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24-01-23 14:02:07|浏览: 187|编号: 3021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共青团中央推出了128条“稻花香谈好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我市“诗意丽香生态”旅行”被选中。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不断新发展。 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克服新冠病毒疫情不利影响,接待游客1405万人次,位居全省前列。

北中南乡村旅游“错位发展”

唐山市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沿海。 地质类型多样,有山地、海洋、平原、湿地等。 农、林、牧、渔业等产业门类齐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此外,毗邻北京、天津,区位优越。 交通便利,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2年编制的《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8年编制的《唐山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编制的五年规划确定了“一环、三带、多点”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一环”是指围绕唐山中心区的郊区环;“三带”是指面向北部燕山旅游带、中原旅游带、南部沿海旅游带;“多点”是指多个乡村旅游点的合理布局),并提出“逐步实现大乡村旅游综合开发”形成线性乡村旅游产品的区域; 集中开发小片区域,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 利用七彩乐园和长城总体思路是围绕人文、渔俗三大主题开发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 打造多点特色,提升乡村旅游亮点。

强力启动“三十万工程”

市文化和旅游局着力构建三板块架构。 北部依托山地特色、民俗文化和长城资源,形成山野特产; 中部地区依托环城休闲农业和民俗娱乐资源,打造环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南部沿海地区依托沿海风情和渔业资源,开发生态休闲、垂钓体验产品。

着力培育十大乡村旅游集聚区。 重点引导黔西梨香湖、花乡国乡、遵化尚河园、山里各庄、丰润新阿木村、丰南唐津渠休闲农业区、曹妃甸多玛乐园休闲渔业区、迁安长城绿道等10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景区、餐饮住宿、休闲农业产业园等多种业态。

建设数百个乡村旅游景区和示范点。 积极打造老鱼尖、大钊故里、妈祖文化旅游区、善园农场、沙石峪等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100个项目产品,让游客欣赏不同的风景,体验四季最难忘的体验。 怀旧之情。

着力打造千家乡村旅游经营主题和住宿设施。 引导和鼓励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市场活跃村镇农民开办农家乐餐饮,开展住宿经营,扩大产品规模,不断提升品质,放大示范效应,建设1000家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

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村主要经营主体为“百花齐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服务,深入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多种特色产品和发展模式,不断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内生动力。

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3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迁安、黔西、丰南)和5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遵化沙石峪、黔西渔家水寨休闲农业观光园、迁安县)。 1个白杨峪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区、迁西喜峰口板栗大观园、乐亭城旗益田园现代农业园)、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迁安市曹妃甸十里海河豚村镇、山野口村、大五里镇、迁安市大崔庄镇白杨峪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89个,农家乐经营户近1100家,其中较成熟的农家乐35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37家)。

在市县两级的鼓励、支持和积极推动下,本着能旅游就旅游的原则,目前全市有99个行政村参与乡村旅游活动和运营,其中非物质文化旅游村4个。遗产,占4%; 红色资源类有3个,占比3%; 文物类别10个,占10.1%; 休闲农业品类23个,占比23.2%; 自然资源类别11个,占11.1%; 综合类有48个,占48.4%。 形成了农家餐饮型、乡村聚落型、现代农业型、产业集聚型、民俗风情型、休闲度假型、回归自然型、历史文化型等八种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显着的社会效益和效益。经济效益。 已成为我市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公共文化线下服务与数字化服务“双向开花”

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开展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活动。 目前,我市有一级文化馆11个,二级文化馆4个,文化馆升级率全省领先。 现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4个,实现机构设施全覆盖;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24个,实现全覆盖,基本达到150平方米以上。

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民间文化带头人,平均每个村有3个文艺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一步完善。 截至目前,全市共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11名。 推动45个非遗工坊建设,鼓励剪纸、泥塑、皮影、土布纺织等项目传承人积极参加各类非遗购物节、非遗展演、文创竞赛等各级各类活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品牌。 乐亭县姜格庄镇(乐亭大沽)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滦南县人民政府(评剧)等10家单位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北省艺术》。

唐山公共文化旅游云平台与国家及省级相关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形成“互联网+公共文化”大平台,构建开放、兼容、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云服务体系。 截至2021年底,云平台累计发布信息5130条、文旅品牌157个、视频资源1492条。

各地积极建设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利用门户网站、APP、微信微博、自营网站、自媒体平台等及时发布乡村旅游、产品销售、招商引资、资产交易等信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营销与交流。 深化与第三方交易平台、电商合作,加快海鲜、板栗、玉菜、花生、芝麻糖、粉丝、豆片、板栗菇等乡村旅游商品品牌推广。

“唐山周末”节庆活动,旅游产品与乡村产品奏响“交响曲”

突出乡村体验和风土人情,以“唐山周末”品牌为引领,以“返乡”为重点,打造“长城之家”、“滨海之家”、“滦河之家”等高品质民宿”; 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资源特色、民俗文化,举办曹妃甸河豚美食节、梨花节、板栗花节、踏青节、垂钓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探索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打树花、当地秧歌、乐亭大鼓、皮影、评剧等文化展览和表演; 发展手工作坊、乡村书店、乡村剧场、文化广场等休闲场所。 依托古村落、采摘园、板栗林、花海、“稻田画”等景观,打造旅游休闲度假产品。

组织开展“玩转唐山——最美唐山”大型评选活动和“六值得”乡村旅游评选,评选出十佳“纯美乡村旅游点”和十佳“田美” 》通过新闻媒体、微信等平台。 “农家乡村酒店”、十大“最美地区”,以及唐山十大值得购买的农家特产、乡村特色小吃、赏花度假村、乡村民宿、乡村旅游基地、采摘园等,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品牌的发展。 。

市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遵化市上李各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国有控股公司,投资15亿元,共同建设山李各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民宿艺术街、稻梦庄园、和落日谷露营地等,开启了游客半耕半读、诗酒共赏的“唐山周末”乡村生活,打造了乡村振兴的“燕赵模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