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报:高碑店市古代道路发展缓慢,宋辽对峙时才有新交通要道

日期: 2024-07-05 16:08:29|浏览: 53|编号: 5607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本文原载于2024年6月13日《保定晚报》)

高碑店市(旧称新城县)古代属于杜康的核心区域,历史上这里曾被称为沃土,河湖纵横,物产丰富。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因素,该地区的道路才发展得很慢,直到宋辽政权对峙时期。由于战乱,信使往来,加上北宋定都开封后,如果要连到西津府再走沿太行山开辟的古道,路途会非常遥远。于是宋辽两代开辟了一条贯穿河北南北的新交通路线,即开封—澶州—大名—冀州—雄州—新城—涿州—西津府。这时新城县的道路才有了相应的发展,并有了准确的记载。

蒋东明作品《紫泉宫》

元朝沿袭这条驿道旧制,废除白沟驿,在新城县设置分水驿。清朝时,这条驿道升格为京德“御路”,起自北京广安门,行六十六里至良乡黄辛庄王府,行七十里至涿州王府,再行四十八里至新城县紫泉王府,再行七十里至任丘召北口王府……经过数座王府,便到了这条御路的终点——德州行关。这条京德御路宽约三十米,每当皇帝到访,百姓便用黄土铺路,并在街上洒清水。

清代皇帝每日巡游都有固定的行程,于是在御道旁修建了供皇帝下榻的行宫,新城紫泉宫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座。该宫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宫内东西宽127步,南北长153步。宫殿居中,屏山自西而北再向南,一直到宫殿的东南角。山上树木繁茂,早到晚可见乌鸦啼叫。西有石径,山上建有掌亭,下有竹坝、露天亭。宫殿从西北角引水入墙,水上建有高阁,水入宫殿后,在东部汇成一潭清潭,人称镜湖。 山凹北侧有亭,名鱼罟。镜湖西岸至东北角有石拱桥一座,桥南中间有石牌坊一座,湖东北山角有箭厅一座。宫门左右为朝房。宫门南经朝房中间至外屏(东西横贯的大影壁)。圆形宫殿外有43余亩的空地(空地)。水从宫殿西北引向南流,再折向东经大虹桥汇入紫泉河。外屏北有石制横桥一座。据《乾隆皇帝日记》记载,乾隆皇帝19次下榻紫泉宫,嘉庆皇帝下榻2次。 乾隆皇帝曾13次作诗125首,赞颂紫泉宫的美景。他的《镜湖诗》云:“其源紫泉,注半面。我无以洗樱花,却已载舟。”诗中的“紫泉”二字,既是宫名,又是新城县一条著名河流的名字。关于紫泉河,光绪版《新城县志》有《新城重修石桥疏城壕记》记载:“城内(至新城县)通紫泉河……南流城中,环城而立,气势磅礴”。紫泉河与兰若塔,是清廷选择在此修建行宫并命名为紫泉的重要原因。清朝的南巡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浪费严重,耗资巨大。到嘉庆年间,南巡基本停止。 因此,景德御道自此以后便日渐衰落。

紫泉书院创始人新城县令杨永春塑像

清末,内忧外患,国力衰弱,皇帝不再来此驻跸,紫泉宫也因年久失修而年久失修。据《紫泉书院新修碑》、《紫泉书院开建碑》等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59年),知县杨永春(紫毓宣)召集诸绅士,商议在紫泉宫原址重建紫泉书院。绅士捐银二千余两,修建房屋三十五间。六月动工,十月竣工,招收附近各县学生,主要讲授与科举有关的内容。紫泉书院讲堂内有匾额:敬修堂。对联为:大人有德,小人有才。志向方能大成,勤奋方能拓宽事业。 当时直隶巡抚曾国藩任命会元状元王振刚为保定莲池书院校长,使一度衰落的莲池书院重新焕发活力,也使王振刚声名鹊起。其实,王振刚到保定莲池书院任职之前,曾长期担任家乡新城紫泉书院校长。王振刚离开紫泉书院后,新城县绅相继聘请王振刚长子王建、五子王鹗接任校长一职,使紫泉书院延续文脉、蓬勃发展,名扬京南、保定北。王振刚与其两个儿子相继执掌书院,人才辈出,成为佳话。紫泉书院建院四十余年间,与新城县学共输送了29名文武进士和153名文武举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新城县首榜便出了7名举人,轰动全国。

清末,随着清朝国力衰落,内忧外患,书院也难逃厄运。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紫泉书院创办三十余年后,已是衰败不堪,只能惨淡生存。新城县令张秉哲上任时说:“大贫之后,唯他能从容处事,除贪污腐败,政事公正,使百姓耳目一新。”他振兴紫泉书院,保障学生的伙食费用,为师生准备奖赏奖金,修改制定书院新规,规定学生必须在校内住校学习,教师不仅要讲授经学,还要讲授实学。 他举办“彬兴礼”,旨在鼓励读书人读书。所谓“彬兴礼”,就是知县为鼓励应试的读书人而举办的宴席、赏赐、庆祝仪式。王廷闿撰写《彬兴记》一文,记录当时的盛况,收录于《续新城县志》。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兴办学校,紫泉书院改为官办中学,标志着新城县学校的开始。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在紫泉书院旧址上修建新校舍,1951年创办的新城中学也从城内张家大院迁至此址。

新城中学毕业生夏敬元回忆说:“1952年7月,我考入新城县初级中学,这是新城县第一所中等教育学校。初二时,学校从城里搬到了紫泉宫。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左胸前都要佩戴白底红字“新城中学”四个字的校徽。学校允许走读生把从家里带来的干粮放在教师食堂,让厨师给学生热着吃。教师食堂的加餐和热汤也都给我们提供,所以学生们对学校领导和厨师们都很感激。”学校还组建了军乐团,每天早上早操的时候,队员们都要聚在一起练习吹喇叭、打鼓,这在学生们眼里是那么新奇。每当学校举行运动会或者参加社会活动的时候,军乐团就穿着统一的衣服,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乐队指挥是高大、年轻、英俊的曹国祥老师,随着他的指挥,乐队时而鼓声、喇叭声响起,时而戛然而止,气势磅礴。”

1973年春,新城县委宣传部干部平文玉来校采访,并撰写了《正值壮年》报道,该报道发表在4月26日《新保定日报》第三版,报道了新城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风采。在恢复高考后的几年里,新城中学以高考录取率闻名保定,创造了办学史上的辉煌时代。2001年,新城中学迁至高碑店市区,与当时的高碑店四中合并。

新城中学旧校舍

2016年5月,“高碑店新城紫泉中学”在原紫泉宫旧址上建成并开办至今。如今,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中式建筑,古色古香;中央镜湖,荷花盛开;红楼绿树,屋宇庄严;环湖长廊,犹如巨龙盘绕堤岸;五孔石桥,犹如横卧波涛上的长虹;飞檐古亭,傲然挺立;花园式学校,名不虚传。

新城紫泉中学校园一角

从紫泉宫到紫泉书院,再到新城中学、紫泉中学,是高碑店教育史的缩影。正所谓:师德严谨,学风正直;教诲有方,教风柔和无声!

参考文献和文​​章:

1.《新城县志》

2.陆宝玉《高碑店赋》

3.高碑店文化文集第十二卷

4. 崔玉倩《杜康史探》

5.《保定教育史料选》

6. 荆元平著《王树安传》

7.河北省文史馆·教育卷

8.《时光飞逝如水》——夏静远

9.张云《新建紫泉书院碑记》

10、王振刚《紫泉书院创建碑文》

撰文:李光宇

图片提供:陈振锋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