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绣:民俗艺术的璀璨明珠,国家级非遗的文化名片

日期: 2024-06-25 05:09:24|浏览: 69|编号: 5483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刺绣是民间艺术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众多刺绣品种中,凉山彝族刺绣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而独树一帜。作为许多彝族妇女从小就学会的手艺,彝族刺绣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成为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民族符号。近年来,随着对彝族刺绣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彝族刺绣已从一门手艺变成了一门工艺,成为西昌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彝族刺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祖先文化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西昌,大大小小的手工彝族服饰店铺和企业种类繁多,而让这些彝族服饰熠熠生辉的,是衣服领口、袖口、胸口等处缝制的彝族刺绣。作为国家级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贝色莫子罗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彝族刺绣技艺。

传承四十余年,贝色莫子罗早已视彝族刺绣为生命,致力于彝族刺绣的传承和彝族刺绣文化衍生品的研发。如今,贝色莫子罗创办的凉山古彝族彝绣服饰公司已成功成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普通的布片、普通的彩线,经过贝色·莫子罗的巧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彝族刺绣作品。在她的公司里,随处可见色彩斑斓、别具一格的彝族刺绣。近年来,借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东风,贝色·莫子罗把彝族刺绣变成了行走的“文创产品”,包括手袋、饰品、时尚服饰等,既是民族特色,也是时尚的生活用品,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利用。

彝族刺绣以红、黄、黑为三原色,色彩浓烈。每个图案都有特殊的含义,每一针都饱含着彝族人民对图腾的崇拜。在彝族聚居的地区,很多妇女从小就学习这门手艺。正因如此,近年来,彝族刺绣也成为不少大山里“绣娘”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以布为纸、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动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少绣娘用双手绣出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也绣出了一条条畅通的增收致富路。截至目前,贝色莫子罗已培训绣娘1153名。未来,她还将继续培训更多的绣娘,让更多的彝族妇女致富,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刺绣。

随着文旅产业的融合,彝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凉山彝绣还登上了北京时装周的秀场,大放异彩,贝格莫子罗也在时装周上收获了不少订单。

古老而迷人的彝绣文化正重新焕发活力,彝绣“走出去”对于充分发掘、传承、创新、激发彝绣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