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现代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日期: 2023-11-20 13:08:33|浏览: 151|编号: 2696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吴忠市现代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吴忠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解读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时期; 当前是吴忠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宁夏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时期。 重大机遇期; 也是吴忠市加快农业升级、提质增效、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关于支持“三农”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充分总结吴忠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全市农业特征变化,准确研判吴忠市未曾见过的重大变化演变历程。百年来,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发展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吴忠市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按照总体布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吴忠市农业发展的要求,专门编制了《吴忠市现代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将作为吴忠市“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展望2035年。规划区域为吴忠市现行政区域。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吴忠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 农业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质量稳定提升、效益稳定增长。 全面完成“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为率先实现全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更好完成“十三五”总体目标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1亿元,年均增长4.2%,产值和增速均居全区第一。 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8.3元,增长10.2%。 收入水平高于地区平均水平。 年增长率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5年的2.36:1缩小到2020年的2.12:1:一是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粮食种植面积282.8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9.6万吨以上。 肉、禽、蛋、奶、瓜菜等主要农产品丰收,供应充足。 产量分别为10.7万吨、3.3万吨、105万吨、110万吨,比2015年分别增长37.2%、65%、43.7%、21%。

图1-1 2015-2020年吴忠市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示意图

类别

指数

2015年

2020年规划目标

2020年竣工

农产品供应

粮食总产量(万吨)

90

90

99.6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315

315

282.8

石油总产量(万吨)

2.8

2.9

0.6

肉类总产量(万吨)

15.3

19.5

10.7

瓜菜总产量(万吨)

91

100

110

枸杞总产量(万吨)

0.86

2.4

3.7

葡萄总产量(万吨)

5.4

16.5

4.92(酿酒)

牛奶总产量(万吨)

60

87.5

105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2.1

3.4

1.44

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

>95

>96

97

农业

结构

农业总产值(亿元)

110

140

178.1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45

50

49.1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1.07:1

2:1

1.8:1

农资设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

0.58

0.55

农业机械总功率(万千瓦)

210

235

154

耕作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

75

80

81

农业

科学和技术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70

63

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万人)

1.5

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万人次)

0.4

2.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万户)

15

18

20

规模化奶牛养殖(年存栏200头以上)比例(%)

80

95

98

肉牛规模化养殖(年出栏100头以上)比例(%)

20

30

53

滩羊规模化养殖比例(年出栏500只以上)(%)

30

50

60

农业生态环境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100

100

>9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88

农药残膜回收率(%)

80

85

>86

肥料利用率(%)

35

40

40

农药利用率(%)

36

40

40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

28

57.8

55

农民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元)

9150

15000

14698.3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成就 1.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畜牧养殖业结构,着力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持续壮大优质粮、培育发展草畜、蔬菜、枸杞、酿酒葡萄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小杂粮、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 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82.8万亩。 全市奶牛存栏27.3万头,奶牛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每头牛平均产量达到9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吨; 被伊利、蒙牛等乳制品企业认定为最受欢迎的乳制品之一。 黄金奶源基地被中国乳业技术体系专家誉为“奶牛的天堂、乳企的福地”; 吴中伊利是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加工基地,产值80亿元。 肉牛、滩羊饲养数量分别达到45.2万头、586.6万头,出栏率比“十二五”末增长35%、14%。 优质蔬菜、酿酒葡萄、枸杞、道地中药材面积分别达到53.7万亩、24.6万亩、10.86万亩、24万亩。 加快“上海硒城”建设。 全市富硒农作物种植面积25万亩,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70个。

2、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快推广。 实施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60余项,引进农作物新品种60余个。 建有两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建立了亚麻籽油、富硒功能农业、酒业、奶业等院士(博士)工作站,并与西北农林大学协同成立了红寺堡区天源育种养殖公司潭羊工业有限公司技术研究实验示范站。 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饲料精准投放、奶牛发情监测、疾病自动诊断、测土配方施肥、设施农业自动控制等物联网技术。 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乳业开展科技示范、成果实践、人才培养业,肉牛、滩羊、酿酒、黄花菜等行业。 通过培训等方面合作,建成53个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 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粮食、枸杞、葡萄、中药材、蔬菜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3、新业务体系不断完善

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融合重构中不断演化升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坚持市场引领龙头、龙头引领基地、基地联农。 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不断完善,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 有机联系。 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增长到214家、1745家、1091家。 赛外祥、君兴坊分别进入“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全国亚麻籽油加工十强”。 “强”企业名单; 已组建乳业、酿酒、黄花菜、蔬菜、亚麻油、富硒等25个行业协会(联盟、联合体)。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完善升级。 利通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盐池县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利通区牛家坊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国家五星级农家乐1个、四星级农家乐2个、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2个,建成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9个,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6个。 农产品电商平台蓬勃发展。 利用宁夏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资源,推动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与各大电商运营平台互联互通,开展开店、运营、维护等在线咨询和培训服务、设计,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拓展网上业务。 同心县、盐池县被列为宁夏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红寺堡区、青铜峡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积极开展“两品一标”、名特新、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改良工程,落实农产品证书制度,加大农产品创建和保护力度品牌。 共有180个产品获得“两品一标”认证,9个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同心饮柴胡”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保护产品称号,“吴中亚麻籽油”成为全国首创。 亚麻油地理标志产品,吴忠“盐池黄花菜”成为宁夏区域公共品牌,“盐池滩羊肉”荣获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亮相中国品牌年度盛典,荣获全国十大精准扶贫品牌。 盐池滩羊、盐池黄花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主要富硒产品已纳入国家富硒产品防伪追溯体系,培育了“上上硒城”公共服务品牌。

四、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我们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农业、品牌兴农,不断加强农业标准的实施和运用,构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检测体系能力不断加强。 全市6家检测机构全部顺利通过2020年全区农产品检测能力核查考核。 深入开展“防伪农资”专项整治、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原奶禁用物质专项整治等行动,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主要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实施农业投入品登记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网上管理系统,实现农业投入品就地登记、交易监控、流向追溯、质量预警。 利通区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同心县被评为国家有机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10个渔业健康场在全区首批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五、绿色发展扎实推进

围绕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全面开展农村污染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一控、两减、三基”成效显着。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5万亩。 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农作物病虫害统一防治面积达到138.47万亩,绿色防治技术达到30%以上。 深入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 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8.3%,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推广利用秸秆作为饲料、肥料、能源和原材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 建立健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机制,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6%以上。

六、农村改革全面深入推进

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多元化服务改革试点。 建成吴忠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颁布《吴忠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挂牌57块土地共计33850亩。 扎实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形成“保障租金+剩余分红+劳作收入”的​​农民增收新模式。 累计培育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69个,入股土地7万亩,涉及农户1.02万人。 。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6011笔、金额3亿元。 自治区扶强村集体经济工程实施,累计到位综合资金近4亿元,注入271个行政村。 全市323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完成全市43个镇497个行政村集体资产清算核定,核定村级资产总额46.6亿元; 完成487个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成立村经济合作社354个,股份制经济合作社133个。

七、农业生产基础明显改善。

耕地质量显着提高。 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现有耕地面积534.5万亩,耕地保有量459.6万亩。 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36万亩,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灌溉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在长江灌区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因地制宜发展管道灌溉; 在长江灌区推广蓄水保湿、抗旱、测湿灌溉等旱作节水技术。 积极推广旱作农区,采用雨水收集灌溉技术和覆膜保湿技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55%。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加快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激光仪整平、无人机植保种植、智能精准播种、青贮饲料收获、全混合日粮拌和(TMR)等机械化作业技术,新增中型拖拉机34787台、2186台联合收割机。 配套机械设备14159台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八、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进“康洁卫民”、“黄大洁”环卫保洁公司,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100%覆盖。 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便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厕所改造模式。 累计改造农村户厕所73227户。 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89个。 全面整治和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五清、一整治、一绿化”村庄清洁行动。 共开工13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和15个美丽小镇建设项目,改造危房1.75万间,改建新农村道路1681条。 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9个。 全市2642个自然村已完成分类分级,5个自治区“多规合一”实用村庄规划试点工作已完成。 利通区被评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激励县”、“全国乡村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青铜峡市被评为“区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县。

虽然吴忠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总体形势良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制约吴忠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低。 农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效率低、单一化特征明显。 全产业链建设一体化和生产要素跨境配置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二是农业基础尚不扎实。 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耕地地力保护有待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有待加强。 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还较低,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水平较低。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联系还不够紧密。 三是科技支撑体系相对滞后。 农业科技创新产学研机制不活跃,人才引进和培训不足,职业农民培训不力,产业主体综合素质和技能较低。 四是农村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 基础设施历史滞后,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亟待提高。 农村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还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第二章 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一、重大发展战略迎来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始终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还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基础新时代,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并对农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极大提升了宁夏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更多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实施,农业农村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打造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试点黄河流域、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验区,为吴忠农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机遇。

2、开拓农业科技发展新思路

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将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革命力量。 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品牌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竞争力提升。 吴忠现有乳业研究所、国家级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吴忠农业科技园科技项目建设和新技术示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城市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发展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业产业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将成为吴忠农业发展的新起点。 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富硒农产品示范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丰收节等农业旅游活动,打造奶制品、酒类等特色产品。比较优势,为吴忠农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十四五”期间农业提质增效潜力巨大。 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效,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四、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活力

农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 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必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提供新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吴忠市印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方案》、《支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吴忠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吴忠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政策文件,使现代农业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完善,机制更加灵活,法制更加健全。 全市全面推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必将进一步激发农业各类生产要素活力。 不断加强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有利于农业发展获得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 1、资源环境因素约束加剧的挑战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吴忠市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剧,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可用土地资源持续减少。 坡耕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各地“占补平衡”同量异质,耕地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水资源约束继续加剧。 年降雨量、地表水径流、水资源等主要水资源指标均低于全国其他省市。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2、农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的挑战

吴忠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农业物联网产品和设备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分级、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比例较低。

三、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挑战

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市场需求不协调,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产业链不紧密。 吴忠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水平较低,精深加工滞后。 结构性供需失衡、市场化商品化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农业的比较效率下降。 依靠转移就业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增速放缓。 同时,没有良好的产销渠道和产销平台,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短板。 区域特色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产品竞争力较弱,粮、酒、黄花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影响力亟待提升。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刻不容缓。

4、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带来的挑战

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正进入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阶段。 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成为吴忠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农业相关部门科研人才、创新人才、实用人才、技术人才短缺,高层次领军人才短缺。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空心化、农副业、农民老龄化趋势显现。 农村人口结构不平衡,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第三章 总体思想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视察宁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三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化为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城乡一体化的吴中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农业、宜居宜业乡村、富裕农民,为吴忠市全面建设贡献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良好开局、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支撑,为自治区建设全国农业强省贡献吴忠力量。绿色发展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内生动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方式、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着力完善农业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激发农村生产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突出特色,高质量发展

以质量结构调整优化为突破口,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满足农产品消费升级需求。 实施绿色振兴农业、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由“量变”转向“质变”。 深度发挥农业多种功能,通过要素跨境配置和生产力有机融合,拉长拉紧产业链条,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效益。一体化发展。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立足吴忠农业现状,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因地制宜,突破瓶颈,弥补短板,构建适合区域发展和需要的产业体系,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全产业链,推动区域农业产业现代化。 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有重点、差别化的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效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农业产业。

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黄河沿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结合,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环节友好型农业产业。 持续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

5、市场导向、开放外向

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要借助“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先行先试,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化农业合作,加快吴中农业进步。 把引进来、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发展,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农业新型人才,建设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综合实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三)战略定位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按照自治区建设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统一目标,重点抓好五个重点自治区农业产业:酒、牛奶、肉牛、滩羊、绿色食品,我们将充分发挥吴忠优势,力争成为领头羊。 牵头推动奶牛、肉牛产业更加“牛”,滩羊产业更加“洋”,酿酒葡萄、枸杞产业更加“兴”,优质粮食黄花菜产业更加“绿色”,打造更加繁荣、更加特色的产业。 吴忠现代农业体系质量更好、动力更强、效率更高。 聚焦六大路径:

突出产业效益,促进结构调整。 以化解农业结构矛盾、提高产业比较效率为主线,调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加快形成粮谷协调的农业基础产业体系、经济和饲养,协调农牧渔业。 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发展瓜类、蔬菜、酿酒葡萄、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效率。 稳步扩大奶源基地,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促进奶牛、肉牛、肉羊扩产,恢复生猪生产。

生产规模的提高将促进产业集聚。 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结构布局,强化产业延伸、技术辐射和主带动,高效配置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在特定区域集约集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优质粮食、蔬菜、养殖、富硒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分类建设一批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依托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原料基地与农产品加工、科研与产业、产销、企业与农户对接支撑,推动单一养殖基地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公园。

推动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 稳步推进农业内部各产业交叉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实现农业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型业态转变。 打造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的区域模式,促进城镇区、农业区、园区有机衔接,实现农民就业就近转移。 通过加工链条纵向延伸,推动农产品从种植到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品利用的链条式增量转化和升值。 通过服务链横向拓展,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培育发展农业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功能链整合拓展,推动农业向生态、文化、旅游等领域延伸,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

坚持高质量发展,提升品牌引领力。 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组织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建设智能化监管和追溯信息平台。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营销。 鼓励企业创建产品品牌,推动更多品牌入选国家和自治区知名农产品品牌名录,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较高的农业品牌。

强化要素协同,挖掘内部潜力。 通过加强科技进步、装备支撑、资金支持,促进多因素优化配置和有机协同。 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攻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创新机制。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开展以精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 按照“三权分置、稳定、宽松”的原则,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业要素供给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农民的潜力和活力。农业和农村地区。

促进人才多元化,激活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重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人才队伍,积极创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集聚强有力的人才和人才队伍。农业发展智力支撑。 实施优质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提升行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将技术、信息、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带到农村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实施返乡创业行动,完善对返乡创业人员的补贴、融资、场地、培训等支持政策。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储备库,汇聚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

(四)发展目标

立足吴忠黄金奶源基地优势和黄河流域农业特色,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吴忠农业现代化。 到2025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进一步增强,产业化管理水平显着提高,设施装备更加先进,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信息化水平提高广泛应用,市场竞争力将显着增强,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走出了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细化、经营品牌化、市场多元化、规模专业化、绿色发展”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具体发展目标:

——农业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大幅提高。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12亿元,年均增长3.5%; 农业增加值达到106亿元,年均增长3.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96.6元,年均增长8%。

——农业生产能力显着提高。 新建高标准农田68万亩,改造提升96万亩。 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3万吨以上; 肉类总产量14.6万吨,鸡蛋总产量3.7万吨,鲜奶总产量215万吨,瓜菜总产量150万吨。 水产品总量1.55万吨。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0万千瓦,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奶牛存栏45万头,肉牛饲养58.7万头,肉羊饲养745万只,饲料种植面积100万亩。 枸杞种植面积达11.71万亩,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葡萄酒产量达12万吨以上。 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畜牧业占农林牧业和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7%。 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健康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农产品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品种结构全面优化,主要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农业管理体制健全完善。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230家,自治区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四星级(自治区级)家庭农场、牧场110家,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大幅增加,农业社会服务组织达到40个。按照“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承包地集中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农业社会服务组织。运营。 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民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监管,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产品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风险防控能力显着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以上98%。 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名特新、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农产品年均增长8%以上。 支持企业申请农产品认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项目,加大食用农产品证书制度实施力度。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显着提高。 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名录,实行耕地分类管理。 耕地质量持续改善; 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 畜禽养殖粪便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处理率达到95%; 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实现零增长; 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村庄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治理,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愿景2035。展望2035年,吴忠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农业结构根本改善,农业供给与消费需求协调,科技支撑作用显着增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基本成熟,农产品质量稳定效率显着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产区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

表3-1 吴忠市“十四五”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率(%)

农产品供应

粮食总产量(万吨)

99.6

103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282.8

300

肉类总产量(万吨)

10.7

14.6

6%

瓜菜总产量(万吨)

110

150

6%

牛奶总产量(万吨)

105

215

15%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1.44

1.55

1.5%

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

97

98

农业

结构

农业总产值(亿元)

178.1

211.5

3.5%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49.1

57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1.8:1

2.5:1

农资设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5

0.6

农业机械总功率(万千瓦)

154

180

耕作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

81

83

农业

科学和技术

科技进步贡献率(%)

63

65

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万人)

1.5

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万人次)

2.1

3.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规模化奶牛养殖(年存栏200头以上)比例(%)

98

99

肉牛规模化养殖(年出栏100头以上)比例(%)

53

60

规模化肉羊养殖比例(年出栏500只以上)(%)

60

65

农业生态环境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90

95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88

超过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