命河,养育了西青人。很多普通人都能讲出一个与运河有关的故事。” ”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志梅说。 千年大运河流经天津西青区,碧波荡漾。 被誉为“天津第一宅”、“华北第一宅”的施家大院位于运河之畔。 暮春时节,施家院内花团锦簇,柳树成荫,景色宜人。 不时有游人进进出出,感受这座古建筑的宏伟。 西青区大运河全长约34公里。 其中,西营门大街从杨柳青门至密云路桥全长16.5公里的一段,于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运河两岸,有石家桥等众多历史文化景观。四合院、安家大院、董家大院、文昌阁、如意街。 真可谓“运河所过之处,皆有故事”。 “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见证了当年大运河的繁荣昌盛。” 天津杨柳青博物馆副馆长向岩松介绍,石家大院于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西青。 区一张旅游文化名片。 “近年来,随着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来大院的游客逐年增加,近几年年客流量在30万人次左右。” 内外“杨柳青花”。 400多年前的明朝,南方的纸张和水彩画就沿着大运河运到这里,杨柳青年画也因此而繁荣起来。

随着乾隆年间第一家年画店“戴连增画店”的建成,杨柳青年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以杨柳青为中心,“户户皆能染,户户善丹青”。 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是吃运河水长大的。 他认为,正是门前的大运河赋予了杨柳青花包罗万象的艺术风格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他感叹道:“没有大运河,就没有杨柳青花。” 为保护大运河,近年来,天津充分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利用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 互相依靠,互相融合。 “西青建立大运河档案馆,形成完整档案。落实大运河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将大运河文物保护纳入统一管理。通过收集沿线省市的文章和照片,大运河遍布全国,视频、专题片,为大运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力资源保障。” 张志梅说道。 “狂水千帆聚,晚生沸”。 大运河虽已不再昔日繁华,但正在实现“华丽转身”,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年来,天津积极开展保护性开发利用,建设了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北运河郊野公园、北运河桃花堤、“天子金都”遗址公园、御河景观公园等。 、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 特色鲜明、特色鲜明的文化公园。 清波荡漾北运河,一条风景秀丽的河流,一条有歌声的河流。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主要流经北京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等地。

其中武清段全长62.3公里。 为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武清区近年来大力投入北运河坡道建设、景观绿化、节点建设,积极打造旅游带。 樱花园、湿地百草园等多个精品节点。 今年清明假期,记者驱车前往北运河休闲旅游站。 放眼望去,静静流淌的运河水面如镜面,波光粼粼。 游客纷至沓来,尽享春意盎然……”以“生态观光、野外体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北运河旅游带正在形成,已成为人们下乡踏青的重要首选。生态休闲旅游。” 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魏建勇说。 天津在打造运河文化带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对运河本身及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对大运河沿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深入调查,形成了完整的保护单元和名录。 系统。 “依托大运河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通过展览、论坛、演出等方式集中展示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强了社会和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度。传承和保护意识,使得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宣传、保护和传承。” 张志梅说道。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北运河,武清区计划在运河站、武清城区段、河西坞设立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纪念碑,形成独特的运河景观。 “北国江河相连,隋千年水荡漾”。 如今,运河之城天津正在运河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找到新的平衡,为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运河的滋养,以全新的姿态,张扬着运河的新魅力。 (超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