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为何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一水润万顷田!

日期: 2024-01-09 07:00:37|浏览: 332|编号: 2932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成都平原为何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一水润万顷田!

都江堰水利枢纽源头工程全景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何波 摄

洪水咆哮,浑浊的海浪猛烈地冲击着岸边。 都江堰孤零零地矗立着,任江水流淌。

今年汛期,都江堰水利枢纽又面临特大洪水。 然而,比这更危险的战斗却屡次经历过。 虽然它几经严重损坏,但它的功能却永存。 洪水时抵御洪水,干旱时滋润良田。 灾害频发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许多同龄或更早的水利工程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或者只剩下零星的废墟。 都江堰水利枢纽为何能成为“神奇”的存在?

“无论是选址、建设还是维护,处处体现着科学。” 王国平虽然不是水利专业,但这并不妨碍他研究和解读都江堰水利工程。 作为四川省都江堰市文联副主席,他走南闯北,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他整理的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文字,串联起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前世今生。

对于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科学性,人们早已达成共识。 “深走滩、低筑堰”、“分水四六、平旱”、“因势利导、因时制宜”……这些治水理念通过几代人的奋斗是前人不懈追求的成果,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价值。

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举行的国际排灌委员会第69届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首次申报的都江堰与灵渠一起成功入选一号工程,江西盐、长曲。 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7个地方跻身其中。

出于敬畏和感恩,人们非常爱护都江堰水利工程,年修制度已延续了数千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保护水利工程遗产。

最好的保护就是科学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都江堰水利枢纽防灾能力更强,灌溉面积更大,活力更强。

经过两千多年的艰苦奋斗,都江堰水利枢纽依然年轻、充满活力。

水灾、旱灾都是人造成的

四川人喜欢用“安逸”来形容成都平原的安逸生活,而都江堰水利工程功不可没。 出于感恩和怀念,王婷放弃了大都市的繁华,回到家乡当起了导游,为游客讲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奥秘”。

我在上海学习和工作。 突然有一天,我抛下一切,回到了家乡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只是一座小城。 它古老而简单。 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繁华时尚截然不同。

王婷的生活似乎发生了急转直下。 朋友们表示无法理解,但她认为这是合乎逻辑的。

“高中班67名同学,包括我在内,只有3人出去四川读书。” 放学后,王婷在水边嬉戏,倚栏听涛,从心底里热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水。 正是这种感觉,让她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因为这份热爱,她考取了导游证,在都江堰风景区工作了12年,日复一日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

王廷笑着说,古话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 现在即使我还年轻,我也不想离开四川。 “这是一个我来了就不想离开,离开之后还想再回来的地方。”

不过,如果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王挺不会这么想。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一路流至都江堰市区的玉垒山口。 东南为成都平原。 都江堰市距成都仅50公里,但海拔落差却高达273米。 汛期河水顺流而下,水流湍急,极易引发灾害。 都江堰工程建设之前,成都平原洪水时是一片汪洋,干旱时是大片光秃秃的土地。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饱受水旱之苦。

公元前256年,历史改变了。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花费数年时间,开凿玉垒山,设置宝瓶口,引水灌溉辽阔的成都平原。

王国平表示,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真正的既能排洪又能灌溉的民生工程。 从此,“水旱随人,无饥荒。岁月无缺,世称天府”。

进入都江堰风景区,放眼望去,既看不到水坝,也看不到宽阔的水面。 与我印象中的许多著名水利工程相比,眼前的都江堰显得过于低调和朴素,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出名。 跟着王婷转了一圈,只有瓶口那哗哗的水流让人感到有些兴奋。

“正是这种低调和质朴,凸显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 站在一个简易沙盘旁边,王婷说道。 “鱼嘴引水、飞沙堰泄洪、宝瓶口引水,都江堰水利枢纽三大渠首工程相互呼应、相互配合,确保防洪、灌溉、漕水和社会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鱼嘴是一座形状像鱼嘴的堤坝,在山口将岷江分为内河和外河两条河流。 按照四十六分水原则,平时60%的河水流入内河灌溉成都平原。 当洪水来临时,利用曲线动力学原理划分六条河流。 100%以上河水排入外河。 飞沙岩长300米,高2米。 通常将岷江水引入宝瓶口。 当洪水来临时,它会将进入内河的大部分砂石同时排入外河。 宝瓶口位于玉垒山的尽头。 它是由天然山体雕刻而成。 严格控制来水量,宽度恒定,既保证了成都平原的供水,又防止河水过多涌入。

“因势利导、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落实。 正因为如此,都江堰水利工程虽然经历了近2300年的风风雨雨,但源头工程只进行了微小的调整,从未被推翻过。

离都江堰风景区不远就是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 该机构负责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供水和灌溉。 以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契机,新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示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中。

“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两千多年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原理和作用。” 都江堰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秀杰说。

世代守护

对水利工程单独立法,这在国内外并不多见。虽然历经千辛万苦,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已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这两天,张士龄一直忙着整理资料,为下一步的修法做准备。

“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很多不利于执法的问题,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张士岭现任都江堰管理局水务处副处长。 修改的法律是1997年颁布实施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回顾当年,水利工程单独立法在全国尚属首次,引起了不少争议。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93年6月,成都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成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清水河、淞河、府河成为成都市市级河流。属于都江堰灌区,一直从府河引水灌溉,所以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也就是说,要从东风渠引水,以及引水量必须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成都市水务管理局.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利用天然河道作为主要输水渠道。 其典型特征是“引水无坝”、“渠河不分”。 如果富和实行属地管理,那么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该如何管理,由谁来管理?

经多次协商未果,此事惊动了四川省人大。 1994年5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带队组成立法调研组,对府河干渠进行现场考察。 一路来到与都江堰市毗邻的郫县,各方坐下来,各说各的理由。 经过一番辩论,该立法成为共识。

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戴健康表示:“以法律形式对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对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最好的管理。”

经过数十次起草、三年多的时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终于发布。 都江堰管理局明确负责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统一管理。 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负责水利工程用地管理。 2003年,该规定首次修订并沿用至今。 今年,修订工作再次启动。

“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法律保护,依法管水、用水,都江堰水利工程可能遭受了比较大的损失。” 戴建康说道。

历史上,都江堰水利枢纽的保护从来没有松懈过。 清代成都著名水利专家钱茂所著的《历代都江堰列传》,记载了修都江堰建功立业的数百人。 与今天不同的是,在古代,大多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施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修制度。

都江堰水利枢纽利用弯曲河道的离心力自动排沙,但枯水期仍需疏浚。 同时,由于长年面临河流的侵蚀,渠首本身也需要加固。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王国平表示,都江堰水利枢纽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破坏。 “鱼嘴的位置曾多次变动,1933年叠溪洪水彻底摧毁了鱼嘴和飞沙岩。” ,只有宝瓶口幸存。”

王国平一直在整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修缮历史。 他是工人出身,家乡是四川江油市。 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的热爱超过了很多当地人。 15年来,都江堰市出版的各类地方文献大部分都是王国平编辑和挑选的。 现代人由此可以一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代变迁。

最惊心动魄的变革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当时成都尚未解放,原本应在冬至前后动工的遂秀建设也没有任何动静。 灌区人民十分着急。 中共地下党员马士图被派往西安向即将率部入川的贺龙汇报。 随后,隋修就被提上了日程。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 面对资金极度困难,成都市军管委拨出专项资金修复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声令下,解放军三个团的官兵迅速出动,一边与残存的匪徒搏斗,一边夜以继日地抢修。 几个月后,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都江堰通水仪式成功举行。

几张黑白老照片记录了当年的情景,成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珍贵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全年勤修、防灾”的传统。 在财力相对匮乏的时代,中央和地方政府挤出资金,坚持修复都江堰水利工程。 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更加稳定。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都江堰灌区累计投资38.83亿元,用于配套设施续建、节水改造、水损工程修复、日常维护等。 新建、改扩建航道1338公里。 灌区工程状况明显改善。 运行安全保障率显着提高。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继续保护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都江堰管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杨斌说。

继承过去,开拓未来

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巨大贡献应该从“大灌区”的角度来理解。 用王国平的话来说,“水流到的地方,就有都江堰”。

“水稻、玉米产量比去年增产1500多公斤,粮食收入达万元!”

这几天正是秋收时节。 虽然工作中满头大汗,但田东平却幸福如花。 他家住大英县龙胜镇白寨门村,一家五口居住着9亩多土地。 当地气候干旱,多年来我们只能靠天气维持生计。 最干旱的一年,农作物产量下降了近80%。 “没有水,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被旱死,真是令人心痛!”

今年5月,正是春播用水高峰期,清澈的水顺着渠道流入白寨门村。 田东平说:“有了水,从此年年丰收!”

田东平使用的水来自距离近200公里的都江堰水利枢纽。 过去,都江堰灌溉工程只灌溉成都平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不断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成为集引蓄一体、配套设施齐全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体系。 灌溉范围逐渐从成都平原向更广阔的地区扩展。

“丘陵灌区渠系建设日趋完善,近10年来,我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增至21.7万亩。” 都江堰管理局第二人民运河管理办公室(简称第二人民运河办公室)主任曾力介绍说。

从地图上看,整个都江堰灌区的形状就像一把展开的折扇。 在都江堰管理局展厅,对比不同时期的灌区地图,可以看出扇子已经“长大”了。

数据的变化更加清晰:都江堰水利工程初期,只有蜀、广汉、犍为三县得到灌溉,耕地万公顷(约100万亩); 宋代扩展到12县,以后历代不断增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灌区扩大到14个县,受益农田280万亩; 目前,灌区实际面积2.32万平方公里,惠及7市38个县(市、区)1076万亩农田,同时还提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发展变化。” 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张勇表示,新增了一些永久性水利工程项目,河系、运河系统也在调整。 “没有这些新的发展,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范围内的供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独特的地位是四通八达的运河系统。 它们像蜘蛛网一样盘根错节、密密麻麻,将岷江的水输送到城市和乡村。

目前,都江堰灌区共有干渠和支渠111条,长度3567公里; 268条支渠,灌溉面积超过10000英亩,长度3354公里; 支渠以下各级最终航道长度超过35000公里; 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5座,加上小型水库等小微蓄水设施,总蓄水量18.54亿立方米。

这些不断延伸的水渠,推动巴蜀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川省十大经济强县中有9个位于都江堰灌区; 灌区经济总量占四川省经济总量的一半。

王国平在一本书中专门阐述了一个观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贡献应该从“大灌区”的角度来理解——这是他的亲身经历。 此前,王国平和大多数参观都江堰水利枢纽的人一样,认为都江堰水利枢纽就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只是都江堰水利枢纽的源头工程,从面积上看,只占整个都江堰水利枢纽的万分之一不到。” 王国平 后来我才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多么系统、多么庞大。 “水流到的地方,就有都江堰。”

尽管规模不断扩大,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发展并非没有边界。 按照总体规划,整个灌区面积2.86万平方公里,远期灌溉面积1500万亩,覆盖8个市、42个县(市、区)。

王国平表示,只有规划全面落实,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貌才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有限,但需求却不断增长。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面临新问题。 “水是一种商品,使用它必须付费。使用的越多,付费的就越多。” 价格杠杆的推出直接就是为了缓解困境。

都江堰灌区几乎所有县城都有河流经过。 但如果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放水,这些河流就会干涸。

但放掉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用水量不断增加,但岷江的水流量却没有太大变化。

“近30年来,岷江年均来水量约136亿立方米。” 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殷邦军表示,来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 “灌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00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 平均的。”

供需矛盾突出。 怎么解决呢?

长期与水打交道的人民运河二支局供水科科长邓顺杰有自己的想法。 “依靠调蓄结合,更多依靠价格调控杠杆。农业用水占社会用水量的60%,其中水稻用水占农业用水的60%。如果水稻用水控制得好,节水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些年来,我们灌区的用水量一直呈负增长。

人民渠第二灌区为丘陵灌区,始建于1958年,截至2017年底,覆盖4市10县,实际灌溉面积179.3万亩,总面积粮食产量超过30亿公斤。 引都江堰水、调蓄水已成为人民渠二灌区的主要配水方式。

“每年6月中旬至次年3月前,都会从都江堰水利枢纽引水蓄水。” 邓顺杰说,都江堰水利枢纽修复前,灌区各种蓄水设施尽可能多地蓄水至正常水位。

目前,人民渠二灌区有大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5.8亿立方米,占灌区蓄水量的76%。 再加上各种小型蓄水设施,每年4月至6月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近3亿立方米的用水。

另一个“法宝”是通过价格杠杆及时调整水资源分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运河两个灌区开始实行水计量。 原则是按亩征收,按粮计征,货币结算。

这件事一旦解决了,就等于捅了马蜂窝。

“都江堰水利工程水量充足,那么要收什么水费呢?” “如果我不付钱,我怎么能拒绝获得水呢?”……

公众的抵制程度有些出乎意料。 春灌高峰期,人们包围水站,强行放水。 在一些地方,不得不派出警察来保护水源。

2003年,邓顺杰担任金山站站长,负责绵阳市安县(现安州区)范围内的供水工作。 当年县人大会议期间,邓顺杰收到了县人大转发的一份议案。 一位担任县人大代表的村支书专门提出了这项议案,呼吁取消水费,免费用水。

回首那一年,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如今,“水是一种商品,你要付出代价,用得越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这些概念逐渐变得越来越流行。 如今,整个都江堰灌区灌溉用水系数由0.432提高到0.51,受益区平均亩耗水量下降17.7%,年节水能力增加6.18亿立方米。

“政策精简,管理逐步加强,目前我们灌区亩均农田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 曾丽说,现在水一用完,农民就催促水管人员把闸门关上,生怕他们再用更多的水。

都江堰水利工程除满足农业需求外,还将提供超过2000万人的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城市生态用水以及应急减灾功能。 可以预见,都江堰水资源的总体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除了节水之外,水资源和环境保护也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2004年,沱江上游的四川化工集团非法排放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造成沱江下游多地水污染。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都江堰水利枢纽紧急调水,稀释污染物,为沿线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一夜之间,时任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的刘福祥烧坏了两块手机电池。

“极端事件的增多,在都江堰灌区的设计规划中并未考虑,但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刘福祥表示,都江堰的水资源有限,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利用效率。

都江堰灌区城乡节水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 特别是现在我们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张凯勇表示,把共识转化为行动,是一篇大文章。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持久成功的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这不仅需要价格杠杆控制,还需要总量控制,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如何汲取前人的智慧,创造新的成就,是世人所期待的,古老的都江堰也是如此。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