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传承千年的针工造型艺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

日期: 2024-06-25 10:08:58|浏览: 79|编号: 5485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香包,古称香囊,又称荷包,在庆阳地区俗称“楚楚”、“楚儿”或“耍活”。庆阳民间历来沿袭着能工巧匠亲手制作香包,并在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以避邪、吉祥的传统习俗。

庆阳香包绣广泛分布于庆阳八县(区),其起源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卫生俗“熏蒸法”和新石器时代的服饰文明与朴素工艺,其工艺成熟于舜令禹制制十二章龙袍的“衣画裙绣”时期,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民国至解放后六十年代风靡全市。庆阳香包绣工艺是一门传承千年的针线造型艺术,是集立体造型艺术与平绣相结合的纯手工工艺。立体造型技巧与手法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褚褚”式。二是“线绕”式。 三是立体型,又分为单面挂件、挂件、双面挂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庆阳香包(楚楚)构型朴素,却又美轮美奂、千姿百态;刺绣粗犷淳厚,具有浮雕和野趣,给人以原始生活之美感。造型千姿百态、变化多样,既是庆阳妇女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原始、传统的手工技艺,也是个人技艺和智慧的再现。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教和原始图腾为原型,以古代历史纹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功能为目的,供观赏、佩带。款式以香包为主,还有挂件、袖件、桌裙、上衣、枕套等多种款式。

庆阳香包以其古朴、原始文物、奇特的工艺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和肯定。著名民俗学家金之林题词赞誉“正宁香包,天下第一”。

追根溯源

据史料记载,香囊又称荷包,又称香囊、挂件、臭袋,在庆阳地区俗称“氆氇”或“耍火”。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戴“氆氇”的习俗(“氆”原指原始骨针的缝制方法,后泛指用布缝制的、有松口或紧口的袋子)。此习俗的来源,至今不明,相传形成于公元前2300多年前。《黄帝内经》作者岐伯曾随身携带药袋,防疫禁蛇毒,并创制“熏蒸法”。

因为岐伯出生在庆阳,此法渐渐成为当地习俗,不断流传。草药称为“香草”,所以药袋又称为“香囊”或“绌绌”。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囊的记载。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胡姜梨与碧芝,任秋兰为佩”。姜梨、碧芝、秋兰都是香草。任是连接的意思。佩是佩,既指香囊,又指佩戴。全句意思为把装满香草的佩带在身上。由此可见,早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香囊就已经是一种装饰品了。汉代《礼记》云:“男女未戴冠者……其领缨皆以容绸为佩”。 容绸为香囊,可见汉代未成年男女均佩带香囊。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佳丽的专用物品。男官开始佩带荷包,有的官员上朝时干脆将荷包系在朝袍上。当然,当时的荷包与香囊并不完全相同,香囊主要盛装香药,而荷包则主要用来“盛放毛巾、小件物品”。这与2003年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提包形“千年香囊”相一致。

明清时期,庆阳香包十分流行,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的佳品。在清代,香包已成为爱情的信物。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华池县双塔寺内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金代香包。香包用黄褐色编织棉布制成,椭圆形,一面直,玛瑙宝石带链,四周采用传统锁边工艺,以十字针黄白丝线修饰边缘,底部写意凤爪装饰。主体为海棠花,以彩色丝线刺绣而成,花叶造型层次分明,色彩、造型各异,虽已陈旧,却依然美丽如新。 因为双塔寺始建于金代十年(1171年),距今已有830余年,香包至少与双塔寺同龄,故被称为“千年香包”。它的出土发现,是庆阳香包古老文化传承的最直接见证,同时也证明了庆阳香包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千年香包”是当时信众心中的珍宝,并被奉为佛祖。后人有诗赞之:“千年香包藏宝塔,海棠花千针穿,巧手绣花界,诚心献净土。” “千年香包”以制作工艺精湛而闻名,被民间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香包”。

2002年,庆阳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连续五年举办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使庆阳的香包民俗文化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香包刺绣制作进入高潮。2005年,“庆阳香包刺绣”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类

按制作手法分:庆阳香包为纯手工艺,立体造型与平绣兼容,结构古朴,按制作手法分有“楚楚”、线圈、立体绣、平绣四种。“楚楚”又称藏针绣,其特点是隐针藏线,以形制物,不见针线,形神兼备。其工艺包括创意、选料、裁剪、造型等。线圈香包是用各种彩线盘绕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手法有折壳、配色线、盘绕定型、结果(即把做好的线圈接起来,挂上彩色流苏)。这样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挂在门口,还可以赠送他人,寓意平安祥和。

立体绣香包内容复杂,形式多样,有单挂、坠饰、双面挂、吊坠、立体坠饰及摆饰等,款式近400个。其制作工序分为构图、刺绣、色染、缝缀、结果等,有制纹、制版、扩背、套纹、绣花、定型、结果、装饰等工序步骤,成品神似而不形似。平绣香包风格厚重庄重,厚重中透露着隽永的寓意。其制作手法有断线绣、并线绣、挑绣,以及齐针、辫针、缝针、混针、抓针、拉针、编金、点金、绕金等。

按照式样,青羊香包一般有五种:头戴式主要是供小孩子戴在头上,常以彩布彩线编成虎头、猫头、兔头及各种动物头形的帽子,在端午节佩戴,以避邪保佑。肩挎式一般以虎、狮图案为底,绣上头大身小、有爪无腿的虎、狮图案,缝在小孩子的肩上,以避邪。胸挂式式样繁多,内容复杂,一般用双股彩线连接,挂在胸前纽扣上,少则一两个,多则八九个,内容常为吉祥动物、植物,表达妇女祈福平安、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背挎式主要是“五毒背心”。 童鞋的后背绣有蛇、蝎子、蜥蜴、蜘蛛、蜈蚣五种有毒汁液的小动物图案,这些小动物有毒,却在端午节穿,表达了古人“以毒攻毒”的哲学思想和保护身心的愿望。鞋底多为鸟兽造型,如虎头鞋、猫头鞋、蝴蝶鞋等。这种香包的左右鞋是对称的,在古代左为阳,右为阴,寓意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有避邪护身、成双成对、齐蹄飞翔之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