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纹不上档次 10 元速溶咖啡和 74 岁南京老太为何能引发流量狂欢?

日期: 2024-07-08 06:02:42|浏览: 286|编号: 5638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三瓶雀巢速溶咖啡、一把红黄色铁皮剪刀、一个红色的老式保温瓶,几样普通的“复古”物品,把十元速溶咖啡和74岁的南京咖啡奶奶韩素珍推到了流量最前线。

网络平台的百万点赞,就像是一颗小石头扔进了南京秦淮区四条巷的街角,在现实世界掀起涟漪,排队长达数十米。在当事人的茫然、街坊邻居的不解中,这场由速溶咖啡引发的“文艺复兴”,引得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疯狂打卡。

体验、追逐、围观、唱赞美诗……每一个围观者都像发现新世界的拓荒者。有人好奇老韩太太为何如此受欢迎,有人自发唱赞美诗,有人等待咖啡商的回应,有人怀念往日冲泡的醇香。在这场流量混战中,他们都试图抢先挖掘每一寸荒地,在一步步塑造出爆红又陨落的遗憾故事后,他们开始等待、寻找、追逐下一个“老韩太太”。

茫茫车海中,韩素贞的奇幻旅程还在继续,但她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她只希望守护心中的执念,守护生命那片净土。

韩素珍坐在店里,女婿在后面忙碌。潮新闻记者 余诗琪 摄

那天早上,排队的人已经长达40米。

5月19日早上,看到店铺周围人山人海,韩素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出名了。

早在前一天晚上,一个小女孩举着手机对她说:“奶奶,你出名了。”韩素珍以为是玩笑,没当真,也没仔细看女孩手机屏幕上的自己。第二天,她照常骑着电驴从家里来到店里,准备九点准时开门。没想到,她远远就看见一大群人,把小店团团围住。

看到韩素珍到来,为“10元手冲咖啡”而来的人群开始兴奋起来,自觉地由“群”变成了“队”。百余人的长队穿过隔壁的阿福龙虾馆和安庆金鸡馄饨店,直奔34号院门口,“排了至少40米。”

韩太太的甘蔗汁店和隔壁的阿福龙虾店。潮新闻记者吴福梅摄

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做生意,韩素珍赶紧让众人把队伍尾部转到围栏的另一边。后来队伍越排越长,穿过了远处的电线杆。街道办见状还派了两人过来维持秩序。生意兴隆固然是好事,但她心里也有些纳闷:今天怎么回事?一大早就有人来买咖啡?

平时店里的咖啡库存不多,都是买够数量,卖完再补货,所以当天没过多久,店里的咖啡就全部卖光了。她赶紧跟远道而来的顾客道了歉,然后赶紧骑着电动车去了附近的超市买,也没详细问价钱,直接在超市买了好几大箱速溶咖啡。

没想到,回到店里,看到门口堆放着好几大箱的咖啡,正纳闷这些咖啡是从哪里来的,有人告诉她,以后雀巢会免费供应咖啡给她,并留下了联系方式。韩素珍第一反应是:“有这么好的事吗?”

后来,当咖啡第二次售完时,韩素珍尝试打电话给雀巢的工作人员,出乎意料的是,咖啡很快就送来了。

韩素珍手捧割好的甘蔗。潮州新闻网记者余诗琪摄

高峰期,韩素珍的店一天能卖出上千杯咖啡。她的女儿和女婿也来帮忙,一个切咖啡​​条,一个递塑料杯,她只负责搅拌。尽管如此,她一天下来,往往也坐不下几分钟。

“巅峰”时期,韩素珍每顿饭只能吃两口,三天没吃半斤米饭,体重减轻了6斤。“人家那边排队,我就坐在这里吃,感觉自己好伟大,心里很忐忑。”

成名之后,韩素珍的店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还接待了不少外国人。一天,韩素珍还没打开门,就看到一个身材高挑的美国白人男子在门外等着,看上去不到四十岁。

等了一会儿,他如愿喝到了韩素珍的手冲咖啡。美国男子喝了一口后,闭上眼睛,慢慢地摇着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喝完还咂了咂嘴。韩素珍立刻被他夸张的表情逗乐了,心想:“怎么会这么好喝?美国人对咖啡的了解难道不应该比我更透彻吗?”

平时,她晚上9点就关店,但火了之后,排队的人太多了,她只好“延长时间”。排队的人很多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的,看到她关店,就喊“不能关店”。但坚持了两天,韩素珍就坚持不住了,晚上七八点就关店了。“太累了,受不了。我这么大年纪了,这是在冒生命危险。”

韩太太的甘蔗汁店。潮新闻记者 余诗琪 摄

速溶咖啡的“复兴”

至于为何要将自己推入流量的海洋,74岁的韩素珍至今仍不明白。

当我们在流量的海洋里追根溯源,韩素珍泡制的速溶咖啡以及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最终引爆这家店的导火索。此前,一条名为《当我花10元买了一杯手工咖啡》的短视频毫无预兆地爆红,而爆点正是韩素珍泡咖啡的全过程。

韩素珍从小就是咖啡迷。在她那个年代,咖啡是时尚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送了她一杯咖啡,她就爱上了。后来,她经常带着一罐雀巢咖啡和一罐咖啡伴侣去当时上班的百货公司。“过节的时候,我会买来送给人。那时候,送咖啡当礼物,是很上档次的。”

那时,还没有棒状速溶咖啡。

累了、困了、不开心的时候,喝咖啡对韩素珍来说,已经渐渐成为一种习惯。以前,咖啡都是丈夫泡的。在韩素珍的印象里,丈夫脾气很好,对她很有耐心。

后来,韩素珍在超市看到咖啡棒,就买了一盒尝尝。“没想到味道还挺好,就留在家里喝。”韩素珍每次回家,丈夫都会泡一杯咖啡给她喝。丈夫去世后,咖啡在她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因为她很想念他。

韩素珍在店内忙碌。潮新闻记者 余诗琪 摄

几十年过去了,一包售价一美元的雀巢速溶咖啡早已失去了时尚、上档次的内涵。在很多人眼里,与如今街头随处可见的星巴克、瑞幸咖啡等价格不菲的连锁手磨咖啡店相比,速溶咖啡甚至是一种简单过时的产品。不过,尽管没有鲜磨、滴滤、萃取、拿铁艺术等先进工艺,与高端咖啡机的稳定动力也完全不同,但韩素珍拿起水壶接水的动作,却让很多年轻人有种特别复古的感觉——

韩素珍泡咖啡很快,不到一分钟就做好了。她先从盒子里拿出三瓶雀巢速溶咖啡,用红黄色的金属剪刀剪开,倒进塑料杯里。倒入约1/4的开水后,拿起搅拌棒,搅拌10-12次,忙的时候,她只来得及搅拌10次。搅拌完后,她又倒入半杯温水,再加些热水,最后封好后摇匀,“这样咖啡香味才能出来。”

她心里很自豪,这是自己多年喝酒慢慢学会的酿酒技巧。

这位“韩老太太”本人,就如她卖的十元手冲咖啡一样,复古与潮流并存,在和谐的统一中,别具一格。

从小,黑色锡纸卷发就是韩素珍的标配,每次烫发都能维持半年,她只是平日打理头发,头发长一点也没关系,用黑色发夹别在耳后,或者用皮筋扎起来就行。

虽然多年来她一直穿着印着红黄花朵的黑衬衣白裤子,但她的半永久眉毛、每天出门前涂的口红、脖子上的金项链、手上的金手镯、4厘米高跟的白色皮鞋,都透露出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娇气老太太”。这种独特的气质,时常引得前来买咖啡的游客惊呼“一点都不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韩素珍刚刚泡了一杯手冲咖啡。潮州新闻记者吴福梅摄

“老街品牌”

“老老韩奶奶甘蔗汁”位置不错,在十字路口,周围有三棵老槐树,形成一道天然的保护伞。现在是夏天,这里绿意盎然。附近还有学校,上课时间人流特别多,小电驴穿梭其中。

虽然她依然精神抖擞,但70年的阅历和沧桑也写在了她的脸上。韩素珍在四条巷口经营这家店已有32年,店面卷门上的红字甚至都已经掉漆了。

售货柜台上方搭着红色天棚,玻璃窗上贴着价格:巨型杯甘蔗汁15元,特大杯13元,大杯10元,中杯7元,一杯咖啡10元。望向窗外,能看到几十米外的红绿灯,以20秒绿灯、3秒黄灯、25秒红灯的节奏不断变换。

“把速溶咖啡放在店里总比放在家里好,说不定会有人问,或者买。”就这样,1995年前后,甘蔗汁店又增加了手冲速溶咖啡这条“副业”。早期,她还会在门口摆上一些卤菜。

店外路口,多辆小电池来回穿梭。潮新闻记者 余诗琪 摄

店面不大,总共只有10平米左右,分成两个小房间。大一点的隔间是“仓库”,里面放着一个高高的货架、一个冰柜和几个大箱子。小一点的隔间是“售货柜台”,两个人坐上去都有些拥挤。右边是洗脸盆和菜板、菜刀,旁边是一堆切好的甘蔗。左边是榨汁机和一张长桌,桌上放着封口机和水壶。后面挂着塑料杯、吸管等小物件,装在袋子里。

甘蔗粉碎机轴承每年都需要更换,机器几年就需要更换一次,“第一台机器才几百元,现在要几千元。”

榨汁时,韩素珍的身体会不自觉地向左倾斜,左脚压在地面上,右脚微微抬起,两只手将切碎的甘蔗推入机口。“吱吱”一声,榨出的蔗渣便会从铁槽中落入墙外的蓝色大垃圾桶里。忙起来时,她一上午要换四五个垃圾袋。将甘蔗汁收集到杯子里后,她利索地拿起来,放进旁边的封口机里塑封。不到一分钟,一杯甘蔗汁就能做好。卖甘蔗汁依然是主营业务,也是“大收入来源”。

销售窗口的标价牌。《潮州新闻》记者吴福梅摄

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错,早期排队很长,跟现在一样火爆。据说周边已经开了四五家甘蔗汁店,但开一两个月就全部关门了。几十年过去了,这家店也成了“街边老字号”。

周围的老邻居或许不知道“咖啡奶奶”,但大多知道“韩奶奶甘蔗汁”。 常常会有大人捧着甘蔗汁后,对身边的小朋友说:“我小时候,就是喝着这个奶奶的甘蔗汁长大的。”

韩素珍在女儿和女婿的描述中是一位非常独立、非常勤劳的老太太,除夕和正月初一也不休息。“除夕生意好,我中午就来,下午5点就关门,所以工作时间比较短。”每天下班后,她自己把店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然后回家洗澡洗衣服睡觉。“我不放心别人打扫,必须冲洗干净,不然第二天会有异味。”

韩素珍的家离店不远,骑电动车两三分钟就能到店。她大多数时候早餐都到隔壁馄饨店吃一碗馄饨,有时中午买盒饭,有时女儿、女婿也从家里带。正常情况下,她一天能卖出几十杯甘蔗汁,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接到350杯的大订单。当然,和前不久的流量爆炸阶段相比,350杯并不算大订单。

韩素珍在店内。潮报记者 余诗琪 摄

猎手们的流量之战

被推入流量世界后,不仅是饮料销量成倍增长,还登上过雀巢咖啡直播间、被光良邀请开演唱会、店里贴满了缺亲卡。身处漩涡中心,韩素珍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如同现代哥伦布,众多围观者拼尽全力,开辟出流量新大陆。

在流量的驱动下,韩素珍和她的10元手冲咖啡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无数的自媒体主播,甚至浙江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位00后学生,试图用对她的采访记录作为课程的期末作业。

只要韩素珍开口说话或有任何互动动作,驻扎在那里的自媒体博主们就会迅速拿着手机靠近,试图录下她的声音并拍摄特写镜头,没事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在马路对面拍摄,进行不间断的远程直播。

韩素珍在小楼直播间与网友打招呼。潮新闻记者吴福梅摄

其中一位主播肖楼,已经在街对面蹲守了一个月,住在附近的酒店,靠外卖吃饭。从韩太太成名的第一天到现在,原来的摄像头渐渐散去,直播间也越来越少,但肖楼的电话还是风雨无阻的。韩素贞甚至跟他熟络起来,生意不忙的时候,就会去他的直播间露脸,跟粉丝聊天。

看到网友留言“阿姨我好喜欢你”,韩素珍会眯着眼睛笑,然后说“谢谢你的喜欢”。一天下午,肖楼帮她联系上了一个叫“晨曦”的网友。韩素珍像熟人一样和她聊天,问她是做什么的、哪个城市的,欢迎她来南京。看到有人说来了一次还想再来,她会强调不用经常来,一次就够了,“不用远道而来,来南京玩得开心就过来看我,玩不开心就用手机看看老太太。”

当然,直播间里也有黑粉,每当看到差评,韩素珍都会直接回应,“就知道是老妖婆,你进来看干嘛?”“你就是羡慕啊,有本事你也能红,红一分钟给我看看”“冷啊冷啊,冷了我还有饭吃”……

闲暇时,韩素珍在直播间与网友聊天。潮新闻记者吴福梅摄

虽然之前没有经验,但韩素珍面对镜头时,一点也​​不紧张、尴尬。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说自己想说的话,不会撒谎。”邻居们都说她直率、诚实,面对负面评论,心态也很好。她表示自己从来不会生气,会把大事放在心上,不然身体也不会这么好。

生意红火,其实韩素珍也很高兴。有游客来买咖啡,她不忙的时候,韩素珍就会一边泡咖啡一边和他们聊天。隔空问答并不复杂,基本都是固定的问候语,看似一切都很平常。然而现实世界的和谐,挡不住网络世界的喧嚣。

排队的人都是自己雇来的,煮咖啡的水是秦淮河水,二十多天就赚了上百万,手上的手链是用卖咖啡的钱买的……听到各种无稽之谈的声音,韩素珍很无奈,“真的会有人愿意排队两三个小时,就给三十块钱吗?”“我一个老太婆怎么能挑秦淮河的水?雇人不用花钱吗?”“我怎么能赚这么多钱?我的金手链戴了几十年了”……

但在一群拓荒者和猎手眼中,这些“细节”或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新的、未被发现的、甚至令人好奇的内容。

潮水退去后

日升月落,车来车往,车流终会退去。6月下旬,“韩奶奶甘蔗汁”店前的人流的确渐渐少了。偶尔会有一对情侣各自拿一杯甘蔗汁和一杯咖啡,在店招前合影打卡,也会有女孩子买一杯咖啡,羞涩地问韩素珍能不能合影。有时还会有二十多岁的穿着黑色T恤的男孩子,因为忘记付钱,回来重新扫码。

虽然现在热度已大不如前,但店内摆放的小女孩送给韩素珍的非遗叶雕、门上贴着的她成名后穿旗袍出席活动的照片,都证明这股浪潮确实在这里滚滚而来。

前来买咖啡的顾客收到韩素珍的叶雕作品。潮新闻记者吴福梅摄

对于自己的“淡出”,韩素珍很坦然。从红的第一天起,就有人问她,“你现在这么红,以后要是红了怎么办?”她回答说,一切都会慢慢恢复,红了淡出也很正常。

韩素珍甚至认为,“落伍”是好事,自己不过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没什么特别的。走红之后,大批游客蜂拥而至,而不管是她的女儿女婿,还是隔壁龙虾馆的老板,都担心她的身体垮掉,“毕竟这么大年纪了。”

原本身体很结实、没有疼痛感的韩素珍,现在也开始感觉到膝盖疼痛。“再这样下去,我都走不了路了。”在她看来,自己是在玩命,不是在做生意。她说,自己喜欢平静平凡的生活,再干几年,干到卖不动为止。“慢慢干,才能长久。”

那个曾经围着红领巾穿着连衣裙在妈妈的带领下排队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有时上班前,她还会来到韩素珍的店里买一杯甘蔗汁。店里没人来的时候,烫过发、做过半永久纹身的韩素珍依然会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和路过的老邻居聊天。

韩素珍在店内忙碌。潮新闻记者 余诗琪 摄

现在,每天早上九点之前,吃完隔壁一碗馄饨和一大块牛排的韩素珍就会弯腰拉开小店的卷帘门,就像过去32年来的大多数日子一样。那天早上,韩素珍要做81杯甘蔗汁,这是前一天下午她接到的大单。她先把扫帚、箱子、垃圾桶搬到“仓库”的地上,打开灯插上机器,把咖啡棒、吸管、搅拌棒摆到门外的桌子上,再拐进“销售入口”,擦窗户、洗餐具,把甘蔗放出去,把甘蔗渣通道和垃圾桶布置好。听到路过的老邻居说她越来越年轻了,她朝门外笑了笑。

一些老式榨汁机又开始嗡嗡作响,连接在门口的甘蔗汁通道缓缓吐出甘蔗渣,落入蓝色的垃圾桶……虽然车流浪潮渐渐退去,但生活还要继续,一如店外春夏挺拔雄伟的槐树,一如几十米外一闪一闪的红绿灯,依然以20秒绿、3秒黄、25秒红的节奏变换,一秒也不早,一秒也不晚。

潮州报见习记者吴福梅记者余诗琪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